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传胜,钟朋园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为缓解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给电网带来的负面效应,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积极作用,虚拟电厂(VPP,Virtual Power Plant)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VPP通过统一架构整合各类分布式发电资源(DER,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实现发电资源统一优化调度,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与经济性。而在VPP运行中,考虑不同DER的技术特性及其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采用合理的算法构建资源优化调度模型,成为解决VPP并网的关键所在。
国内VPP技术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未得到实际推广。文献[1]通过分析VPP在国外的发展模式及特点,对国内引入VPP开辟了思路;文献[2]基于面向服务架构建立了通用VPP模型。国外对于VPP中分布式发电资源调度算法的研究较多,其中文献[3]和文献[4]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分别对含有风电及热电联产机组的VPP发电资源进行优化调度;文献[5]分析了核电与风电在VPP内联合调度所带来的经济性与环保性。然而,现有文献都针对于单一种类的DER资源,未形成对VPP内多种DG的统一优化调度算法。
本文将结合虚拟电厂中DER机组协调运行特性,构建虚拟电厂中分布式发电资源优化调度模型,采用改进的细菌觅食算法对模型进行寻优求解,并将所得结果与采用遗传算法的运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虚拟电厂资源调度与传统发电资源调度的经济性,以及两种算法的优缺点。这可为虚拟电厂技术在中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虚拟电厂中DER的优化调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虚拟电厂是指将分布式发电(DG)、可控负荷(DL,Dispatchable Load)和分布式储能设施(DES,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有机结合,通过配套的调控技术、通信技术等,实现对各类DER进行整合调控的载体(见图1)。
图1 虚拟电厂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VPP的核心是用于调控DG、DL和DES能量流的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的运行目标是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电力供应主体的利润最大化、实现电力供应成本最小化或实现碳减排最大化。
VPP中的DER主要是指功率低于50 MW的小型模块式的、与环境兼容的独立发电机组,以及可控负荷与分布式储能设备等。DG多为具有环保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如小型风电、光伏发电机组等,其所有权可能由电力部门、电力客户或第三方所有,用以满足电力系统和客户特定的需求。在智能电网的运行环境下,结合DL和DES的储能与负荷调控特性,DG可用于最大程度地满足当地电网负荷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环保性与社会效益。
基于VPP技术的DER并网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含VPP的电网拓扑结构图
然而,DER的大量并网也给电网带来了较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DER的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发电原理不尽相同,不便于电力系统的设计、调度、运行;另一方面,以风电、光伏发电、潮汐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易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极大挑战,为了支持DG的并网,需要在电力系统内增加旋转备用费用。这使得单个可再生DER并网的成本大大提高,不具备经济性。因此,建立VPP中DG、DL、DES等资源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协调各类资源以降低含VPP的电力系统投资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VPP的用电特性,可建立优化调度模型为:
式中:PDL为DL的总有功负荷;PNDL为非可控负荷的总有功负荷;ρDL、ρNDL分别为两种负荷的电价;P电网、ρ电网分别为VPP与电网间交易的总电量及成交电价;PuL、CuL分别为中断电负荷(UL,Unserved Load)的功率及其成本;PDG、CDG为DG售出电量与发电成本;PMG、ρMG分别为从微电网所购电量及电价。
针对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及各类DG运营特性,可建立电力平衡约束、线路平均约束及变量约束为:
式中:P为有功电源;I为直流输电电线;S为低压变电站潮流限制及其上限值;Umin的标幺值取0.95;Umax的标幺值,取1.05。
采用改进的细菌觅食算法和遗传算法分别对各种DG优化调度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结果。
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是一个既定的并行搜索算法[6],已在电力系统优化问题中得到应用。在GA中,基于优胜劣汰的生存理念,通过交叉和变异,将随机产生的初始解进行优化。针对含分布式发电机组的电力系统特性,对遗传算法进行如下改进。
1)在初始解产生阶段,基于DG状态,将其分为必开机组、必停机组和自由机组,分别检查其发电出力及约束条件,确定可用机组组合数,按照必开机组优先、自由机组其次的顺序安排初始可行解;
2)在寻优过程中,设置保留算子,将上一代中最好的个体直接随机替换到下一代中,以提高运算效率。
细菌觅食算法(BFA,Bacteria Foraging Algorithm)是由Passino开发的基于随机搜索的新型仿生类算法。BFA算法具体包括趋化、繁殖、以及驱散3个步骤[7]。
基于原始的BFA算法对其寻优过程中的趋化和繁殖阶段进行了改进。改进过程包括:①求解最小化问题时,在再生排序完成前,取趋化阶段每个细菌成本函数的最小值,而不是取所有趋化阶段成本函数的平均值;②每个趋化阶段中所有细菌的路线均通过最优细菌路线得到评估,而不是取自其余所有细菌彼此间的距离。改进的BFA算法流程见图3。
图3 改进的BFA算法框架图
以IEEE-30母线系统为基础,更换节点数据及负荷特性,作为实例[8]。案例中VPP系统由两个DG及可控负荷组成,一方面满足内部负荷需求,另一方面可与微电网、主电网实现相互间电力交易。具体来讲,在原系统中,将第5条母线改为与微电网相连,使VPP与微电网相互间可实现电力交易;第11与第13条母线上的常规电厂改为分布式能源发电厂,装机容量均为40 MW。选取某一典型日内系统发电出力及成交电价相关数据,见表1、表2。
表1 典型日内VPP资源实时功率 功率/k W
表2 典型日内VPP资源成交电价电价/(元·MW-1)
表3 两种情形下不同算法参数设置
分别用两种算法对VPP技术中DG优化调度结果进行分析。为观测两种算法中控制参数的变量对优化结果的收敛性影响,设置了不同参数下的两种情形(见表3)。
对两种情形下两种算法的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见图4和图5。由图4和图5可以得出,情形一和情形二中BFA算法分别收敛于26 815.23元和26 827.45元,而GA算法则收敛于26 826.02元和26 863.59元。同时可见,BFA算法在计算过程中更快得到最优解。
图4 情形一中两种算法的收敛性
另外,对两种情形下两种算法的最优解进行分析。情形一中,VPP发电成本不包含配电网无功补偿成本。分别用两种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可得该情形下发电投资的最优成本(见表4)。由表4可知,与GA算法求解结果相比,BFA算法所得单个机组的最优成本均更低,且最终总投资成本中,BFA算法所得结果为26 812.76元,而GA算法结果为26 823.42元。
图5 情形二中两种算法的收敛性
表4 情形一中两种算法的运算结果对比 功率/MW
情形二中,计及DG无功补偿,考虑其对系统参数及约束条件的影响,目标函数最终优化结果见表5。从表5可见,采用BFA算法计算所得的两种情形的最优成本为26 825.89元,而采用GA算法最优成本为26 860.60元,因此BFA计算结果明显更优。
表5 情形二中两种算法的运算结果对比 功率/MW
最后,针对所选取某一天的实时数据,采用通用代数建模系统(GAMS,General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对所有负荷日内调度的负荷变化及利润情况进行分析,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多数时间内VPP系统可满足自身负荷需求,并实现余电上网;在用电高峰时,通过从电网或微电网购电,满足内部电力需求;通过各DER之间的合理协调利用,电力系统实现稳定运行,中断电现象极少出现。
图6 不同VPP资源的日负荷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自主运营的小型发电装置接入电网,其对配电系统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电力优化调度中需考虑电网约束,如线路可允许电压,以及母线电压水平等;同时,也需增加新的约束条件,如配电网每条母线的线路容量和电压级别等。
本文针对分布式发电资源的大量并网,构建了适用于各种分布式发电资源的优化模型,并分别采用改进的BFA算法与GA算法,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模型的经济性,为分布式发电资源在虚拟电厂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算例分析表明,采用VPP技术整合分布式发电资源,可显著提升电力系统营运利润;同时表明,改进的BFA算法与GA算法相比运算速度更快,且运算所得系统总成本更优。
[1] 卫志农,余爽,孙国强,等.虚拟电厂的概念与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3):1-9.
[2] 谢传胜,钟朋园.面向服务架构的通用虚拟电厂应用系统研究[J].华东电力,2013,41(8):1701-1704.
[3] Hrvoje P,Igor K,Tomislav C.Virtual power plant mid-term dispatch optimization[J].Applied Energy,2013,1(1):134-141.
[4] Bernhard W H,Thomas E,Christof W.Decentralised optimisation of cogeneration in virtual power plants[J].Solar Energy,2010,84(4):604-611.
[5] [David S,Arturs P,Ioulia P,et al.Benefits and cost implications from integrating small flexible nuclear reactors with off-shore wind farms in a virtual power plant[J].Energy Policy,2012,46(1):558-573.
[6] 丁明,包敏,吴红斌,等.复合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机组组合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6):46-50.
[7] 马溪原,吴耀文,方华亮,等.采用改进细菌觅食算法的风/光/储混合微电网电源优化配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25):17-25.
[8] Pai MA.Computer methods in power system analysis[M].TMH Publisher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