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来
(洛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软资源,也称经营无形资源,它是指投入到经营系统中,能对企业利用和发挥该系统功能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一切非物质形态的稀缺性要素的总和。从软资源在生产环节中的作用看可分为三类:第一,生产型软资源。第二,经营型软资源。包括品牌、企业商誉、客户关系、市场份额等内容。第三,管理型软资源。包括独特有效的管理方式、系统、规程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软资源的重要性与时俱增,人们从注重“硬资源”转向注重“软资源”。从当代生产力结构来看,“软资源”具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资源概念和范围不断扩展,当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例也充分论证了软资源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软资源缺失,特别是企业规范文化的缺失和薄弱严重制约其发展。农村中小企业的企业规范文化软资源缺失现状怎么样?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和缺失?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农村中小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1]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中为了协调企业成员之间的行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一些准则,这些准则就是企业的规范文化,它自觉不自觉地指导着企业成员的行为,并且以这些准则来评价别人的行为。从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来看,企业规范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物质文化得以实现的保证。
企业规范文化包括企业内部行为规范文化和外部行为规范文化。企业内部行为规范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三个方面;外部规范文化,包括对国家、对社会公众的义务感等。
规范文化有两大效用:其一,它是企业强大内聚力的基础。内聚力是企业应付竞争的强大武器,内聚力的获得,取决于企业对员工的态度及工作本身的吸引力。具体地说,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能否造就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真正以人为本的氛围,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能否积极倡导献身精神,通过多渠道进行职工培训,提高员工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其二,它是企业赢得广泛社会支持的基础。社会公众对企业会有一个公正的评判,这种评判结果是他们是否支持某企业的依据。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必须树立社会营销观念,成为社会活动中可信任的一员,顾客和供应商才敢和你打交道。过去,一个可信赖的生产商或合格的供应商的标准是质量合格,现在,注重的则是企业有没有社会责任感,考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没有对环境造成破坏,企业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关心程度,甚至对企业的资信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社会公众总是会青睐那些坚持“顾客至上、质量第一、诚实守信、平等互助”等基本伦理原则的企业。企业只有诚实守信,遵守社会提出的种种规范,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谋得长远发展。与此同时,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能力的依赖,也使得人才问题日益凸现。企业内部良好的伦理关系,有助于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2]
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规范文化软资源的现状为:对文化认识水平较低,没有规范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具有管理粗放性、决策随意性的特点,缺乏长远规划,部分企业诚信缺失,对外来文化生搬硬套,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企业管理制度是建设企业规范文化的保障,是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维持某种秩序而为员工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制度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章草率,执行随意。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制定的,但在大部分中小企业中却无法体现出其真正涵义。制定时不能经过充分论证,不能按规律办事,不能深思熟虑,凭感情、凭好恶。制度约束对象对下不对上,遵守者少,破例者多。
2.员工特殊,知行分离。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生存于中国因经济不发达而形成的城市与农村相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内,其发展深受乡村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村人口在长期的政策规定下的身份限制和不流动性,使得在农村中自发成长起来的企业与其他形态的企业相比较,具有明显不同的成员构成、社会地位、发展轨迹和运作方式。成员构成大多是以亲近企业经营者的本地农民为主,社会地位上与城市大中型企业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发展轨迹上经历了很多其他企业没有经历过的阶段,运作方式主要以企业经营者的家长式管理为主。农村的区域经济特征决定了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在对企业规范文化的认知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即使一些企业有了一定认识,但执行起来又有很大差距。
3.亲情有余,规范不足。“亲情文化”是指在企业中企业成员在处理企业事务时长期把亲情放在第一位所形成的文化。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多数为家族企业,而我国家族企业的创造者(企业家)绝大多数采用家族伦理治理(古典治理)模式,对待族人采用家族治理,对待圈内人和外人则分别采用网络式治理和现代式治理。裙带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企业中必然存在“小群体”现象,企业成员之间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企业的正常工作难以展开。当企业的决策与小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之间就会出现各自为战,或者是联合对抗的行为。更有甚者以亲朋好友自居,对企业制度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使得企业有令难行,甚至导致企业机体的分化。裙带关系长期存在会使得企业组织机能弱化,最终出现因人设职、机构臃肿的现象。
诚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加之我国长期坚持以德治国的方略,在营销中有不少企业能够诚信经营,将诚信原则贯彻到营销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其诚信成为美谈,也吸引了消费者,获得了良好的回报。但是,我国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企业诚信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的问题更为突出,其具体的失信表现如下:
1.质量失信。质量失信行为是所有违背诚信原则中最突出的一种。
2.信息传播失信。企业在宣传和促销活动中,违背诚信原则,散布虚假信息,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主要形式是炮制虚假概念,虚假承诺,不实宣传,蛊惑消费者。
3.价格失信。价格失信行为有两大类:一是不按规律办事,出现蓄意破坏市场秩序的倾销行为和哄抬物价行为,造成市场严重波动。二是价格标示的误导,如故意设置有歧义的价目表,经营者任意解释含义。
4.商业失信。履约欺诈,违约率高。
5.人力资源管理失信。企业不遵守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按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四险一金”,甚至有意隐瞒特殊工作的高危险性,员工因工受伤时,企业极力推卸责任;另一方面,经营者与投资方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员工尤其是高层员工离职时,将企业的客户和机密技术带到竞争对手处,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6.企业失信于国家的行为。一些企业千方百计不服从国家宏观监管,依靠编造虚假帐目,逃避对国家的义务。有些企业为了减免税款,虚报利润,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损失;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哄抬股价虚报业绩,夸大企业利润;有些企业不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对某些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与使用,有些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未能按规定处理,给自然环境造成极大损坏。
目前,许多企业已将企业文化列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建设内容。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在规范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引用成功企业文化的现象,这是一个好的预兆,说明企业文化的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但一些企业虽然做了大量的企业文化工作,却归纳不出企业的文化特色,出现了企业文化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成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多数企业没有真正领会到引用的涵义,有的甚至直接套用其他成功企业的文化模式,扭曲了企业文化,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3]
搞好农村中小企业规范文化软资源开发,需要重点从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协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规范文化特色三个方面入手。
企业制度是内外双重约束的伦理和规范,对内调整关系,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内部和谐,推动自身事业发展。对外营造外部和谐,推动整个社会事业发展。要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与消费者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其他经营者的关系,依法经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其他经营者负责,也对自身负责。弘扬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和合管理理论,倡导“和气生财,合作致胜”的和合管理理念,实现共赢。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企业规章制度时所形成的规范性文化。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P86)从广义的企业文化角度来看,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的中介环节,体现二者的过渡;从狭义的企业文化角度来看,企业制度文化表现为企业精神文化的标志与工具;从企业的各种形态来看,企业制度文化体现着其他企业文化形态的结果。因此,从企业文化的整体中正确把握企业制度文化的地位作用,是搞好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一是要确立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注重企业制度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刚性和柔性的“两只手”,需要刚柔相济。只有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保障企业规范文化建设的有序进行。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系统谋划,统筹兼顾。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本身也是一个包含很多因素、环节、内容的系统,因此必须把握好其中的系统特征,才能更好地建设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观”,营养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西方企业伦理文化发展中的经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华民族传统“和合文化”,准则为和睦相处、合作共事、发展企业、贡献社会,目标是形成一种管理者、员工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和致力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伙伴关系。
2.民主推动,全面规范。企业制度的制定要广泛征求意见,最后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企业制度的内容不仅仅是领导者管束劳动者,也应该增加对领导者的监督与约束,这样才能保证双方和谐相处,为企业发展共同努力。整个管理都需要有章可依。
3.及时透明,赏罚有度。企业制度执行的及时性要求企业制度执行者在处理企业事务时要迅速、及时。企业制度执行的透明化要求企业制度执行者在处理企业事务时应“赏罚分明”。不能因为是领导者或与领导亲近的员工违反企业的制度就从轻乃至不处罚。有功就要赏,有过就要罚,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企业氛围,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市场经济是一种形式平等的经济,要实现平等性,除了法律赋予每个市场主体平等权利外,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诚信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5]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就应该以诚信为立业之本,不断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著名的“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戒欺”匾额系胡雪岩清光绪四年四月亲笔所写店训,它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戒欺的理念,涵盖方方面面,反映在经营上,首推的是“真不二价”,即做生意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不能有丝毫掺假,“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戒欺”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饮誉120年的立业之本。相反,三鹿的事例也向企业敲响了警钟。提高企业诚信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立信用文化,培养信用意识。诚信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道德基础,社会信用制度是诚信的制度保障。[6]在发达国家,企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80%以上。[7](P11)信用经济正逐步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企业应该把诚信作为企业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落实到真正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去。管理者的信用意识尤为重要,决定着整个企业的信用。所以管理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整个企业朝着诚信经营的方向发展。
2.强化外部监管,建立惩罚机制。加强企业外部对企业信用行为的监督与惩罚机制,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价值链对于督促企业对其自身信用价值的重视极为重要。人在缺乏约束的条件下往往会有投机心理,容易违背诚信经营以获得暴利,所以在提高其自身信用意识的同时需要加强外部监管,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把诚信工作做好。对于失信者,应该予以严惩。
3.加大正向激励,积极倡导诚信。在对失信者严惩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对守信者的激励,让坚守诚信者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得到补偿和收益,能够理直气壮地坚守诚信。建立健全“失信必然受到惩罚,守信予以奖励”的制度,引导企业走上诚信经营之路。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企业在一定的文化类型和文化区域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长期受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必定打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特色”的印记。没有一种企业文化会适合所有的企业,企业规范文化建设要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规范文化建设要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任何文化,首先都是民族的文化,文化建设需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其次,要体现行业特色,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再次,要体现企业个体特色,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历史,寻找有效的文化建设切入点。每个企业都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受环境的影响,折射着属概念的特征,因而各有特色。企业需把握自身特色。
完全照搬西方的文化,比如美国的文化、日本的文化等,违背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命题;不与其他行业区分,不与其他企业进行区分,违背文化具有行业特色、规模特色、个体特色的命题,都是有害的,因此,在引用时应该注意把“成功者”的经验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建设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企业规范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
[1]胡建川.浅议文化传统与中国中小企业文化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08,(17):134 -136.
[2]孙潇雨,杨柏松,郑书海.试论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弊端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8,(20):92 -93.
[3]杨宪龙.企业制度文化初探[J].企业文化,2008,(10):40-42.
[4]林国建.现代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5]关蓉晖.诚信体系建设理论浅析[J].理论界,2008,(12):172-173.
[6]夏学銮.诚信社会如何建设[J].人民论坛,2012,(5):12-14.
[7]杨钢元,许鹏,陈大钢.成功的内在机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