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建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畜牧局)
猪博卡病毒(PBOV)是近几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DNA病毒,是造成猪胃肠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的流行与传播能给养猪业造成许多潜在的经济损失。
猪博卡病毒(PBOV)是近几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DNA病毒。2009年,瑞典科学家首次从仔猪体内成功得到该病毒。博卡病毒可导致仔猪的肠胃疾病,不同品种的带毒猪体内的博卡病毒数量不同,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动物的死亡率较低。猪博卡病毒发病的主要症状和传染性胃肠炎相似,感染对象与细小病毒相似,主要导致猪、牛和人下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有调查显示,我国部分省市猪场临床样品中检测为博卡病毒阳性样品的比例越来越高。该病的流行与传播能给养猪业造成许多潜在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当前的畜牧业、甚至农业整体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猪博卡病毒的综合防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博卡病毒是一种单链无包膜的DNA病毒,在分类上属于细小病毒科。博卡病毒体积很小,呈正二十面体结构,直径26纳米以下,基因全长约5000碱基对,基因组含3个开放阅读框,包括了衣壳蛋白、非结构蛋白与核蛋白等多个功能蛋白。非结构蛋白的序列比较保守,衣壳蛋白的序列易发生突变。病毒的复制情况与宿主细胞有关。博卡病毒是2000年后发现的一个新病毒,在从猪体内发现之前,已经在人和牛身上发现。这类病毒是胃肠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仔猪的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较低。某些消毒剂,例如过氧乙酸、菌毒敌、强力消毒灵等可以起到一定的杀灭病毒作用。
猪只全年可感染发病,发病多见于秋末、冬季与早春寒冷、气温突变的季节。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消化道、血液及胎盘垂直传播。据瑞典学者研究报道,从该国某猪场腹泻仔猪的病料中分离出的博卡病毒阳性样品占总采集样品数的42%。近几年该病在我国也有相关流行报道,2010年我国江西、广东、广西、湖北、福建、河北和山东等地养殖场发生严重仔猪腹泻,从这些发病省份的病料中检测到的博卡病毒阳性样品比例远远高出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等可导致腹泻的病毒。而调查猪场内的母猪和育肥猪无明显症状。并且这些猪场按照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等疾病进行防治处理,效果很差。
猪博卡病毒可引起仔猪呼吸道与肠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炎等的症状。母猪感染该病毒可引发流产及产下死胎或木乃伊胎。感染该病的哺乳仔猪多在出生2天后发生呕吐并伴发严重的腹泻,排出水样粪便。病猪严重脱水消瘦,精神沉郁、被毛粗乱、食欲不振,多数于7天内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可达一半以上,随日龄的增加仔猪逐渐耐受,死亡率也逐渐降低。解剖病死的仔猪发现胃黏膜充血、出血,有散在的出血点;小肠黏膜充血,有出血点,肠壁变薄无弹性,有水样粪便,肠系膜淋巴结肿胀。猪博卡病毒还能加重猪圆环2型病毒病与腹泻性疫病的临床症状。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可对猪博卡病毒的感染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或检测。现在通常采集发病猪的血清及肝、脾、肾、扁桃体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验。在实验室内,可用病毒分离培养技术、反转录PCR技术、ELISA方法及免疫电镜技术对该病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同时,PCR方法也是目前检测猪博卡病毒感染比较常用的方法。PCR方法不仅灵敏度高,而且检测结果较为准确,目前很多实验室已经对该方法进行普及。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的结果,基本可以判定猪博卡病毒的感染情况。
1.加强猪场消毒。研究发现,博卡病毒对碘制剂敏感,过氧乙酸、卫康、菌毒敌、强力消毒灵等消毒药对该病毒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建议猪场加强消毒,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栏舍和腹泻潮湿处勤撒生石灰,并时常通风,保持猪舍的干燥。加强对进入猪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重点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入口等易传入疫病关键地点的管理,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只有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免疫预防,才能更好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尤其要做好保温工作。发病猪比较怕冷,同时对高温热应激敏感,应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温工作。在进行母猪防暑降温同时,也应注意仔猪局部保温,建议猪场对抵抗力较弱的仔猪使用红外线灯泡进行照射保温。红外线灯泡的照射可以缓解水样腹泻物对仔猪造成的全身潮湿以及污染。天气突然变化以及传染性疾病的刺激很容易导致带毒猪发病,应注意做好其他的疫病净化工作。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降低饲养密度,保持猪舍通风和舍内空气清新,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预防和控制其他疾病的发生和感染。
3.做好母猪返饲工作。目前尚无商品化博卡病毒疫苗,所以建议发病猪场产前6周对母猪实行仔猪粪便返饲,目的是通过这种措施起到较好的免疫作用。具体措施为:采集乳猪粪便和病猪肠胃内容物,研烂并加水浸泡,加入适量的阿莫西林,并使用纱布过滤,再拌入适当饲料,对产前两个月以内的母猪进行饲喂,可以起到一定的免疫作用。如果采集腹泻粪便,需要保证新鲜无腐败。在实行返饲期间,返饲母猪饲料中适当添加药物保健。
4.加强药物治疗。在该病的高发期,可在饲料中按要求添加符合使用规定的抗菌素进行预防。建议发病猪场在仔猪出生1~2天,肌肉注射长效头孢噻夫晶体注射液和右旋糖苷铁,以便增强仔猪抵抗力。同时,应注重补液治疗,防治仔猪脱水。对于发病猪进行人工补液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病仔猪的死亡率。具体措施为:每千克饮水加适当的口服补液盐和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使用注射器进行口服灌服。也可采用腹腔注射法,将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30毫升,腹部注射进行补液治疗,连续补液3天左右。
一些研究表明,鸡新城疫Ⅰ系疫苗作为干扰源能减轻博卡病毒带来的病毒性腹泻症状,对仔猪增强抵抗力,降低死亡率有一定的效果。
猪博卡病毒的感染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博卡病毒传染病原、猪群抵抗力、天气因素、猪场饲养管理条件及药物是否滥用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以及病毒的传染源应该是决定猪群发病率的主要因素。目前,猪博卡病毒感染的发病情况比较复杂,猪群发病时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效。因此,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除改善猪场饲养管理外,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从治疗用药转向预防用药,在猪发病高峰期以前用药,主动控制细菌性原发疾病。感染该病较严重的猪场可用血清学方法检查,逐步清除带毒猪。结合经常性的药物预防,逐步建立健康猪群。
总之,猪博卡病毒作为最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新型病毒,许多特性不同于传统的致腹泻病毒,目前人们对该病毒一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广的研究空间。对该病毒的防控应与生猪的饲养管理相配合,进而控制猪博卡病毒的发生和发展,确保猪场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