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强
编者按:
有一天,我们发现村庄变得千篇一律,或者干脆,村庄消失了,那会是什么情景?故乡正在沦陷,城市化使乡村失去了本来面目,人人都喊着回归故园,我们也看到,中产阶级式的自我留恋,其实也不完全是乡村的真实想法。
我们试图找到这样的村庄:相对于城市,它更田园,但不落后;它既有来自泥土的芬芳,又有现代文明所赋予的新的生活方式;它暂停了城市对乡村的侵蚀,正在以自然主义的胸怀,改变这个社会的工业气息;它不是遥远的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的桃花源。
这样的村庄可以找到,或者,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它会向我们缓缓走来……
最“残酷”的村庄:
闺女嫁出去,媳妇不上山
春日正好的4月,我来到平邑县天宝山区。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叫九间棚的小山村,这个村子我早有耳闻,在山东,它与沈泉庄、九曲蒋家村齐名,一度成为乡村建设的典范。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奔驰,路是柏油路,虽险峻却顺畅,路两旁的上坡上点缀着些许白色梨花,梨花周围,是一些掩映在树丛中的村庄。静谧的田园景象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
山路走了半小时,到了龙顶山顶,便是九间棚村。如今的九间棚村,已是当地著名的旅游区,而在过去,这里不过是一个有着一百多口人的闭塞穷村。
在主人的带领下,我来到九间棚起源的地方——一处断崖下面的山洞。相传在清朝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一户刘姓夫妇逃荒躲难,来到了龙顶山上,在这个大石棚处安家。石棚旁边有一眼泉水,可以饮用。后来,随着人口增多,石棚被用石片隔开,分成九间,九间棚自此得名。
天然石穴、简易石棚,是九间棚几百年来的两代“家”。直到1963年,村民才迁出石棚,盖房居住。
这处著名的石棚,被完好的保存下来,让人们体会到原始社会“山顶洞人”的生活面貌。
你很难想象这里的闭塞到了何种程度。在海拔640多米的龙顶山,通往山下的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村民买了自行车,没法骑到家里,只能寄放到山下亲戚家。姑娘们不肯嫁上来,光棍越来越多。上山下山唯一的运输工具是门板,猪养大了,用门板抬着下山去卖。山上产量很低的水果需要往外卖,只能肩挑人背送到山下,一路磕磕碰碰,很难卖上好价钱。有时一不小心,连人带筐跌到沟里,摔伤人的事经常发生。
一首歌谣在当地流传:
龙顶山,没龙眼。
水论瓢,
一人一天两碗半;
星当灯,
省下油钱来买盐;
闺女嫁出去,
媳妇不上山;
夜晚树下听鸟喊——
老,老天!
在山东,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村庄了。
17岁的少年刘嘉坤遭遇了一次劫难。一年春天,他的父亲得了急性阑尾炎,等用门板抬到医院,由于错过抢救时间,已无法救治。
刘嘉坤观察到,龙顶山上有耕地112亩,分为大小3100块,遍布在23条山梁上。上世纪80年代初,全村20多个已到婚龄的男青年有13个说不上媳妇。
小山村的大计划:
500个千万富翁
近几十年来,“离开农村”成为一股潮流,即使在“中产下乡”的当下,下乡不过是一个点缀,离开的大潮已经拉开。
九间棚则是一个反例。
在九间棚村,我见到了刘嘉坤。这个全国著名的村支书,有着农民企业家的诸多共性:思维敏捷、乐观、敢闯、豁达。刘嘉坤向我讲述了九间棚的“发家史”。
1984年,刘嘉坤开始担任村支书,开始了“架电、修路、引水、治山、种树”的大会战。
为了架电线,刘嘉坤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村民有的下山卖猪卖羊卖鸡蛋,有的拿出了为闺女准备嫁妆的钱,60多岁的赵永兰老太太拿出了多年积攒的准备买寿衣的钱……三天时间,多半是靠变卖家当和借贷的九间棚人竟然集起了 1.26万元。
然后是修路,技术员测算完后吃了一惊:“路要穿山越涧,从悬崖上走过,全长3500多米,九间棚就几十个劳动力,在不可能有任何机械设备参与的条件下,全村就是黑白昼夜的干,光修路至少也得五年。”
从1984年12月到1985年4月,九间棚人基本上一天没歇,大年三十还在工地上打炮眼、装炸药,开山放炮。第一辆汽车沿着新修的盘山路爬上山顶,人们买了鞭炮,从山下放到山顶。
第二年春天,大旱,村民们开始治水。村北天宝林场西面的一处悬崖陡壁上有天然石洞,洞内有一处山泉,但不知水量多少,为了测量上水量,刘嘉坤从外村借来了十二马力的抽水机做抽水实验,抽了一天没抽干。理想的水源找到了,村民们便开始引水。工程的施工难度非常大,开始的部分工程是在悬崖陡壁上进行的,需要将人用绳索吊在悬崖上完成,打炮眼、装炸药、炸通道、安管道,悬崖陡壁上响起了清脆的锤扦声和隆隆的炮声。一个月后,一座扬程102米的扬水站工程竣工了。随后,又兴建了容量4000多立方米的龙顶山天池和38个蓄水池及3500米的输水石渠。
上世纪80年代的这些创举,仅仅只是围绕村庄本身的一些运作。村庄工业化则是很多村庄接下来要走的一条路,九间棚是一个典型。
1991年,村民们走下高山进城创办企业,先后在县城开设了花岗石厂、工程机械配件厂、塑料厂等企业。90多个农民转移到城里,当了工人。但是由于当时人才匮乏、企业管理经验欠缺,在县城创办的这些企业效益不佳。
1996年,九间棚实施改革。村集体将村办企业经过公开竞标,拍卖给村民转换成私营企业;将山上零星果园收起来,按山上实有的户数,重新划分为基本均等的37份,公开竞标,承包到户。
刘嘉坤的二次创业更是将农业和工业结合在了一起。他把视线对准了老家山上遍地而生的金银花。
他的一句豪言,让我感到吃惊:“至少要创造500个千万富翁!”endprint
他说的是金银花,并向我解释道:“先不说下游我们做药、做饮料,我希望仅仅是在上游的种植方面,至少要创造500个千万富翁吧!你想想,一个一年几十亿产值的行业,不诞生几百个千万富翁,那就不正常了!”
平邑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金银花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九间棚的村民祖祖辈辈对金银花都有深厚的感情。
刘嘉坤被誉为“金银花产业的袁隆平”,他于2000年发起成立了平邑县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2003年,他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徐常青博士一道历经13年研究的金银花优良品种大功告成,取名“九丰一号”。
一个村庄的两个极端:
“山顶洞人”VS桃花源
今天的九间棚村,已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自然条件最残酷的地方,往往伴随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当你专注于它的残酷,便是一派萧瑟,这里确实也曾是鸟不拉屎的所在;当条件改善,桃花源、乌托邦等字眼便鱼贯而出。
九间棚处于天宝梨乡腹地,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民居“九间棚旧址”,北海银行鲁南印钞厂旧址,罗荣桓、陈光指挥的天宝山战斗遗址,龙顶山天池等人文景观。
这里5万亩果园连成一片,春华秋实,四季宜人,尤其是阳春三月,梨花盛开,漫山遍野,铺雪堆玉,间以桃红、柳绿、松青,把天宝山区妆扮得更加绚丽多姿,置身其间,如在画中,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天然花园”。
这里是典型的山崮地貌,整个村子位于崮顶。村民们曾经几代居住的石棚、石屋已废弃,专做旅游观光之用。
2011年,“九间棚旧址”被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保存最完整的原始天然民居,迄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的石棚,是九间棚村乃至整个中国农村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物保护价值。
其中一个石棚,标注为当年的村小学。刘嘉坤告诉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就是在这个石窟里,完成了自己的小学学业。
作为红色金融的一部分,1944年冬,北海银行在天宝山区建立了鲁南印钞厂,开始印制发行加盖“鲁南”的北海银行币,抗战胜利后鲁南分行由农村迁至滕县城,鲁南印钞厂印制钞票不到一年即与鲁中印钞厂合并。今天,已很难看到这种货币,加盖“鲁南”的北海银行币较珍罕。
九间棚距离天宝山战斗遗址不远。天宝山战斗发生在1940年,廉德三在日特分子王功武的拉拢、煽动下,带领天宝山游击大队150余人叛变投敌,将八路军一一五师13名战士缴械后送交费城日军杀害。并裹挟千余名群众,占领天宝山。
在罗荣桓、陈光指挥下,叛军大部被歼灭,日特分子王功武被当场击毙,廉德三重伤后仓惶逃进地方日伪据点。
当然,九间棚之所以是九间棚,后两个故事,只是点缀;我试图把自己置身于石棚之内,想象当年这里的“山顶洞人”,他们的喜怒哀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