张勇 ZHANG Yong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 110000)
(China Railway 9th Bureau Group Co.,Ltd.,Shenyang 110000,China)
哈大客专部分路基车站地处滨海平原及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主要为软土地基。地表覆盖粉黏土、黏土、淤泥土和砂类土,厚度7-50m。下伏片麻岩、千枚岩、花岗岩或角闪岩,风化程度较高。部分地段有盐渍土及软土分布。软土地基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和流变性强。
设计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CFG桩与搅拌桩交叉呈三角形布置,CFG桩桩长30m,搅拌桩桩长12m,并于桩顶设0.6m厚碎石垫层,于垫层内铺设两层土工格栅。通过进行工艺试验、试桩和补充地质钻探发现该区域松软土层厚度大于50m,并与流塑状饱和粉质粘土互层,在试桩过程中出现相邻桩基窜孔、缩颈、扩径以及桩基灌注完成后,混合料初凝前,混凝土面显著下沉现象,混凝土超灌严重。在多次邀请专家现场分析指导后,认为原设计方案不能满足路基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要求,提出了变更设计。在正线轨道板下1:1范围内桩长30m,桩顶加C30钢筋混凝土板,厚0.5m,轨道板以外两侧桩长变为25m,站台下桩长变为20m,桩顶设砂夹碎石垫层,厚0.6m,垫层内夹铺两层高强度土工格栅。站台下桩间距为1.6m,其余均为1.5m。搅拌桩维持原设计不变,正线桩长为12m,布置形式、间距与CFG桩相同,并与之呈三角形交叉布置。
图1 桩顶剖面管沉降-位置-时间曲线
现场试验针对所选试验断面,通过在试验断面工区内埋设测试元件,测试路基各组成部分的受力、变形情况。主要包括CFG桩受力情况,钢筋混凝土板受力情况,土工格栅变形情况以及路基沉降情况等,其中路基沉降分析是重点内容。现场试验测试数据量庞大,分析过程复杂,本文对路基沉降做简单分析说明。
①沉降值关于路基中线对称,测量过程中桩顶最大沉降为41.7mm。
②左右路肩线间曲线波动幅度较小,CFG桩顶上部为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属刚性结构,刚度较大,将上部路基填土荷载尽量的均匀分配给CFG桩和桩间土,CFG桩和桩间土的沉降差异相对较小。
③路基基底随着时间的增加沉降数值不断加大,预压土堆载1个月后,路基基底最大沉降为42mm,路基基底沉降随时间变化缓慢,路基基底沉降趋于收敛。根据实测基底沉降曲线的变化规律,结合计算结果,本工点复合地基的工后沉降完全控制在15mm以内,符合变更设计初衷。
④桩板基础CFG复合地基起到了类似实体深基础的作用,将上部荷载有效地传递给了深层土体。上部荷载主要由CFG桩承担,其次为水泥土搅拌桩,桩间土承载很小。桩板结构明显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钢筋混凝土板范围内加固区表面沉降比较均匀,整个地基表面沉降曲线呈盆状。
⑤与常规结构相比较,桩板结构复合地基的作用除减小沉降外,主要是调节桩土应力分布,削减路基底平面处的不均匀沉降。
①清表放样。采用大型机械对原地面进行整平,清除表层约30cm种植土、建筑垃圾等,清表后顶面高程按桩顶标高增加50cm控制。根据搅拌桩布桩图,用全站仪放出布桩控制点,再用放出每个桩位,在桩位中心做好标记,并做好记录。
②钻机就位。钻机就位时,应用钻机的垂球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由技术人员进行桩位对中及垂直度检查,并做好观测记录。
③预搅下沉。将搅拌桩机吊起,连通砂浆泵开动电机,逐渐搅拌切土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下沉的速度控制在0.38-0.75m/min。
④提升喷浆搅拌。搅拌机达到设计深度开启灰浆泵,以0.3-0.5m/min的速度提起搅拌机,边喷浆边搅拌,完成一次搅拌过程。
⑤重复预搅下沉、提升喷浆搅拌。再次将搅拌机搅拌下沉,桩端原位搅拌时间时间约2min,至设计加固深度后提升喷浆搅拌完成。
⑥检测。搅拌桩达到28d龄期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保证2‰抽检率每批次不少于3根,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并采用平板荷载试验做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5MPa。
①测量放样。作业区域内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检测合格后重新进行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并做好标记,结合本工点地质特点,采用隔三跳打法。
②钻机就位。钻机就位时,采用垂球法调整垂直度,确保容许偏差不大于1%。
③钻进成孔。钻头泵送阀关闭后,放下钻杆开始钻进,先慢后快,同时检查钻孔的偏差并及时纠正。进入持力层时降低速度,避免钻机摇晃,防止桩孔偏斜并减小对土层的扰动。
④灌注成桩。钻孔至设计高程后,将钻杆缓慢提升约30cm开始泵料灌注。待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提升拔管,保证拔管的连续性并严格控制拔管速率,约2-3m/min。预留50cm桩头,灌注完成后封顶养护。
⑤桩头处理。清除桩间土后,用小型机械截除桩头,桩头修整至设计高程以上3-5cm时,再用人工修凿直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清除后桩的有效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桩顶允许偏差0-20mm。
⑥CFG桩检测。龄期达到28天后进行检测,包括低应变桩身质量检测和单桩承载力的检测,静载试验数量取桩总根数的2‰,且不小于3根,桩身质量检测率不低于10%。
褥垫层施工顺序:20cm碎石→5cm砂垫层→土工格栅→10cm砂垫层→土工格栅→5cm砂垫层→20cm碎石,碾压密实。桩板底铺设厚度为10cm,桩板两侧铺设厚度为60cm。
①钢筋施工。碎石垫层铺设完毕后,在需施工钢筋混凝土板的范围内铺设一层2cm厚的C20混凝土找平层,进行精确放样及准确定位,绑扎钢筋并注意设置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②模板施工。现场采用1.5m*0.6m钢模,结合钢管及扣件进行加固。模板表面平整,拼缝平整严密,不漏浆,并以双面海绵胶填缝,保证结构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模板安装稳固牢靠,表面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隔离剂。
③混凝土浇注。采用C30混凝土进行浇注,板厚为50cm,沉降缝2cm,泡沫板相隔。浇筑前,对模板、钢筋等进行自检,并做好记录。浇筑混凝土时,分层、均匀、对称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灌注时做到不欠捣、不漏捣,振捣时避免撞击模板及钢筋。
④养护。混凝土浇筑完后,覆盖洒水养护,冬季施工时采取了保温措施。
CFG桩板复合地基主要施工控制要点为:桩身的完整性、强度、标高控制、混凝土板的施工连续性及伸缩缝的设置等,控制环节基本覆盖了整个施工过程。掌握控制要点并做好现场监控记录尤为重要。
①搅拌桩施工时控制其输浆速度及供浆的连续性,根据试桩工艺使注浆泵出口压力保持在合适的值,并应使搅拌提升速度与输浆速度同步。
②在浆液达到钻头出浆口后,应喷浆座底超过30s,保证桩端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要求。
③成桩过程中若因故停浆,继续施工时应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若停机超过3h,应拆卸输浆管路,清洗干净,在原桩位旁进行补桩。
①桩位偏移。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及流变性变化复杂,要准确进行测量放样,确保在机械行走中不会造成桩位的偏移。要合理分布工每台钻机的工作面,每台钻机的工作面分两次放样施工,使前一次工作面土体表面水分经过蒸发晾晒,加大了土体表面强度,减少桩位的偏移。
②桩孔倾斜。钻机就位前反复检查钻杆的垂直度,同时,在钻进过程中,保持速度均匀,遇到硬土层时放慢钻进速度,必要时一提一钻。
③堵管、爆管。堵管是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工艺常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CFG桩的施工效率,增加劳动强度,造成材料浪费等,严重时造成CFG桩混合料失水或结硬,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处理解决方法如下:
1)对混合料配合比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混合料的和易性。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使其在160mm-200mm以内。3)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开始泵送混合料前,排出管内空气,泵送量要与钻杆提拔速度协调匹配,泵送量过大或钻杆提拔速度过慢,会使混凝土料挤压密实,传输受阻,造成堵管。4)冬期施工时混合料输送管及弯头均需做防冻保护。5)合理选用设备的弯头曲率半径,避免弯头过多,保证弯头与钻杆垂直连接,混合料输送管定期清洗,确保管内无结块。
④缩径与扩径。在软土地层、松散砂土层及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经常出现缩径与扩径现象。轻则使桩体出现夹泥、空心及串孔,严重时可发生断桩。处理方法:采取隔桩、隔排跳打方法,既能减少缩径与扩径现象的发生,又便于桩位识别,缺点是施工进度较慢。结合本工点地质特点,采取隔3打1,保证成桩质量。成孔时,避免钻杆提升过快,防止孔壁发生坍塌,成桩时,注意拔管速度及泵料的及时连续性,避免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①本工点CFG桩板复合地基处理工程完全满足变更设计初衷,保证了使用功能。路基工后沉降小于15mm、差异沉降小于5mm,满足设计要求。
②实验证明:桩板结构复合地基的作用除减小沉降外,主要是调节桩土应力分布,削减路基底平面处的不均匀沉降。上部荷载主要由CFG桩承担,其次为水泥土搅拌桩,桩间土承载很小。在路基填筑和堆载施工阶段地基沉降较快,约完成沉降总量的69%;而堆载预压阶段沉降较慢,预压180天后,固结度可达到85%。按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设计要求,工后沉降不超过15mm,保持3m的堆载高度约90天即可达到目标。
③实践证明,CFG桩板结构复合地基起到了一个类似实体深基础的作用,将上部荷载有效地传递给了深层土体,钢筋混凝土板起到了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作用。“隔三打一”的施工措施可降低相邻桩施工影响,对保证施工质量和加固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1]朱国松,郎建平.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采用长螺旋钻机施工CFG 桩技术[J].铁道建筑,2010(1).
[2]肖宏,郭丽娜,刘玮玮.桩土性质对桩板结构无缝道岔的影响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1(9).
[3]薛新华,魏永幸,杨兴国,李洪涛,喻成.CFG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实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2,33(2).
[4]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闫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