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与非可控——现代汉语方式状语的语义类研究

2014-04-20 07:45王丽彩
关键词:词族谓语状语

王丽彩

(深圳大学 师范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一、引言

方式成分是谓语动词的重要语义角色,税昌锡、邵敬敏对方式的定义是:“方式”是境况,即动作行为发生的依凭或因由。可以通过“用”或“以”将名词提到动词前。[1](P124-125)方式范畴包括的语义内容很广泛。首先对谓语动词的方式成分进行语义分类的是吕叔湘先生,他在《中国文法要略》提到凭借补词是代表赖以完成动作的事物的。比较抽象一点的,就是使用之意少,而凭借之义多了。再引申便有了某种标准的意义。[2](P49-50)吕叔湘虽然对凭借补词即方式成分论述不多,但是短短的分析中区分出了方式的不同作用,方式成分的共同作用是“代表了赖以完成动作的事物”,根据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使用、凭借和标准。可惜的是这种为方式范畴分层的思路没有展开也没有形式上的验证。徐默凡认为方式跟行为是一种依据的关系,跟施事是一种选择关系。[3](P97-100)王丽彩从方式跟动作行为实现的关系为方式范畴分了类。动作方式成分除了跟动作行为有关之外,还跟动作的主体,即施事有关。[4]本文打算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遵循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相互验证的研究原则,根据动作的主体对方式成分控制度的不同来为方式成分分类,因为方式范畴在句中多实现为状语,所以也可以描述为对方式状语进行分类。

二、几个概念:可控与非可控,自主与非自主

“可控”与“非可控”是汉语动词最重要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和这对语义特征相联系,还有自主和非自主。马庆株、袁毓林使用这两组语义特征为汉语动词作了分类。

马庆株根据功能和分布特征把动词分成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5](P12-39)袁毓林在马庆株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上位范畴:可控动词和非可控动词,述人动词和非述人动词。能进入祈使句的动词称为可控动词,不能进入祈使句的动词称为非可控动词,既能进入肯定式又能进入否定式祈使句的可控动词称为自主动词(如“看/吃”),只能进入否定式祈使句的可控动词称为非自主动词(如“着急/心疼/后悔”)[6](P74-94)。如此就得到了一个动词的分类系统。

邵敬敏、罗晓英认为凡是跟人类有关的,虽然非自主,却可控;可控是指通过人的努力可以加以调控。凡是跟人类无关的,不但非自主,而且非可控。形式上,能单独进入“别”字句的,动词具有[+可控]的语义特征,非可控性动词单独不可以进入“别”字句。[7](P282-296)

通过观察语料,我们发现同是方式状语,可是动作的主体对它们的控制度不同,即方式状语也存在着可控度强弱的差别。我们设立了一个鉴定格式来区分可控方式状语和非可控方式状语。

(请)+方式状语+V(祈使)

这个格式是说在方式状语前面加上表示祈使的“请”或者在动词后面加上祈使性语气。能变换成上面格式的,句中的方式状语是可控方式状语,反之,句子中的方式状语是非可控的。先看例句:

(1)和尚用调包的方法救了这个姑娘。(文中例句如未标明出处,均出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笔者注)

→请救这个姑娘

→别救这个姑娘

→请用调包的方法救这个姑娘

→别用掉包的方法救这个姑娘

(2)犯人本能地张开手,以他年轻人的敏捷迅速抓紧了船舷和横档。

→请抓紧船舷和横档

→别抓紧船舷和横档

→??请以你年轻人的敏捷抓紧船舷和横档

→*别以年轻人的敏捷抓紧船舷和横档

(3)绫子曾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大学。

→*请绫子考取××大学

→*绫子别考取××大学

→*请绫子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大学

→*绫子别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大学

三个句子中的状语都是方式状语,但是有不同的变换。例(1)中的谓语部分“救这个姑娘”是可控的,所以能变换成祈使句。加上方式状语后,也能变换成祈使句。

例(2)中的谓语部分“抓紧船舷和横档”是可控的,所以能变换成祈使句。加上方式状语后,肯定的祈使句可接受度较低,不能变换成否定的祈使句。

例(3)中的谓语部分“考取大学”不是动作的主体能够控制的,不能变换成祈使句。加上方式状语后同样不能进行这样的变换。这样的差异现象说明方式状语存在着可控与非可控的对立。所谓可控方式状语就是动作的主体能够控制或者主体通过努力可以控制,如例(1)中施事“和尚”能对自己使用什么方法救人完全能够控制,例(2)中方式成分“敏捷”是主体的某些属性,虽然不像例(1)的“方法”能够完全控制,但是也可以通过主体的努力加以控制。例(3)中的方式成分是“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这个是主体不能控制的,众所周知,以什么样的排名考取大学,动作的主体是控制不了的。

三、带有可控方式状语句子的语义类与句法特点

(一)可控方式状语的语义类——自主方式状语与非自主方式状语

例(1)和例(2)中的方式状语都是可控的,但又存在着不同,例(1)可以变换成否定的祈使句,例(2)不能。这说明可控方式状语内部也存在着差别。先从例句看起。

(4)他用非暴力手段解决了两家的恩怨。

→别用非暴力手段解决两家恩怨

→有意用非暴力手段解决两家恩怨

(5)老人以那么怜悯的目光瞧着我

→别以那么怜悯的目光瞧着我

→?有意以那么怜悯的目光瞧着我

(6)尽管由于情绪冲动而常常中断,但他还是以一种强大的韧劲儿坚持下来了。

→*别以一种强大的韧劲儿坚持下来

→?有意以一种强大的韧劲儿坚持下来

这三个例子中介词“用”“以”引导的方式成分都是可控方式,施事主体都是生命度较高的人,都能努力控制自己对某些方式、方法的使用,如例(4)主体能够选择自己使用非暴力还是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又能加上表示主体强烈意识的“有意”。例(6)中的“韧劲儿”也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得以调控。但是三个句子中的句法变换不尽相同,例(4)既能变换成“别”字否定句,又能加上表示主体强烈意识的“有意”;例(5)可以变换成“别”字否定句,但是加上“有意”之后,句子的意思有点偏差。人们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外物,有时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不能加以控制;有时人们也可以控制。与此类似的还有说话的语气、语调。例(6)不能变换成“别”字否定句,加上表示主体意识的词语“有意”后,句子的接受度降低。

上面的变换说明可控方式句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小类,有的可控方式状语句可以变换成否定祈使句,并加上表示主体意识的词语“有意”。有的不能,我们把能变换成否定祈使句,并能加上“有意”这种表示主体强烈意识的句子中的状语称作自主方式状语,反之,称作非自主方式状语。

1.自主方式状语

带有自主方式状语的句子是能变换成否定祈使句“别”的可控方式状语句,例如:

(7)他用唱歌的方式表达喜悦。

→别用唱歌的方式表达喜悦

(8)他以全体职工的名义向上级反映问题。

→别以全体职工的名义向上级反映问题

自主性方式状语句子中的方式词族①方式词族:方式状语由方式介词“以/用”和名词“方式、方法、手段、形式”构成。我们把组成其中的名词“方式、方法、手段”等定义为方式词族。方式词族指跟动作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含有动作方式这一语义特征的名词。方式词族是一个开放的聚合类。见拙作《汉语方式范畴的语义及认知研究》,厦门: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是“手段”“方法”“方式”“身份”“名义”这些可以凭借的词语,还有“口气”“目光”“声音”等这些方式主体自身器官发出的方式词族。主体能有意识地、有心地使用这两类方式词族,例如主体能主观决定使用何种方式、方法、目光、声音等做事。

(9)奶奶浓浓地煲了一锅汤。

→别浓浓地煲汤

(10)他一字一顿地说。

→别一字一顿地说。

上面例(9)和例(10)中的形容词重叠、数量重叠状语也可以用在否定性祈使句中,也是自主方式状语。以例(9)来说,主体通过控制煲汤的材料、煲汤的时间来有意识地让汤浓或者淡。例(10)说话人通过控制说话的速度有意识地“一字一顿地说”还是“两字一顿”还是其他别的方式。

上面的句子都可以加上词语“有意”,表现主体有意识地使用某种方式。例如:

(7’)他有意用唱歌的方式表达喜悦。

(8’)他有意以全体职工的名义向上级反映问题。

(9’)奶奶有意浓浓地煲了一锅汤。

(10’)他有意一字一顿地说。

2.非自主方式状语

带有非自主方式状语的句子不能变换成“别”字否定句,如:

(11)犯人本能地张开手,以他年轻人的敏捷迅速抓紧了船舷和横档。

→*别以年轻人的敏捷抓紧船舷和横档。

(12)尽管由于情绪激动而常常中断,但还是以一种强大的韧劲儿坚持下来了。

→*别以你强大的韧劲儿坚持下来。

方式词族“敏捷”“韧劲儿”表示主体的某些属性、品性,不能变换成否定祈使句的形式,主体不会有意识地、自主地凭借自己的属性做某事,这里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无心的使用。不能加上词语“有意”,例如:

(11’)*犯人本能地张开手,有意以他年轻人的敏捷迅速抓紧了船舷和横档。

(12’)*尽管由于情绪激动而常常中断,但还是有意以一种强大的韧劲儿坚持下来。

(二)带有可控方式状语句子的语义特点

可控方式状语句子中的施事是有意识、有意志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用、凭借某种方式进行某种动作,能够控制事件的发展。有时句子中的主体虽然是人,但如果不是有意识地使用某种方式,只是一种不自觉、不能控制的使用,那么这种方式状语就不是可控方式状语,见下面两句:

(13)警察一个字一个字地查档案。

(14)孩子刚识字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这两句中的方式状语都是“一个字一个字”,但是例(14)中的主体“孩子”不是有意识地使用“一个字一个字”这种方式来“读”,只是一种不能控制的、不自觉的行为。例(13)中的主体“警察”是有意识地使用“一个字一个字”这种方式来“查档案”以求达到目的“查出某种线索”。相比较而言,例(14)中“孩子”的行为没有目的,而例(13)中警察的行为目的比较明确。

(三)可控方式状语句子中谓语动词的特点

(15)警察往往以罚款的方式来教育那些开快车的司机。

→请用罚款的方式来教育那些开快车的司机

(16)他以记者的身份出席了宴会。

→请以记者的身份出席宴会。

(17)尽管由于情绪激动而常常中断,但还是以一种强大的韧劲儿坚持下来了。

→你要以强大的韧劲儿坚持下来!

例(15)到例(17)中谓语动词的状语是可控方式状语,方式词族是“方式”“方法”“手段”等动作的主体能控制使用的方式;还有就是动作主体凭借的“身份”;表示主体某种品行的词如“韧劲”等。

可控方式句中的谓语动词也必须是可控动词,上面可控方式句中的谓语动词“救”“煲”“说”“查”等都可以用在祈使句中,都是可控动词,可控方式成分跟可控动词组合,这符合“语义的一致性原则”。

(18)在东山最初出现的脸上,她以全部的智慧看到了朝三暮四。

→*请她看到朝三暮四

→*请她以全部的智慧看到朝三暮四

(19)女医生以敏锐的职业眼光,觉察到郁容秋的苍老和消瘦。

→??请女医生觉察到郁容秋的苍老和消瘦。

→*请女医生以敏锐的职业眼光觉察到郁容秋的苍老和消瘦。

这两句的方式词族“智慧”、“眼光”是主体的品性,属于可控方式词族,但是这里两个句子不能变换成肯定祈使句,这跟句中的谓语“看到”、“觉察到”的非可控性有关,能否看到、能否觉察到不是主体能够控制和选择的,这两个动词不能用在祈使句中。如果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是非可控的,那么整个句子也是非可控的。

四、带有非可控方式状语的句子

非可控方式状语句子中动作的主体不能对动作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不能变换成祈使句(前面一章已说明)。非可控方式状语中句子的施事主体有以下两类:

(一)非生命的方式主体

(20)大厦以刺目的姿态从他们面前晃过,她却有如没有见到一般。

→*请大厦以刺目的姿态从他们面前晃过。

(21)光亮以蚯蚓的姿态弯曲着。

→*请光亮以蚯蚓的姿态弯曲着。

(22)马路以很大的坡度向山下倾斜,路旁树木茂盛,潮气袭人。

→*请马路以很大的坡度向山下倾斜

众所周知,无生命的方式主体不能控制、使用某种方式,所以施事主体是无生命的句子中的方式成分,是非可控方式状语。作者用这种表达以增加拟人等修辞效果,像例(20)“刺目”是大厦本来就有的性质,作者用这种方式表达就好像大厦是个有生命的主体,能让自己“刺目”一样。例(21)中“光亮”本来就是弯曲的,用方式状语来表述它像蚯蚓一样地弯曲,这样就有了光亮有意这样弯曲,赋予了它生命力。例(22)也是如此。

(二)有生命的方式主体

(23)长颈鹿远远地以茫然的眼神儿眺望。

→*请长颈鹿以茫然的眼神眺望。

(24)大象一直在以同一姿势晃着尾巴默默地吃着干草。

→*请大象以同一姿势晃着尾巴默默地吃草。

这两个例子中的施事是动物,长颈鹿不能控制自己“以茫然的眼神眺望”,“大象也不能控制自己故意以同一姿势吃草”。这类句子中的方式状语带有一种主观描写和主观评价的意味。

(25)出乎罗强和他的工友们意料之外的是,公布投票结果时,罗强竟以90%的选票当选厂长。

→*请罗强以90%的选票当选厂长

能否当选上厂长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加以实现,但是以多少选票当选就不是主体能够控制的了,所以方式状语“以90%的选票”不是主体能够控制的,这个例句中的方式主体虽是生命度较高的人,但句子中的状语也是非可控方式状语。

五、结论

我们通过能否变换成肯定祈使句的形式把方式状语分成可控方式状语和非可控方式状语,然后通过能否变换成“别”字否定句把可控方式状语分为自主方式状语和非自主方式状语。非可控方式状语根据施事主体生命度等级的不同,可以分为非生命物、动物、人三类。

我们认为,句子的方式状语包含较广的语义内容,方式状语跟谓语动词和动作的主体即施事都紧密相关,所以考察方式状语的语义类不仅要从动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还要从动作主体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句子中方式状语的性质。例如“厂长用离间方法分开了工人的心”这个句子,“离间”是“分开工人的心”的方式,到底是哪一类方式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从跟动作行为实现的角度看,“离间”是“分开工人的心”的致使类方式(实现类方式)①致使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见拙作《致使方式与非致使方式——现代汉语方式范畴的语义类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从动作主体对方式成分的控制度考虑,“离间”是“分开工人的心”的可控的而且是自主的方式。这两种分类系统对句中方式状语的性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本文从主体对句中方式成分控制度的角度为方式状语进行了分类。

下面我们用图表列出方式状语的语义类系统:

[1]税昌锡,邵敬敏.语义语法的理论与实践[R].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6.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吕叔湘文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王丽彩.致使方式与非致使方式——现代汉语方式范畴的语义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6).

[5]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M]//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袁毓林.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M]//袁毓林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邵敬敏,罗晓英.“别”字句语法意义及其对否定项的选择[M]//汉语语义语法论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词族谓语状语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常爸:学好“词族”,英语词汇量能猛增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X系”词族初探
非谓语动词
状语从句
当代新词“微X”词族的多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