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丛丛
与《红高粱》相隔27年后,巩俐《归来》。
对于巩俐来说,即便征战在好莱坞,披上了国际巨星的名头,“谋女郎”仍旧是其不可绕过的身份。巩俐与张艺谋的“高粱地”里有一个时代的欲望与禁忌,也有私人感情的纠葛缠绕。为什么要离开?又为什么要回来?巩俐的重返不仅是一个电影角色的归来,还折射出一种从思想解禁到走向市场再回归精神的时代变迁。
巩俐出走:
从嫁给艺术到嫁给商业
与《红高粱》相隔27年后,张艺谋再次牵起了巩俐的手,2014年上档的新片《归来》中,良久不露面的巩俐和老谋子“旧情复燃”重新搭档。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中国电影百废待兴,人才断档,全社会思想解放的时机,著名的第五代导演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以创新前卫的观念,驾驭自己的创作。
《红高粱》像是一把冲破黎明前黑暗的火炬,以用红色为电影基调,歌颂了自由和生命的真谛———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因而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所具有的那漫溢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
在巩俐之前,从未有哪个女演员,这样明目张胆的与导演传出绯闻。
在戏中,巩俐扮演的“我奶奶”与姜文扮演的余占鳌在高粱地里追逐,戏外,巩俐写信给张艺谋,“你走了,把我的心也带走了……我想结婚,我希望能得到答复,我期望上天赐给我幸福……”
《红高粱》中的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投射到现实中,火辣辣的情爱让人升腾起欲望。巩俐说:“我从来不会逆来顺受,成功与否都没有关系,最重要是不要让自己后悔。”似乎,她成为了一个只为爱情的女人。
此去经年,两人从《古今大战秦俑情》、《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一路合作,直至《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这一系列的电影,不仅让张艺谋成为了一名冉冉升起的星级导演,也成就了巩俐。“巩俐即等于中国电影”,“巩俐是全球最美的东方女子”,《时代周刊》也评价她为“中国夜莺”。
此时是1995年,盛誉之下,重复式的扮演“旧社会苦女人”形象,让巩俐表演之路越走越窄,也让人们对她日感疲劳,声讨声四起,巩俐神话逐渐破灭。
在商业与名利面前,再旺盛的情欲之火随之被浇灭。1996年,等不到婚姻的巩俐选择与黄和祥结婚,同时也与张艺谋分开,长达8年的燃情岁月,告一段落。张艺谋走上了商业片道路,巩俐则登上了好莱坞的舞台。
《红高粱》到好莱坞:
烂片里的迷失和落寞
上一次合作,巩俐出演《满城尽带黄金甲》,曾坦言,“张艺谋最能把我的气质拍出来,他知道我的优点缺点,几乎不用探讨,就可以把我最好的东西挑出来,把我最没自信的一面避免掉。我和他之间是越来越有默契。”
可宏大的场面抵挡不住内容的空洞,这部片子同《英雄》与《十面埋伏》一起,归类于卖座的商业电影。
但显然,《归来》不同。
这部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的电影,讲述了上海旧知识分子陆焉识在中国近当代政治这块庞大而坚硬的底布上的命运,也描述了一种失之交臂的爱情。
正如乐视影业CEO张昭说:“《归来》是一部文革后的题材,张艺谋拍了10年的商业片感觉烦了,现在他想回归。”
张艺谋坦然,“《归来》讲的是一个回家的故事。通过演绎的一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传递我对于文化、历史的思考。”
巩俐对此感同身受,在好莱坞拍过了《迈阿密风云》、《少年汉拔尼》等商业片,但却没获得口碑,更鲜有佳作问世的她,跟随着“我知道我不会失败,张艺谋会令我更上一层楼”的导演进行一次归来,显然是最好的商业选择。
更何况,纵然如今的巩俐认为,两人的感情“都是过去的很美好的回忆”。但显然,“失之交臂”四个字,无不扣合张艺谋与巩俐二十余年前的一段情,让人想入非非。
为什么“精神返乡”:
“魂断”之后的反思
离开张艺谋后,巩俐先后同陈凯歌合作《风月》《荆轲刺秦王》,随后又与孙周合作《漂亮妈妈》《周渔的火车》,始终不能突破自己。
直至2005年,《艺妓回忆录》的到来,让巩俐触摸到了好莱坞的大门。
在这部经过斯皮尔伯格改动了五年的剧本中,巩俐为新一代的“谋女郎”章子怡搭戏,扮演配角初桃,却意外获得了好评。自此,巩俐片约不断。2006年,她一共有三部大片在全球范围内上映,《满城尽带黄金甲》、《迈阿密风云》、《少年汉拔尼》,纽约媒体称该年是不折不扣的“巩俐年”。
可惜的是,2006年后,巩俐再无爆发。《迈阿密风云》被评为“烂片”,巩俐的表演也被称为“糟糕”。从此时起,自《归来》止,五年时间,她一共拍了两部片子。
而同样行走在商业化道路上,并不断摸索的,还有昔日的情人张艺谋。
2004年,巩俐离开8年后,张艺谋有了新一代风云国际的谋女郎——章子怡,自此,他进入了商业片时代。从《英雄》开始,一直到《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的商业化实践,一方面成为国人口中的骂资,一方面则带领中国大片进入大片时代,在世界电影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显然,巩俐与张艺谋对此深以为然,《归来》即是这样的尝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