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民 潘启新 王一竹 林晨 李鸣|文
在此次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表彰活动中,金川集团公司的杨晓霞、周伟、白凯、王德喜荣获“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的称号。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为金川集团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行业学习的楷模。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采、选、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和化工联合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也是中国大型铜生产企业之一。在这举世瞩目的业绩背后,凝聚着一个个金川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或是一步一个脚印从生产一线做到公司副经理的女强人,或是风雨兼程奋斗在地质调查一线的测量员,或是兢兢业业坚守在冶金一线的技术工人,或是日夜兼程穿梭在运输一线的铲运车司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劳动者,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对梦想的追求写就了一段段平凡而不平庸的人生,“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的称号正是对他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完美注脚。
杨晓霞在检查电积铜产品质量
1994年大学毕业,22岁的杨晓霞便乘上了西行的列车,背着简单的行李,只身一人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镍都”金昌,开始了她新的人生之旅。春秋数载,现在的杨晓霞知性、干练,是金川集团铜盐公司的副经理。做事严谨、做人低调的杨晓霞面对一个个重大项目从不后退,但想采访到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她看来,成绩属于过去、属于大家,她只是做好了她该做的每一件本职工作而已。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而且我要努力做得更好。”这是杨晓霞对自己的要求。正是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和钻劲,杨晓霞从车间的一名技术员干起,一路走来,连她自己也不曾想到17年后的今天,她的付出和收获给她带来了这么多惊喜和感动。
“组织信任我,让我承担起如此重任,我有决心、有信心带领大家完成任务,保证全车间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失,这样我才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大家,对得起领导。”这是一位车间主任刚上任时面对车间全体职工最朴素的承诺。时间为证,她是这么说的,她也这么做了。在担任车间主任的几年里,杨晓霞带领全车间的职工踏实工作、敢想敢干。三年里,职工队伍非常稳定,萃取班也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面对工作中的重重挑战,杨晓霞对于调动工友的积极性很有一套。她笑着说:“工作过程中有点小怨言很正常,及时调整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项目改造时期,一些岗位要在冰天雪地、烈日炎炎下作业,我作为带头人肯定要到现场去鼓励和引导大家。具体来说,在安排工作时多考虑一点,班组遇到问题时多指导一点,在实施过程中多留心一点。把职工当作朋友,让他们时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与关怀。职工在一件件小事中被感化,力量就在点点滴滴中凝聚。人都是将心比心,你对他好,他自然愿意跟着你干,有向心力的班组就像有一支推手,做什么都很有力量,工作自然做得又快又好。”
欲获秋收之丰,必付春耕之劳。工作上的努力、技术上的创新使杨晓霞获得了许多荣誉。2000年以来她多次被评为镍都实业公司、金川集团公司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甘肃省火炬计划先进个人”;参与完成的《粗海绵铜生产高品质硫酸铜》项目分别获得金川集团公司和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得“金川集团公司劳模”等。
“成绩是大家的,没有公司给我提供的平台,没有团结合作的班子,没有凝心聚力的集体,今天的这份荣誉从何而来呢?最大的收获是成长和正能量吧!我总觉得自己在一个大家庭里,我每天工作的很幸福、很快乐。”
当被问到是否觉得自己是个“女强人”时,杨晓霞说:“工作能力很强、气场很大的女人算是‘女强人’吧,在工作上,我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员工,但是对于家庭,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儿子需要我的关心,需要我倾听他的欢乐和烦恼;我也是个妻子,丈夫也希望时常从烦琐的家务中解脱一下,忙忙自己的事业。”杨晓霞对丈夫充满了感激。
当记者问她:“是什么让你如此热爱自己的岗位?”她回答说:“有时候看着一袋袋产品从生产线上下来,看着曾经的那个安置型小厂一点点发展,我总觉得自豪与欣慰。可能就像我是中国人,看到中国强大会高兴一样。我是铜盐公司的一分子,看到铜盐公司发展我就会高兴,也愿意为它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杨晓霞对岗位的热爱,也是杨晓霞对自己的要求和期盼。
“身背三角架,手拎仪器箱,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腿泥”,这是周伟的工作写照。二十多年来周伟已经成为金川集团公司测量方面的专家,他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地质测量领域,追求着每一个测绘数据的精确,为金川集团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回顾往昔,他深有感触地说:“其实,不管从事何种专业、干什么工作,只要钻进去勤奋学习,都是可以成功的。”
2011年10月31日,在菲律宾参与依彼兰红土矿调查任务的周伟,悲恸万分,因为刚刚接到消息,自己久病的父亲已经过世,原本想着项目完成后回家好好照顾老人,此时却天各一方,没能为父亲养老送终,痛苦、后悔、自责,无数次地拷问着周伟的内心。父亲年轻的时候,从大上海来到西北支援甘肃建设,用行动和语言教会了他在工作与生活中,怎样为人处世。考虑到项目是公司的重点资源核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他几经权衡,怕自己的离开会导致整个项目停顿,于是,他放弃了看父亲最后一眼的机会,向祖国方向磕了三个头,含泪投入工作……
工程开工,工程测量先行。为了紧密配合施工,施工前必须做好周密的放线准备,作为测量高级工程师又是测量室主任的周伟,带领科室的其他同志,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制定测量放线方案,为后续准确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常对年轻测量人员说:“测量就像一把标尺,开工前需要我们的数据,施工中需要我们的检测,施工后也需要我们的衡量,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熟悉整个标段的数据,掌握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不能有任何马虎和大意。”在他的带领下,一批青年测量技术人员成长了起来。
周伟在工作
“干了二十多年的测量,每次工作结束,都累得骨头像散了架一样,”周伟说,“但这个团队中我年纪大,工龄长,理当做表率”。近三年来,他组织完成各类测绘项目100多项,完成测图面积82平方千米。2008年5月,他带领同事赴新疆哈密伊吾县马场沟探矿区进行资源核查工作,矿区荒无人烟,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在一名测量人员突然生病无法工作的情况下,他带领大家连续五天坚持在野外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圆满完成了核查任务。
熟悉测量工作的人都明白——测量,尤其是野外测量,绝不像诗人笔下的浪漫,“冬战三九寒天,夏战三伏酷暑”是常有的事,野外危险的地方周伟最先去,最高的地方,周伟先上。一次在海拔4500米高的雪域高原开展工作,正值7月,高原的气候就像三岁孩子的脸,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瞬间狂风暴雨,让人措手不及。在这样的环境里,周伟和他的团队除了每天要完成观测、记录、调绘、计算等工作外,还要经受饥渴、陷车等诸多不安全事件的考验,每天背负沉重的测量仪器来回奔跑,强烈的高原反应,使大伙常常胸闷、气短、头疼,作为项目负责人,周伟以顽强的意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带领技术人员奋战40多天,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可是他的体重却因此减了12斤,看着他原本并不强悍的身躯,他自我解嘲地说,“我正愁着怎么减肥呢”。迎着星星出测,披着月光收工,璀璨的星空见证了周伟等测量人的酸甜苦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周伟,平平淡淡地用手中的标尺测量着金川的发展,也测量出了自己的一番新天地。他与他的测量团队完成的测绘工程项目有两项获甘肃省测绘科学技术铜奖,一项获甘肃省测绘科学技术银奖。2011年周伟被评为“金川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14年周伟被授予“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凯,还师振旅乐也。人如其名,在金川集团铜湿法精炼的生产线上,就有这样一个人,在28年的工作时光中,多次临“危”受命,并用行动和成绩一次又一次唱响了得胜的乐曲。他是白凯,一名湿法冶金专业的高级技师,同事们眼中的“救火队员”,也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称号的获得者。
在白凯工作的近30年里,金川集团的铜产量从1万吨、两万吨到10万吨、15万吨再到20万吨,直到如今攀升至70万吨。一直奋战在一线的他说:“我参与了金川铜湿法精炼跨越发展的全过程。”这串奋起直升的数字记录了他个人成长的脉搏。
1984年,退役的白凯被分配到金川集团冶炼厂从事劳资工作,可短短一年,他就“厌倦”了。因为他爱上泛着美丽玫瑰色光泽的阴极铜,爱上了火热的生产现场,认为生产一线才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从此,他的人生便和“玫瑰”紧紧锁在了一起。
都说“名师出高徒”,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文彬就是白凯的徒弟之一,现在他接替师傅扛鼎了新20万吨铜车间。他眼里,师傅刚毅、勤学,而且只要有需要就会毅然决然地迎难而上。
从2006年起,白凯三次调动岗位。李文彬说:“这都是临危受命”。
2006年,20万吨铜车间建成,正负责15万吨铜电解车间满负荷生产的白凯,被派兼顾20吨铜车间。仅仅19天,他就带着工友完成了试车、循环、技术条件调查、阴阳极装槽等工作,查找整改工程遗留问题100余项,顺利实现了通电生产。
但生产初期并不尽如人意。
白凯在阴极铜生产现场指挥吊车联动作业
“始极片下槽两小时,版面就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毛刺、全部报废”,李文彬在回忆2006年20万吨铜投产之初的最大困境时说。
阴阳极和电解液是铜电解生产中控制的关键,而要在随时变化的电解液中找寻答案绝非易事。而原有调配电解溶液的方式已不能应对成分复杂的外购原料。“工艺适应原料”是大势所趋,于是白凯提出在电解液中加用一种全新的添加剂。
“白师傅打破了三种试剂之间的应用关系,不需要刻意确定主辅,使试剂‘活’了起来”,李文彬说,“这样一来便可应对复杂原料带来的各种变化。”
白凯现在还清晰地记得:“2006年11月28日,20万吨铜电解工程产出了首批大板高纯阴极铜。”
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见证了金川集团由短周期小板阴极铜到长周期大板高纯阴极铜生产的过渡,还获得了2007年国家发明专利,年度“中国名牌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和“全国质量奖”称号。
2012年初,新20万吨铜工程阴极铜版面大面积“结粒”,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白凯再一次受命负责新20万吨铜车间。一同工作过的工友程继学说:“那时候白师傅成天扎在单位,观察现场、查资料,真是没白天没黑夜地干。”
皇天不负苦心人,症结终于被打开了。
白凯说,作为铜电解精炼中最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之一,电流密度的提高可以实现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提高产量的目的,而在2010年时,国内先进的铜生产企业电流密度基本都能达到270安培/平方米,而金川当时却只有240安培/平方米。通过努力,最终电流密度提高到了275安培/平方米,产能提升了16%,但新的挑战又来了——杂质在电解液中难以沉降,析出并附着在版面上。
分析了杂铜在高电流密度下电解液的特性后,白凯对之前沿用的添加剂配比进行了全新的调整,总结提炼了适合高杂阳极板高电流生产高纯阴极铜的先进操作法,不仅解决了质量问题,还提高了产能,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铜湿法精炼中的技术空白。
2013年4月,在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电解工程进入建设后期时,全新的生产方式给金川集团的铜生产带来了不小的考验,这一次仍离不开白凯。
“这也是我的愿望,我一定要在退休之前学到新的技术”,51岁的白凯说。正是这股劲使白凯从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工人成了铜湿法精炼生产线上的技术达人。
王德喜是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矿区采矿四工区的一名铲运车司机,驾驶着偌大的铲运机,驰骋在千米井下,在四通八达的巷道里,处处都有他奔驰的身影。他出矿效率高、技术水平好,12年来,他带领的班组每年出矿量都名列全矿54个班组的第一名,个人累计完成出矿量近80万吨,相当于每个月都比其他人多出矿1000多吨。
铲运机重近三十吨,是个长10多米、放下铲运斗子11米的“庞然大物”。要在狭小的空间完成倒车、前进、拐弯等操作,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需要集中注意力。每天开动前,他都要细细检查,坚固部件、验油、试车,一丝不苟;收工后,无论多累,都要细心擦洗。熟练的铲运机司机,每班要驾驶着铲运机来回近50趟,一个班下来,全身都像水洗过一样。井下工作10多年来,王德喜每天都要重复这样的工作。2009年他获得“金川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10年获得“金昌市劳动模范”,2014年又获得“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0年来,他先后带出了8名徒弟,都已成为矿山的生产骨干。
王德喜在检查车辆
今年42岁的王德喜,瘦瘦黑黑的,已经工作了27个年头。大伙都亲切地称他“喜子哥”。
2002年,三矿区从露天开采转入井下建设,同时承担回收F17以西10万吨边角残矿的生产任务,原有生产系统老化,采矿难度大, 铲运机操作人员奇缺。王德喜来到三矿区,开始干铲运车司机这个行当。对于初中毕业的他,要驾驶铲运机,难度不小。学习技术他很刻苦,光课堂笔记就写了几万字。别人打牌逛街,他就研读业务书籍;别人休息,他还围着铲运车爬上爬下。从没见过铲运机的他,凭着不服输的狠劲,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每天清晨,大家刚到排班室,他已经开始点检车辆;别人午饭才吃了一半,他已经洗完饭盒去采场发动铲运机了;下班了,工友们更是一遍遍地催,好不容易才能把依依不舍的他从机车上拽下来。但凡是工作中遇到一丁点不明白的地方,他也会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请教师傅,直到自己学懂学透为止。很快,喜子哥就成了一名优秀的铲运机操作能手。
就在他整天为生产建设大干的时候,父亲却因癌症晚期住进了医院,可他还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根本没有时间照顾父亲。他总想,忙过最初最难的这一年,就有时间照顾父亲了,可他忙的最终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在父亲的遗像前,喜子哥泪流满面,长跪不起……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喜子哥擦干眼泪又回到了岗位。此时他的女儿也伴着啼哭声呱呱落地。他没有守在妻子身边,每天早上喜子哥亲一下还在睡梦中的宝贝女儿,便踏着星月出门,而晚上披着夜幕而归时,女儿早已进入梦乡……
如今,喜子哥已是三矿区采矿四工区的一名带班作业长。他常说“要想干好作业长的工作,就要勤走、勤看、勤查、勤说”,喜子哥的“四勤”工作法就是在作业现场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不停地查找、不停地为大家指出安全隐患,一个班下来,他能走近30千米,一年下来,相当于他徒步从金昌到兰州走了10多个来回!多年来,他带领的采矿班,不但生产任务月月超额完成,而且从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2013年,他的班组累计为工区完成掘进1150米,采出矿量13.8万吨,占全工区生产任务的29.5%,超出班组平均工作量的15%,他带领的班组早已成为全工区稳产、高产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