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伯雄
这张民国现金支票,面额大得惊人,凭票祈付的金额为:国币255亿7千2百零5万3千元整。该现金支票是民国时期中国实业银行使用的宣纸单色印刷品,币额、签发时间均由出票人手工书写。
中华民国初期的中国实业银行,是当时北洋政府组建的股份制银行,由中华民国财政部注册批准,总行设在天津。民国四年在酝酿成立时,由于复辟帝制被搁置,民国八年初才正式营业。当时的银行总董熊希龄,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协董钱能训,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总理周学熙,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协理李士伟,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这一时期,中国实业银行属于当时最有实力的银行,其发行的钞票印有“政府特许发行”字样。后来部分10元面额的钞票又委托交通银行发行。
面对这张提款后需要用大卡车装钱的巨额支票,笔者查阅有关史料显示,1935年11月3日,民国政府财政部公布了实施法币政策的布告,宣布从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俗称:国币)名称。
这张现金支票的提款时间是民国三十七年七月三十一日(1948年7月31日),正是国民党政府陷入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绝境之时,彼时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法币在膨胀中已丧失币值、面临崩溃。按武汉1948年8月2日的市场交易价:1市斤大米卖16万元,1市斤猪肉卖190万元。
而该张支票的持有者虽拥有255亿多元的银行存款,为何一次性用现金支票取款呢?据有关史料记载,此时国民党政府为缓解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将于1948年8月19日发布废止法币、改用发行金圆券作为流通货币。而这张支票的拥有者可能闻悉风声,为尽量减少缩水率,即用一张现金支票全部提取,正好距废止时间还有19天。假如这张巨额支票在19天后提取,那缩水的程度会更惊人。按当时发布的规定,1元金圆券兑换300万元法币,每元的含金量仅为0.22217,这位本来拥有百亿元国币的富翁,兑换后就只是金圆券的万元户了。
然而,尽管这笔巨额国币的祈付是在宣布废止的前19天,如果其款项未变成外币、金银或物资,仍然逃脱不了“看着银子变水”的结局。1948年11月11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又颁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并先后数次增发、加大金圆券面额,至此金圆券发行量已大大超过市场正常的流通量。因大量的金圆券在市场流动中过剩,突破了物价平衡规律,从而更快地加剧了物价上涨。当时有家媒体曾报导,到邮局寄一封平信,信封上所贴的“国币加盖金圆”邮票,多达几个整版,其邮票包裹信封几圈,如按面积可折成8个信封,可见当时金圆券的市值比纸还不如。由于金圆券的大幅贬值,市场上的买卖拒收交易,使仅仅出生9个月的金圆券等于废纸,它在世界货币发行史上,算是最短命的币种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