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岚 杨维 姚俊龙 朱利燕 吕浙棋
慢性心力衰竭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李晓岚 杨维 姚俊龙 朱利燕 吕浙棋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包括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心脏远程监测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带有远程监测功能的可随身佩戴的心脏远程监测仪通过数据发射器,将监测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分类处理后上传到网络数据工作站,医护人员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这些数据。心脏远程监测可以使医护人员早期发现患者的临床问题,早期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08—2013-08门诊和病房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6~80(63.5±11.8)岁。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脏学会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和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入选标准:(1)收缩性心力衰竭: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③伴或者不伴气急、胸闷、活动耐量降低的临床表现,④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病史;(2)舒张期心力衰竭:①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②LVEF≥45%,③心脏大小正常,尤其左心室大小正常,包括超声心动图上测量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容量均在正常范围,允许左心房有轻度增大,④排除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和心包疾病。排除标准:多器官功能衰竭、肿瘤晚期患者,不能按时完成随访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6~77(63.8±11.8)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8~80(64.3±14.8)岁。两组性别、年龄、LVEDd、LVEF、NYHA心功能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记录患者的胸闷、气促等症状及血压(晨测血压)、心率、心律失常。测定所有患者基线状态下的心功能指标,包括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2周后复查,记录上述各项指标。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远程心电监测治疗,监测期间每天进行自动化分析患者各项指标,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记录抗心力衰竭药物变化和剂量变化),2周后进行复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胸闷、气促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啰音消失或显著减少,心功能改善≥Ⅱ级,心电图心肌缺血消失或显著减轻;(2)好转:以上症状减轻或肺部啰音减少,心功能改善≥Ⅰ级;(3)无效:上述情况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自身对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组显效40例(80.00%),好转7例(14.00%),无效3例(6.00%),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显效24例(48.00%),好转14例(28.00%),无效12例(24.00%),总有效率7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
2.2 干预组患者监测前后血压的变化 干预组监测前收缩压、舒张压、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 [(92±12)mmHg、(55±10)mmHg、(2723±2870)次]较监测后[(106± 18)mmHg、(63±8)mmHg、(1086±57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两组患者监测前后用药变化 通过无线生理参数监测干预组患者得到了优化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均较对照组应用充分,详见表1。
2.4 两组患者复查时心功能指标及NT-proBNP的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复查时干预组LVESd、LVEDd、LVEF及NT-proBNP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5、-2.44、4.34、-4.86,均P<0.05)。两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05)。
表1 两组患者监测前后用药变化(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及NT-proBNP比较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为老年患者相对较多,心力衰竭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心力衰竭患者中约有10%~50%患者在3~6个月反复入院[2]。反复入院的患者中,只有少部分是由于原发疾病的进展,更多的是因为对药物、限钠和(或)限制液体量的依从性较差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所致。如何更好地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合理用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程管理中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汪一波等[3]研究显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相关院外规范治疗的宣教和定期随访管理,其生活质量改善,再次住院率、心血管急诊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恶化减轻,病死率亦有降低趋势。REMADHE研究显示反复的密切监测能给患者带来益处,可以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大规模实施,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4]。Clark等[5]总结了14个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远程监测管理减少了21%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20%的病死率。证明了远程监测管理方式在心力衰竭患者管理方面的优势。
本研究心脏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患者时刻处于医护人员的观察下。如患者症状加重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无线网络生理参数,通知患者并提出合理的治疗策略,指导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优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对于一些原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有效治疗。这使得患者胸闷、气促的症状得到及时改善,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对那些偏远地区,交通不方便,身体较虚弱的患者显得尤其重要[6]。同时由过去的定期门诊随访变为按需随访模式,为院外随访和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这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带来了很好的临床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晨测血压升高,提示心功能改善,同时为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用药提供了空间。同时监测发现的室性心律失常也进行了有效的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脏大小(LVESd、LVEDd)、LVEF及血NT-proBNP改善明显,这将改善患者的预后及减少后续的医疗费用。随着将来远程监测技术的进步,心力衰竭的远程监测必将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有益于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治疗和康复。
[1] 王建芳,刘积伦,周梦琳.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4):480-481.
[2] 曹雅昇.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907-909.
[3] 汪一波,盛国安.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随访管理分析[J].浙江医学, 2010,32(4):488-490
[4] Issa V S.Glycemia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subanalysis of the Long-term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Using Repetitive Education at Six-Month Intervals and Monitoring for Adherence in Heart Failure Outpatients (REMADHE)trial[J].Am Heart J,2010,159(1):90-97.
[5] Clark R A.Telemonitoring or structured telephone support programme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07,334(7600):942.
[6] Jaarsma T.Heart failure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Europe[J]. Eur J Cardiovasc Nurs,2006,5(3):197-205.
2013-05-24)
(本文编辑:马雯娜)
杭州市医疗卫生科研项目(20120633B42)
311501 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