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志 学
(吉林建筑大学计划财务处,长春 130118)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高校管理层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由学校管理层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实施,旨在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
高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是高校有效履行其职能的前提.高校通过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保证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符合有关预算管理、财政国库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会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高校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所以,高校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凡事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明确岗位职责,提高管理效率,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按照国家规定编制和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定义务,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所以,合理保证高校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高等学校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加强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业务控制和合同业务控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为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腐败和舞弊的根源就在于对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高校的贪腐多集中在设备采购、基本建设、招生等环节,贪腐行为的发生说明高校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所以,高校应当建立反腐败、反舞弊的长效机制,将事后惩治与事前预防相结合,科学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防范机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之中;强化内部监督,通过建立和实施严密的内部控制,达到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目的.
目前,我国企业已经拥有一套相对成熟、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直到2012年11月,我国才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规范针对所有事业单位,不只是针对高校,而且这一规范属于基本规范.高校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细则才能有效实施这一规范.但由于缺乏统一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法律约束,导致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缓慢[1].
内部控制的监督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监督,二是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来自于学校审计部门的监督.由于学校审计部门从行政级别上与其他部门处于同一地位,审计过程中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很难得到保证,致使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制度,也仅限于“印在纸上,挂在墙上”来应付检查,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外部监督主要来自于政府和社会监督,更是流于形式.财政、纪检、审计、物价、税务等职能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联动机制,缺少合作和沟通,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政府监督机制[2].
高校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思想淡薄,风险防范意识不到位,致使高校在很多业务环节、经济活动领域存在着潜在风险.如收入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未能实现有效分离;有些预算外资金未能执行收支两条线,存在资金挪用、占用、坐支等现象;对创收资金管理不严,极易出现“小金库”及贪腐行为;对贷款风险意识不足,向金融机构贷款时并未考虑贷款成本及还款能力而过度举债.上述风险主要是由于高校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思想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造成的.
在国家未出台针对高校的内部控制规范制度之前,高校应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与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规范.规范应坚持以事前预防为主,事后监督为辅的原则,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覆盖全校所有业务部门.对于像财务、资产、基建、后勤等高风险部门,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控制程序,每笔业务从授权、审批、执行、检查各环节都要层层把关,避免出现漏洞.这样通过规范的制定,加快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有效防止腐败和舞弊现象的发生,使学校资产和资金得到安全、有效的利用,确保高校经济活动有效运行,促进学校健康有序发展[3].
完善的制度只有有效执行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将是一纸空文,没有丝毫意义.高校应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排除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干扰,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发现漏洞和隐患及时修正与完善,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同时,高校也要充分重视外部审计,定期邀请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学校内控进行评审,对重大缺陷提出改进意见,促使学校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4].
高校管理者应转变“重教学、重科研、轻管理”的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务内部控制思想意识.首先树立经费审批的控制意识,对重大经济活动如基建项目、设备采购、大额资金的支付等,要实行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改变集体决策,否则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支付;其次,要树立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意识.会计与出纳岗位分离、制单与审核岗位分离、支票与印章保管岗位分离、开票与收款岗位分离,彼此之间形成有效的牵制,将舞弊案件扼杀在萌芽阶段;最后,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风险预警与评估机构,对学校的重大经济合同,如贷款、对外投资、基建项目等事项的风险进行事前的评估、事中的检测,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全面提高风险的控制和应变能力.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真正树立财务内控思想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认真实施.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腐败,保护学校资金和资产安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确保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有序进行,实现学校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丁家源.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之我见[J].会计之友,2014(12):105-107.
[2] 黄志军.关于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探讨[J].会计师,2013(3):44-45.
[3] 刘艳华.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控制保障措施研究[J].会计之友,2008(3):38-39.
[4]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