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凤军(辽宁省彰武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根据半农半牧县的特点,大力发展秸秆畜牧业,种草养畜、草畜结合。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的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草原相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畅。由于受蒙古草原牧业的影响,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于牛羊的饲养,具有百年的饲养经验,饲养大量牛羊供应内地大城市的生产生活需要或出口国外,据不完全统计彰武县每年可向社会提供活牛 14.2万头、牛肉等产品2.1万吨,且有逐年增长趋势。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而肉牛产业的比重又相当大。因此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彰武县地方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肉牛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目前本地区肉牛生产仍处于一个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的一个局面,传统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型规模育肥为辅,人畜混杂,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低,部分地区以放牧为主,还没有脱离草原牧业的饲养方式,以致造成出栏时间过长效益低下等状况。且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水平不高,年出栏20头以上的养殖户占所有养殖户的30%左右。
2.肉牛发展的经济基础薄弱。由于肉牛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行业,所需要的流动资金非常大,而且受市场价格影响养殖成本持续性增高,玉米、豆粕、麸皮等价格一再上涨,与5年前相对上涨了38%。尽管国家对肉牛养殖贷款投入有所增加,但仍显得微不足道,而流动资金的多少决定肉牛产业的规模和产业增值,可以说流动资金的投入是制约彰武县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3.动物防疫形势严峻。彰武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通畅,畜禽流动频繁,存在外来疫源的侵扰,防疫形势非常严峻。防疫体系建设及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以致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防疫工作的开展。
4.可繁母牛增长缓慢。由于母牛繁殖周期长,投入成本大,一些养殖户受到肉牛市场价格持续性增长的影响,趋利抛售母牛,造成母牛存栏减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动摇。再则受品种改良方面的技术支持不足造成低产母牛的淘汰量增加。
5.饲料和饲草资源的利用率低。由于受滥开荒影响,天然草资源损失殆尽,饲草资源严重不足。而秸秆畜牧业的兴起为养牛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然而多年来推广的青贮、氨化等秸秆饲料加工技术受饲养条件和饲养规模的限制在零散饲养户中难以普及应用。而退耕还草政策和人工草地开发又不能真正落到实处,造成“有畜无草地,有草地无畜”草畜脱节的现象出现,这些共同构成饲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偏低,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
6.肉牛加工企业带动力不足。彰武县境内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共有两家,目前还没有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肉牛产业链条松散或断裂,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还偏少。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加工企业的带动力不足。当地出售活牛占主导地位,养殖户进入大市场缺乏稳定的支撑载体,还处于低层次生产阶段,养殖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7.市场体系建设还不完备。辽西北地区缺少大型牲畜交易市场,还没有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销售模式,交易零散,无网络化产品销售平台,养牛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定的畜牧业市场体系。流通渠道不畅,信息闭塞,从而导致肉牛生产波动性大,产销不平衡。
1.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2013年根据辽宁省为加快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设想,实现“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战略格局,抓住彰武县被确定为畜牧业发展大县这一契机机遇,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发展规划,要找出一条适合该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的道路,重点突出优势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要扩大基地规模,多建肉牛养殖小区,重点扶持养牛大户,要与加工企业建立联络机制,要逐步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起来,使其做强做大,使肉牛产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加大资金投入,巩固肉牛产业的基础地位。肉牛产业是一个资金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产业,每一头牛就近万元,资金来源是一个大问题。该县首先实施项目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流动资金的投放量,同时作好招商引资工作搞好产品深加工,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各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可能的条件下对资金进行有效结合,集中力量解决肉牛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三是协调涉农金融部门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支持,帮助解决养殖户、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在生产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四是出台对肉牛产业激励机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对肉牛加工企业减税、减费政策,优先解决养殖业用地和饲料生产用地等政策。
3.转变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做到科学合理。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根据半农半牧县的特点,大力发展秸秆畜牧业,种草养畜、草畜结合,适当调整种植结构,增加青贮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在秸秆加工制作上增加科技含量,利用好先进加工机械设备。增加青贮窖、氨化池的修建数量,增加饲料储备。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多种类型的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改变落后的饲养方式,提高养殖水平。要发挥养牛协会或养牛合作社的作用,尽可能将分散养殖“集约化”,实行统一管理,规范饲养,逐步实现一个专业化的养牛基地。另一方面在小区建设时还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走生态发展模式。
4.提高肉牛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在商品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建立一个大型的牲畜交易市场,广招客商吸引省内外的牲畜贩运大户到场进行交易,充分利用好内蒙古这个广阔的牛源输出地,做好草原架子牛二次育肥增值活动。以工商牵头充分做好服务工作,要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网上交易平台,实现购销一体化。确立以养殖户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肉牛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起一套稳定的产供销市场营销体系。同时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扶持培养一批农村联合互助组织或经济人队伍,以养牛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的形式,为养殖户提供服务。
5.加强肉牛繁殖改良,优化良种组合。良种繁育是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彰武县经过多年的肉牛品种改良,其品种良种率已得到提高,杂交优势逐渐显现。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开发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遗传改良和杂交配套。通过省级科研单位在辽西地区所做的试验表明,“西夏黄”或“德夏皇”等三元杂交组合表现了相当好的生产性能。扩大能繁母牛的群体规模是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扎实做好能繁母牛的扩繁工作,出台鼓励政策对可繁母牛进行适当的补贴,调动饲养母牛的积极性,增加肉牛产业发展的后劲。
6.加强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畜产品安全。要加强肉牛生产或肉产品加工及运输流通过程中的检查监管力度,打击不法商贩违法行为。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产品安全监测所为依托,增强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水平,严禁饲料添加违禁药品,解决疾病防治过程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实施主要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对进入消费市场的肉产品实行合同生产,规范管理,具有品牌效应,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再则就是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畜牧防疫体制改革,创新防疫工作新方式。从改善畜牧防疫单位的工作条件入手,加大财政投入,保证防疫队伍的稳定性,加强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增强服务功能,使辽西地区肉牛产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