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逆转移引发城市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的机理分析

2014-04-13 09:05
探索 2014年4期
关键词:助燃剂财富矛盾

周 超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北京100048)

城市弱势群体是指在城市中那些被排除在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不能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生活处于困境中的人[1]。在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中生活着大量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职工、失业者和半失业者、贫困人口、农民工、低保生活者。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困苦,一般对社会抱有或强或弱的不满情绪,同时又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发生一些难以预测及控制的突发事件,这些人群极易受到冲击,从而失控甚至引发较为激烈的社会危机,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是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为了扶助弱势群体,缓解社会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税收和保障两种方式来平衡,前者从富人那里提取财富,后者向穷人给予保障,这个过程被称为“财富转移”。而我国目前却出现了把财富从老百姓向政府转移、从要素所有者向要素使用者转移、从一般的生成部门向垄断部门转移等为代表性的“财富逆转移”。财富逆转移会导致弱势群体更弱,贫富差距、心理差距进一步拉大,敏感性进一步增强,导致社会结构断裂,促进社会不公平感和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失衡,使城市弱势群体公共危机更加深刻、更容易发生、后果更加严重。因此,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财富逆转移在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生成和爆发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以社会燃烧三要素为基础的公共危机生成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于弱势群体公共危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诸如事件链理论、突变理论、社会燃烧理论等。在这些理论与方法中,社会燃烧理论将社会的无序、失稳、失衡、动乱与暴乱,同自然界的燃烧现象进行了类比,最为符合弱势群体公共危机潜伏、生成和爆发的一系列特征。并且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的生成是一个包含许多因素和多重因果反馈的系统过程。社会燃烧理论认为公共危机爆发如同燃烧现象,需要三种必需介质:

1.燃烧物质

燃烧物质即引发危机的基本动因或关键矛盾。城市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生成的基础是长期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不断发展、累积,如同易燃的木材一样,形成公共危机突然“燃烧”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主要存在以下4个关键矛盾[2]:第一,贫困。主要指城市弱势群体收入水平较低与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弱势群体生存与生活处境日渐艰难,是导致公共危机的最主要矛盾。第二,秩序失衡。主要是指弱势群体希望通过改变社会秩序、改善生存环境的愿望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将导致弱势群体通过非理性行为,如游行、集体上访和群殴等群体性事件争取自身利益,破坏社会秩序,打破社会平衡。第三,犯罪冲动。持续的贫困会使弱势群体中的部分人丧失希望,并把贫困归结为社会的不公平,此时偷盗、贩毒、卖淫等犯罪行为,就会成为这些人的生活途径,以维持生存和进行社会报复。第四,认同困难。弱势群体长期生存在社会底层,对现状存在强烈的不满情绪,由此会导致其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怀疑和背弃;加之当今社会信仰缺失,使他们极易受到非法分子、邪教、传销组织和谣言等的蛊惑,由此将引发一系列突发事件,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2.助燃剂

助燃剂即燃烧过程的氧气,其与燃烧物质相互融合,是公共危机生成的必须条件。在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生成和爆发的过程中,助燃剂主要指负面信息和情感的传播和累积,包括媒体误导、谣言传播、情感偏执、利益与责任错位和社会心理随意放大等要素,这些要素与社会矛盾相互交融,使弱势群体公共危机更加深刻,更易发生[3]。

3.点火温度

点火温度是指能直接触发公共危机爆发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各类群体性事件[4]。在当今社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事由主要有以下几个:公共决策失误,如政府决策损害了部分弱势人群的利益,他们就有可能采取游行、静坐等极端形式抗议;滥用职权,最典型的是拆迁问题,已经导致了许多群殴、自焚、杀人等恶性事件;自然灾害,弱势群体对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一旦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往往不能自保,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环境污染,如宁波、厦门、茂名的“PX”事件,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群体性事件。

二、财富逆转移作为催化剂引入社会燃烧理论

(一)财富逆转移的影响因素

根据财富类型,将财富逆转移分为流量财富逆转移和存量财富逆转移。如图1所示,要素价格扭曲是导致流量财富逆转移的隐性因素,我国要素价格未实现市场化,并且显著低于市场均衡价格,要素价格的扭曲在降低市场运行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财富的逆向转移,表现出来的主要是财富从要素所有者转向要素使用者和资产所有者,从一般的生成部门向垄断部门转移,从老百姓向政府转移;二次分配的财政体系是导致流量财富逆转移的显性因素,主要表现出来的是财富从老百姓向政府转移,由于财政制度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偏向,导致财富从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转移;近些年房价普遍快速上涨是导致流量财富逆转移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高收入家庭的财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低收入家庭,即财富从低收入群体向高收入群体的逆向转移。资本市场不完善导致存量财富逆转移,主要表现为股市融资额度远远高于投资者的分红所得;以及城市拆迁导致存量财富逆转移,市场机会不平等、寻租行为也是引起流量财富逆转移的重要因素。

图1 财富逆转移影响要素

(二)催化剂的引入

通过上文对财富逆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认真审视经典社会燃烧理论,我们会发现财富逆转移这一因素并未能完美地纳入这一理论体系,因为它对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都有正向作用,但又不属于这三类物质中任何一类。财富逆转移作为一种社会财富转移现象,客观存在于社会活动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它的产生和发展并不依赖于公共危机,但会对公共危机起到很大的作用。财富逆转移是一种社会财富转移过程,它不是社会矛盾,不是负面信息和情感的传播和累积,更不是群体性事件,但是它却对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的生成和爆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将财富逆转移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燃烧理论的体系框架之中,就需要在经典社会燃烧理论中引入新的介质——催化剂。指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率而不变更该反应的指标Gibbs自由焓变换。在社会燃烧理论框架下,催化剂是指可以加快社会公共危机生成和爆发进程但不属于必需条件的各种要素。

财富逆转移与“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的最关键区别在于,前三者是公共危机生成和爆发的必需要素,缺一不可,而财富逆转移只会加快公共危机生成和爆发的速率,缺了它,公共危机一样可以生成和爆发,因此对应催化剂的性质特征,本文认为财富逆转移在引发城市弱势群体公共危机过程中正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第一,财富逆转移不是一种社会矛盾,不属于燃烧物质范畴,但它会使弱势群体的财富进一步减少,从而加深弱势群体的贫困矛盾,进一步扩大社会秩序失衡状态;并且,财富逆转移会导致社会心理进一步失衡,使弱势群体的犯罪冲动愈发强烈,更加不能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极大地加深社会矛盾。

第二,财富逆转移不是“助燃剂”,但会使弱势群体的心理更加脆弱,利益诉求途径更加狭窄,更易受到谣言、邪教和恶意引导的影响,情感更加偏执,进一步随意放大社会负面信息和情感,使“助燃剂”浓度越来越高。

第三,财富逆转移不属于突发事件范畴,但由于财富逆转移形成的“马太效应”,社会结构断裂,社会心理进一步失衡,加之弱势群体中可能出现的极端困顿者,其一旦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将有极大的可能性走向扰乱秩序或制造犯罪的道路,由此将引发更多、更难以控制的突发事件,不断提高公共危机爆发的“点火温度”。

三、财富逆转移引发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的演化路径及政府干预

(一)财富逆转移引发城市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的演化路径

将前面所分析的社会财富逆转移的各影响因素与社会燃烧三要素相结合,将财富逆转移作为催化剂引入经典社会燃烧理论,可以得到财富逆转移引发城市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的演化路径和全过程,如图2所示。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的生产和爆发具有线性特征。首先,要素价格扭曲、房价上涨等会导致弱势群体流量财富逆转移速率的加快,同样,腐败、资本市场不完善会导致弱势群体存量财富逆转移速率加快,流量财富和存量财富的同时快速流失会使弱势群体财富总量持续减少。其次,由于贫困、秩序失衡、犯罪冲动和认同困难等“燃烧物质”的不断累积,使社会矛盾的累积不断加快,导致社会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单纯的社会矛盾增多,并不会必然导致危机的生成和爆发,这还需要“助燃剂”的帮助,财富逆转移引发的弱势群体财富总量减少对“燃烧物质”会有如下几个重要影响:第一,会加深弱势群体的贫困程度;第二,会导致弱势群体更加迫切地希望通过改变社会秩序、改善生存环境,进一步加深秩序失衡矛盾;第三,会导致弱势群体社会心理失衡,加深弱势群体的认同困难,激发极端困顿者的犯罪冲动。这三个重要影响会使社会矛盾累积速率加快,导致社会矛盾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生成公共危机,而这时的危机还是处于潜伏状态的。公共危机生成后,也并不必然会爆发,如果政府处置得当,采取适当手段消除和缓解矛盾,会使公共危机暂时潜伏,甚至缓解和消除;如果在公共危机已经生成的状态下,发生了由公共决策失误等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就会导致危机激化,进而使弱势群体公共危机全面爆发。

同时,弱势群体财富总量减少导致的社会心理失衡会使弱势群体的心理更加脆弱,利益诉求途径更加狭窄,更易受到谣言、邪教和恶意引导的影响,情感更加偏执,进一步随意放大社会负面信息和情感,使“助燃剂”浓度越来越高。

最后,由于弱势群体财富总量减少形成的“马太效应”,社会结构断裂,社会心理进一步失衡,加之弱势群体中可能出现的极端困顿者,一旦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将有极大的可能性走向扰乱秩序或制造犯罪的道路,由此将引发更多、更难以控制的突发事件,不断提高公共危机爆发的“点火温度”。

(二)政府干预及建议

社会财富逆转移不会直接引发弱势群体公共危机,而是导致公共危机爆发的“催化剂”。对于政府来说,要尽量做到超前疏导、消除各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预防弱势群体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危机爆发,这是危机治理之本。从图2我们可以得到启发,避免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爆发应该有两种思路,第一个思路是控制财富逆转移的规模,政府要从流量财富和存量财富的各影响因素入手,尽量减少财富逆转移,从根本上避免公共危机的爆发。具体措施例如针对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财富逆转移,政府要尽量降低对生产要素的控制和支配,要放权于市场,实现要素价格的市场化;例如针对转移支付体系不健全导致的财富逆转移,政府要健全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与公平理念、分配制度之间存在内在的契合,公平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平衡同样存在于社会保障税中[5]。另外政府要以财富的多少,而不是以往以货币多少作为计税基数,另外尽量减少间接税比重,并通过立法的方式从制度上使社会保障与居民的身份地位“脱钩”。

第二个思路是财富逆转移已经大规模发生的情况下,在一些关键点上政府进行及时干预,将弱势群体不满意度调整到可接受范围内,避免危机的最终爆发。如图2所示环形箭头指示的地方,都是遏制危机演变的关键点。例如针对弱势群体的认同困难,犯罪冲动导致社会矛盾积累,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希望寻求依赖和解脱时,会使一些异端组织有机可乘,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打击异端组织,机构负责收集异端组织的情况,密切关注其动向并制定对策。例如要正确引导媒体,减少谣言传播对弱势群体的影响,作为主要的信息源和重要的政治力量,传媒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它既是公共情绪的“风向标”,更是公共情绪的“催化剂”和“导航员”,公共情绪引导得好,就有利于危机处理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提升媒体和政府形象及公信力[6]。另外政府要加强对弱势群体所诱发的社会治安、犯罪问题的调研工作,及时地将动态信息反馈给政府决策层。从宏观政策上设置预防机制,增加社会投入,加大犯罪成本,进行综合治理。政府的措施就像水龙头的阀门,拧紧阀门控制出水量,从而缓和危机或者切断危机的传导。

参考文献:

[1]石奎.和谐社会中城市弱势群体的公共危机缓和研究[J].学术论坛,2007,(1):121-125.

[2]孔祥利,李冬梅.我国弱势群体诱发的危机类型与政府治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5-51.

[3]单飞跃,高景芳.群体性事件成因的社会物理学解释——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6):26-33.

[4]牛文元.全面构建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J].中国发展,2003,(4):1-4.

[5]肖京.公平分配视角下的社会保障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2-95.

[6]路兰.历史拘囿与现实两难:我国公共危机应急报道的传媒困境[J].山东社会科学,2012,(12):90-93.

猜你喜欢
助燃剂财富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高炉喷吹煤粉添加助燃剂生产实践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主任 贺仁龙:AI是工业互联网“助燃剂”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电子白板:英语课堂教学的助燃剂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