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友林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合肥 230001)
城郊森林公园景区规划技术初探
——以安徽省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顾山景区为例
涂友林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合肥 230001)
本文以安徽省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顾山景区为例,重点介绍了景区规划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分析、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以及植物景观、道路交通、保护工程、居民点调控等方面的规划技术要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城郊森林公园;景区规划;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城郊森林公园是指位于城市郊区或建成区中的森林公园,主要是为城市居民在日常或周末、节假日的休憩、娱乐服务场所[1]。就其自身条件来说,城郊型森林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生态基础,其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度介于森林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之间[2]。虽然从功能上看与城市公园类似,但是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及游憩活动组织等方面来看,与城市公园又有所差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日益逼近城郊型森林公园,因此对城郊型森林公园,特别是对城郊型森林公园邻近城市的景区进行合理规划,使其在“保护为先”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有鲜明特色的休闲游憩场所的同时,实现森林公园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规划人员面前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以安徽省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顾山景区规划为例,对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景区规划进行探讨,以达到“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目的。
1.1 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定位
1992年,冶父山公园被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825 hm2,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人文景观为依托,兼有峰石洞泉,突出温泉特色,集旅游观光、寻古探幽、疗养度假、避暑休憩、科研教学的多功能的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总规功能分区为冶父山、东顾山两个风景游览区,以及汤池温泉疗养中心、七星墩游乐区、中心接待区等功能区。公园所在的庐江县隶属安徽省合肥市,以县城庐城为中心,公路至合肥市90 km。
庐江县城市总体规划将庐城城市性质确定为:安徽省新兴工业城市、皖中地区旅游城市和山水宜居城市、合肥都市圈次中心。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将县域空间划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分区,其中冶父山属于庐中丘陵冈地生态功能区。空间生态结构规划确定县域“五核多廊”的整体生态结构。冶父山为“五核”中重要的一核,而“多廊”中包含有冶父山的有两条:冶父山——黄陂湖生态廊道,冶父山——巢湖生态廊道。
1.2 东顾山景区的发展定位
东顾山现有的名称来历,需要根植于庐江悠久的历史文化,重新发掘景区名称的来龙去脉。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人,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素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而今,周瑜的故事更是随着有关三国演义的电视、电影、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而被大众所熟悉和了解。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3],可借用地之宜,亦可借人文之宜。用衍生比兴手法,巧借周瑜三国名将之势,利用“东汉东吴”中的“东”字和“曲有误,周郎顾”中的“顾”字,重新阐述景区名称的由来,景区规划中也可因此突出文化脉络,创造诗画景观空间,景中寓意,情景交融,打造富有独特韵味内涵的景区。
东顾山景区距庐城5 km,西侧与建设中的城东新区毗邻。景区主体为东顾山林场,面积736 hm2(含协调区244 hm2)。东顾山景区景观以森林景观为主。在《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规划(2004-2020年)》中,东顾山景区被定位为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未来的旅游发展用地。
1.3 东顾山景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3.1 总体布局
规划结构充分结合森林公园的自然地形、地貌,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森林公园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以及景区的布局功能的组合、空间景观与文化内涵的融合,同时也考虑规划的应变性和开发的时序性。
总体布局结构——“一脉、两带、三区”。“一脉”为文化峰脉;“两带”为生活休闲活动带、山林风光游览带;“三区”是由东顾山山脊和林场界线将景区天然划分为三个区域,并通过景区内环路连接,规划将景区划成“动、静、协调”三个大区。“动区”即东顾山山脊以西,紧邻城东新区的文化休闲片区,规划以休闲健身、户外拓展为主要功能。“静区”为东顾山山脊以东的林场用地,规划以观光游览、科普教育、农家体验为主题。“协调区”为东顾山东南部,林场用地界线外的非国有的用地,规划纳入景区通盘考虑,并预留接口。
1.3.2 功能分区
功能区划分采用“景区—分区—功能区”三级区划系统,按照各种景物和环境条件的地理分布,不同景物的类型及特征,运用风景构图的原理和揣摩游人的心理[4],将东顾山景区划分为动区、静区和协调区。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标法与叠加法[5]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将景区细分为八个功能区,即管理服务区、儿童活动区、健身活动区、休闲娱乐区、户外拓展区、密林观光区、花卉盆景区、协调发展区。进而依据各功能区的主要功能、风景特点确定各自的范围与功能。具体见表1。
表1 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顾山景区总体布局
1.4 植物景观规划
植物景观是景区的主要物质载体,其规划要根据自然条件和植物的生态习性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遵循现代林业、森林美学的理论要求,以追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6]。以“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加强景区植被的保护、培育,规划风景林与环保林相结合,保护自然绿色景观。用“伐、改、防”的方法解决业已发生的松材线虫病。对转移后的垃圾场及其周围用植物加以绿化美化。继续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不断提高森林植被和植物群落的质量。
1.4.1 面上植被景观
面上绿化主要采取补植补造、林分改造和封山育林等手段,具体措施如下:(1)对林相较差针叶纯林的林分进行改造,为使森林景观多样化,对林相较差的地段逐步进行林分改造,增加色叶、阔叶树种,可以选择枫香、樟树、乌桕等树种混交。(2)景区内的林场生产经营区原则上按森林经营方案经营,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加强护林和经营管理,坚持封山育林。从发展森林旅游和满足市民休闲健身的角度出发,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块逐步由木材生产型转向风景林生态型,从而保证景区有一个良好的绿色森林背景。(3)对于发生松材线虫病害的林分进行改造,采取伐除疫木与防治、预防、监测并举的措施,将寄主、病原、传媒三者综合治理,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最大限度保存松类资源。(4)对品位不高且开发价值不大的部分岩壁选用爬山虎、常春藤等藤本植物对其进行垂直绿化,展示植物景观的的多样性。
1.4.2 线上及景点植物景观
(1)主干道路绿化,应注意在景区主入口等处兼顾与城市道路绿化的联系,不能完全割裂。规划在主干道两侧配置风景树种,在各路段结合地形特点配置多个层次的林带或树丛,以丰富道路绿化景观。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骨干,辅以有景观特色且便于栽培管理的其他树种。主干道绿化可选树种有:广玉兰、鹅掌楸、银杏、乌桕、女贞、桂花等。(2)游步道兼有景区游览和市民健身的功能,因此配置的植物应可观、可触。种植时应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道外有景可赏时,宜留出透景空间;无景可观时可密植乔木,形成路在林中的效果。修建步游道时,应注意利用路边的现有树木、保留野生花草,以形成游步道的自然趣味。还应注重两侧的林相改造,适当添加观赏树种,增加花卉和色叶植物,如红枫、紫薇、紫荆、紫叶李等。(3)各功能区绿化,依据功能区的主题特点进行植物配置,形成各自的特色。在景区入口,突出入口的景观标志性,使游人未进景区便能感受到区别于城市的森林景观;在密林观光区要体现出“密”和“厚”;在健身活动区要体现出“疏”和“亲”;在盆景园、植物园应反映物种的丰富性,体现出“多”和“美”;在休闲娱乐区体现出“敞”和“趣”;在户外拓展区体现出“野”和“幽”。(4)注重节点(如大门入口、聚散广场等)、边界、地标(如主题雕塑)、通道(如车行道、游步道)和区域(如八个功能区)的整体设计,从而使景区的景观风貌风格统一,且表现出变化的节奏与韵律。并通过将景区周边城市景观与景区自然景观的对比、衬托、呼应的手法,将人工的城市景观风貌与森林公园景区的自然景观风貌有机地融合起来。
1.5 道路交通规划
景区主体为东顾山林场,景区游路尽量利用原有营林道路或运材道路维修或改建、扩建[4]。景区的道路系统是联系各功能区和各景点的纽带,在充分考虑景区各功能区的联接的同时,还要便于同外围道路的联接。
根据功能要求不同,景区内道路分别设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三级,并设置三处停车场。主干道:是景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起着联系景区内各区的纽带作用,道路路面为沥青或混凝土。规划东大门进入景区的主干道于近期拓宽硬化。次干道:是联系主干道、功能区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可供山地自行车骑行。游步道:是景区内的主要游览道。可利用原有山间小路或蹬道改建、扩建,陡坡蹬道应有防护栏杆。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景区游步道组成道路网络,游人和健身的市民可按时间需求选择适当的路线。停车场:规划三处,分别在公园的东入口、西入口和原苗圃处。这三处停车场的选址和规模,主要考虑景区的旅游线路组织和游客的交通方式,同时避免单一的大体量停车场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1.6 保护工程规划
1.6.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公园内生态环境,从总体上看破坏小、污染少、环境质量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保护问题:如景区内的垃圾填埋场需要督导按计划迁移,并对其采取景观及植被恢复措施;进入景区的沿途散布着水泥厂和部分村庄,厂矿企业及村庄周围(如采石坑等)的环境相对较差;机动车的废气污染及汽笛等噪声污染,进入景区主要依靠机动车,因此,废气污染以及汽笛等噪声污染也不容忽视。
在对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规划采取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废气污染。在景区内不得建设有污染的工矿企业;景区内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景观视线内不要出现烟囱;近期严格控制景区外车辆进入景区,远期待停车场及内部交通系统修建完善后,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景区。防止噪声污染。禁鸣禁放,游乐项目要注意隔音,不可彻夜营业,保持安静适宜的游憩环境。防止水体污染。积极清理水体中的固体垃圾;景区内的生活污水均应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1.6.2 景观资源保护规划
景观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景区内修路,一定程度破坏了景区的环境,以及垃圾填埋场的存在,使自然景观遭到了一定破坏。规划采取对应的景观资源保护措施:保护自然景观资源的原有面貌;禁止乱搭乱建与自然景观不相协调的建筑物;保护古树名木;禁止毁林开垦、采石、采土。
1.7 居民点调控规划
景区面积较小,可供居住的土地面积有限,要严格控制景区内的人口规模。近期可结合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和景区工程建设,逐步将景区内的林场职工从现在的场部迁出。远期协调区居民应搬迁,改变居住位置,有规划、有步骤地鼓励小部分居民迁出景区。具体规划要求如下:景区内居民点要兼顾旅游开发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的要求。严格控制景区内居民建设用地指标。对于要搬迁的居民点近期只允许在旧房原址上翻建,远期不再允许新建房屋,在规划指导下发展建设。景区内建筑应保持传统民居风格,并采用乡土材料。景区内严禁开山采石,毁林开荒。引导农村居民改变燃料结构,为保护生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景区内农民发展观光农业,通过发展庭院经济、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传统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家庭旅游服务业,脱贫致富。
城郊型森林公园靠近城市,这可以为公园景区带来丰富客源,但也对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为了更好地将森林公园及森林公园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与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多重目标和谐统一起来,笔者建议:一是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景区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旅游开发规划框架下进行规划的同时,需要着重与邻近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等相衔接;二是植物景观规划要突出特色,在充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与森林主题相一致,适合景区各功能区特点的绿色生态空间;三是对景区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充分调查,提出针对性地整改修复措施,还需用发展的眼光规划生态保护和景观保护措施,以缓解随着景区和周边地区发展可能对景区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四是道路、入口等需与周边地区现状及规划目标相协调,使景区规划贴近实际而更具可操作性。注重引导景区内居民点在规划指导下进行有序建设。
[1]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吴春燕,秦华.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44-245.
[3]计成著,陈植注译,杨伯超,陈从周注释.园冶注释(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5]梁湘波,海洋功能分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20.
[6]梁金兰,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初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2):83-86.
(责任编辑:杨婷婷)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Scenic Region Planning Techniques for the Suburban Forest Park——A Case Study of Donggushan Scenic Region in Anhui Yefu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TU Youlin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01,China)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was made of Donggushan Scenic Region in Anhui Yefu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The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technical points on scenic region planning were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i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overall layout,function division,plant landscape,road traffic,conservation works and residential area regulation and control. Some releva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burban forest park;Scenic region planning;Rational util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U986.52
:A
:2095-0152(2014)01-0048-04
2013-09-06
2014-01-02
涂友林(1983-),男,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规划等工作。E-mail:tounio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