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雷怡安
清晨6点,成都的天空正竭力摆脱黑黝黝的面孔,天际处,黎明前的模样正慢慢显露。此时,整个城市依然沉睡着。
然而,在城市的一角,有一群特殊的工作者,已经神色凝重地在忙碌着了。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生者服务,让活着的人满意,更是为生与死两个世界的人服务,让逝去的人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他们的工作地点就位于东郊一隅的殡仪馆。
清明前夕,记者走进殡仪馆,采访了这群特殊职业者。
3月20日,刘琴如平时一样凌晨5点钟就起床,稍稍梳洗后从东二环的家里出发,5点25分准时来到交通车接送点等车,5点30分交通车发车开向殡仪馆。因为大清早道路通畅,所以不到6点她和同事们就到达了工作地点。
6点是交接班的时间,刘琴在接手工作后,很快投入其中。
殡仪馆的工作时间采取三班倒的模式,因此从这一天的清晨6点到第二天的上午10点,这28个小时她需要随时随地坚守在岗位上。
由于是前台服务人员,刘琴和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换上专门定制的深蓝色工作服,并且在身上佩戴红色绸缎标志带,她说这样过来办理丧事的逝者亲属就能在最快时间找到她们。而她们的工作除了为逝者亲属办理手续外,还要带领亲属们和逝者做最后的告别。
6点30分,一批逝者亲属在刘琴的指导下填写了相关表格。随后,刘琴带领他们去悼念厅。
虽然从总服务大厅到左侧的悼念厅步行距离只有3分钟不到的时间,但因为逝者亲属过于悲伤,这段路走得异常缓慢,而刘琴也尽量放慢脚步等待着逝者亲属们。
到了悼念厅,逝者亲属由专门的殡仪馆殡葬主持人带领默哀悼念。而刘琴则退到了最后一排,静静地站在那里。
悼念仪式结束后,刘琴又引领逝者亲属来到了C炉前告别室,逝者家属将在这里和逝者最后一次会面。刘琴简短地和逝者家属交代了事项后,就轻声退出了房间。走出房间,刘琴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当她抬头朝天空望去时,天色已开始发白,此时时钟上的指针刚好指到7点整。
早晨6点到中午10点是殡仪馆最繁忙的时候,刘琴少则接待10批逝者亲属,多则接待20、30批。在这里,很少有一线服务人员面带微笑,而这都是有过教训的。一次,一位服务人员在带领逝者亲属的过程中面露微笑,这个表情被逝者亲属视为不尊重他们,于是引来了一场纷争。平息纷争后,殡仪馆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上班时间不能微笑,得保持严肃。于是,刘琴在整个上班时间里,表情没有大变化,一直都是那么镇静严肃。
27岁的刘琴清秀白净,如果不是在殡仪馆看到她,几乎不能将她和这里的工作联系起来。从大学旅游专业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教育培训,朝九晚五的工作让年轻的刘琴怎么都找不到投入其中的感觉。每天走在上班的路上,她都会默默地问自己:这就是你渴望的工作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期为殡仪馆工作人员制作的节目,立刻被节目内容所吸引。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是她从未了解过的,那一刻,她心中开始有了隐隐地冲动。慢慢地,她通过上网了解这个职业的工作细节和内容,越了解就越对这个职业充满向往。刘琴将自己的想法偷偷告诉了朋友,朋友不解她一个女生为什么要放弃稳当而又闲适的工作,而要去从事这么让人“恐怖”的职业。瘦小的刘琴说出了她心头埋藏的一个想法:“在外面工作,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在那里,让我变得不普通,让我感到自己对于很多人来说有那么点儿特殊了。”在刘琴的心中,普通的生活并不是自己这辈子所想选择的。
一年后,她在网站上看到了东郊殡仪馆的招聘信息,她想这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虽然许多朋友一开始并不能理解她的选择,甚至有些人渐渐就减少了和她的联系,但所幸的是,刘琴的父母对于刘琴的选择并没有过多地干预,父母的理解让刘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刘琴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三班倒的工作并没有让年轻的她退缩,反而在看到了生死离别后,刘琴更坚定了工作下去的决心。
28个小时紧绷的神经让刘琴在下班后,还是会去逛逛街、买买衣服或者看场电影来让自己放松放松。虽然刘琴的丈夫也在殡仪馆工作,但是他们两人下班后却极少分享工作中的事情,刘琴说:“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里看多了永别,就更加懂得要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好好活着。”
初见杨星锋,他正在防腐整容办公室登记当日需要“接待”的遗体名单,他专注地填写着每一个事项。然后起身从墙上的挂钩上取下白大褂,再戴上白色口罩,朝遗体冷藏室走去。几分钟后,他用推车推出了一具遗体,逝者为一位90岁自然死亡的老太太。
化妆师杨星锋。图/廉钢
杨星锋把推车推进女化妆室,将遗体平稳地放置于工作台上,打开了他的化妆包,化妆包里不仅有粉底液、眼影、眉笔还有假睫毛、口红等各种美容工具。杨星锋熟练地拿起美容工具一笔一画地为老太太做最后的美容。从抹粉底,到描眉毛,再到涂眼影,最后打腮红。在这20分钟的时间里,他的神情没有一丝变化,更不开口说一句话。
20分钟后,“美容”完成了,老太太的面容已变得丰润自然,就像在睡梦中一般。
1985年在重庆出生的杨星锋,大学时就读于长沙民政学院殡仪专业。说到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时,杨星锋憨憨一笑:“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是随便一报,想着到了学校还可以换专业嘛。”结果到学校报到后,杨星锋了解到殡仪专业属于学院的重点专业,于是决定不换专业了。
几年的时间里,杨星锋不仅了解了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也学到了这个领域里许多专业知识,而同时他也在校园里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毕业后,杨星锋和女朋友同时应聘到东郊殡仪馆,正式成为了专业对口的殡仪服务人员。理论和实践总有一定差距,当杨星锋正式成为一名防腐整容师后,考验才刚刚开始。因为是防腐整容师,所以杨星锋的工作职责包括晚上巡查遗体冷藏室。最开始的几个夜晚,杨星锋一个人来到冷藏室,看着灰暗的灯光和一排排冰冷的冷藏柜,想着里面的一具具遗体,他的心里不免有些发慌,总是加快步伐匆匆走过。回来后,办公室的前辈看出了他的慌张神情,知道他肯定有些害怕了,于是就耐心地帮他排遣压抑的情绪,并且告诉他要用正常的心态面对逝者。慢慢地,杨星锋真正专业起来了,就算面对面和逝者做零距离接触,他也不会再有一丝慌张和不安。
对于这份工作,杨星锋承认在过去确实社会地位不高,不容易被人接受,对于不熟的人,杨星锋较少谈论自己的工作,他说别人介意他们的工作,认为他们天天和死人打交道,很晦气。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杨星锋就闭口不谈论自己的工作,如果别人问起来,他就解释在民政系统工作。
但是这几年,随着媒体的报道和宣传,许多人对他们的工作开始有了深入的了解并给予理解。对于自己的工作,杨星锋认真地说:“让逝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是我们的职责。”
采访接近尾声,刘琴、杨星锋和同事们依然在忙碌着。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年轻人,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独特,他们要承受更多的寂寞和压力。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