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悲歌中的黑色哀婉

2014-04-11 09:52梁颂宇
山东青年 2014年2期
关键词:哈代苔丝托马斯

梁颂宇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苔丝》是他的代表作。18世纪在英国产生和繁荣的哥特小说,对维多利亚时期主流小说的创作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家,哈代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哥特元素。本文将从《苔丝》的情节、人物的塑造、场景乃至细节等方面出发,分析其所包含的哥特元素,试图为更好地解读和欣赏这一世界名著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关键词:《苔丝》;哥特元素;托马斯·哈代

一、引言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其作品中,他描绘了在19世纪社会变革时期被资本主义工商业入侵而改变的英国乡村,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文学形象。其中,《苔丝》一书最为读者所熟悉。在《苔丝》中,温柔美貌的乡村姑娘苔丝因家境困难只得到有钱的冒牌“本家”亚雷·德伯家认亲打工,遭到了亚雷的诱奸并生下一个私生子,孩子不久之后因病死去。之后苔丝来到一个牛奶农场当挤奶女工,在那儿认识了安玑·克莱尔,两人相爱并结婚。在新婚之夜,克莱尔向苔丝坦白他曾经荒唐的经历,苔丝原谅他并向他说出了自己的过去。但克莱尔不肯原谅她,弃她而去。之后因苔丝父亲去世,一家流离失所,苔丝无奈之下只能接受亚雷的接济,做他的情妇以换取一家人的温饱。而克莱尔要回到苔丝身边时,一切为时已晚。最终苔丝杀死了亚雷,和克莱尔度过幸福的五天后,被世俗的法律送上了绞刑架。

《苔丝》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而已发表的关于此书的论文更是多得不可胜数。这些论文大多从小说的人物塑造、乡村与工商业的关系、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等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而着眼于此书中所蕴含的哥特元素和哥特风格的论文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哥特小说是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在英国产生和繁荣的一种文学形式,尽管这种文学形式在产生之日起就时常受到文坛主流的批评和诟病,其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哥特风格的影响一直延伸至今,在当今的文学艺术、影视、时尚、音乐等领域都可以找到哥特文学和哥特风格的痕迹。而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如狄更斯、斯各特、勃朗特姐妹等无不受到哥特小说的影响。作为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的一员,哈代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小说中常有哥特文学的元素和痕迹。本文将探索和分析《苔丝》中所蕴含的哥特元素,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名著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二、“哥特”和哥特小说

“哥特”(Gothic)一词来源于拉丁词语“Gothicus”,即“Gothi”的形容词形式。“Gothi”一词最初来自北欧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该民族的历史因缺乏文字记载一般甚少人了解。在英国历史中,“哥特时代”一般是指诺曼征服以前的封建社会。在18世纪,哥特一词通常有几层涵义:野蛮、凶残的;中世纪的;哥特建筑的;超自然的。在18世纪晚期产生和兴起的哥特小说因其主要讲述中世纪(或貌似中世纪)的故事而得名。“文学批评界传统上把写作于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饱含恐怖情节或气氛,以描述爵位篡夺、财产继承和宗教迫害等中世纪题材为主的英国小说称为哥特小说。”①

1764年,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出版了第一部哥特小说:《奥特兰托城堡》。此后,该类小说开始在英国蔓延,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18世纪90年代后,哥特小说占据了当时英国文坛的主导地位,并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其间出现了如安·拉德克利夫、马修·刘易斯、玛丽·雪莱等著名哥特小说作家。1820年后,哥特文学逐渐势微,并以詹姆斯·霍格1824年出版的《一个获释罪者的隐秘回忆和自白》作为哥特文学浪潮终结的标志。可以说,“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英国小说的重要形式,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持续时期最长、流行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小说形式之一。”②

但是,尽管哥特小说影响巨大,文学批评界通常对其多加贬抑和诟病,原因可能是:一、哥特小说是通俗的大众的读物,属于“下里巴人”;二、哥特小说的泛滥的确产生了许多粗制滥造的产品;三、哥特小说情节过于程式化,缺乏思想内涵。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曾经文坛的主流形式,哥特文学的元素已经融入了后期的文学创作之中,“它(哥特小说)的若干要素又融入了维多利亚时期部分主流小说的创作,司各特、勃朗特姐妹、狄更斯、哈代、康拉德等作家无不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③

三、《苔丝》中的哥特元素

哥特小说又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哥特元素包含了黑暗和恐怖、神秘与灵异、阴森与疯狂、扭曲与邪恶,死亡和厄运,谜团与预兆等。哈代的《苔丝》尽管是描写乡村悲剧的现实主义作品,却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哥特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影响,在书中可以看到预兆、传说、歌谣、废弃的修道院、教堂的墓室、棺材、十字架等富含哥特味的场景和细节。本文将从人物和情节、场景和细节等方面探索和分析《苔丝》中的哥特元素。

1. 人物和情节

哥特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哥特式恶棍”通常是身份可疑的封建贵族,他们通过篡权、谋杀或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得贵族的头衔,如《奥特兰托城堡》中曼弗雷德。《苔丝》中苔丝所认的“本家”亚雷·德伯也是如此,亚雷家族原来的姓是司托,他的父亲是个商人,发了财后便假名借姓,为自己换上一个贵族世家的姓氏。而苔丝家原系德伯家的嫡系,因而苔丝从血统和姓氏上说可以算是贵族小姐,在传统的哥特小说中,哥特式恶棍通过引诱、逼迫、囚禁等手段迫害女主角是主要故事情节,而英俊善良的少年拯救少女,最后恶棍被除去,以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尾。安玑·克莱尔可算是这样的少年或骑士,只是在哈代的笔下,骑士并没有拯救受迫害的少女,而是加深了她的痛苦,使她在命运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后恶棍固然被杀死,女主角也被送上了绞刑架。

《苔丝》整个故事是以苔丝被引诱失身为中心和主线的,而“‘被引诱是18世纪的小说家惯用的一类主题,”④在哥特小说中这类主题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如《修道士》里的安东妮娅,《奥特兰托城堡》里的伊莎贝拉。由此可见,在故事情节和主题的选择上,哈代的确实受了哥特小说的影响。endprint

而《苔丝》中另一隐晦的主题“乱伦”也是哥特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就英国哥特小说来说,表现“乱伦”的作品以刘易斯的《修道士》为代表。哥特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引入美国了以后,影响了爱伦·坡、霍桑甚至福克纳的创作,在他们的作品中,“乱伦”主题时常出现。哥特小说中的“乱伦”通常发生在兄妹或姐弟之间(通常是表亲或堂亲,或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其结局不外乎死亡、流放、疯狂、毁灭。在《苔丝》中,苔丝和亚雷虽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但他们名义上属于同一个家族,拥有同一个姓氏,是名义上的堂兄妹。在书中,亚雷也曾把苔丝称为“我这四个月的妹妹”;在苔丝失身回家出门干活时,女伴们唱了几段曲子,这曲子是英国民歌《国王幼女珍妮公主》,讲的是公主在林子里游玩而后被一青年玷污的故事,而这青年正是其多年外出、已不认识的亲兄。在此,“乱伦”这一主题再次显现,这也是和流行了几十年的哥特小说是一脉相承的。

2. 细节与场景

哥特小说通常通过噩梦、预兆等渲染恐怖气氛,在《苔丝》中,这类细节并不少见:苔丝从亚雷家回来时被玫瑰花刺扎了,“她觉得,叫玫瑰花扎了,是个不祥之兆,……”⑤苔丝与安玑结婚当天出现了不祥的过午鸡鸣;预示着德伯家人噩运的“德伯大马车”出现了两次;苔丝与安玑度蜜月的古宅里吓人的画像……除了预兆之外,一些景物的描写也增加了全书的恐怖压抑气氛。在传统哥特小说中,作者常通过夕阳余晖、暮色四合、狂风暴雨、浓雾笼罩、诡异月色等自然景色的描写来增加小说的恐怖气氛,在《苔丝》中,也有类似的景色描写。如在苔丝失身的时候:“月亮已经完全西沉了,更加上有那片雾气,所以虽然离天亮已经不远,而围场却包围在一片沉沉的黑暗之中。”⑥在安玑梦游要将苔丝放进修道院废墟中的棺材时:“河上只有一座很窄的人行木桥,桥栏杆都叫秋雨冲走了,……激流在他们下面又奔腾,又打漩涡,把月亮在水里的圆影子,弄得一会儿长,一会儿扁,一会儿上翻下搅,一会儿四分五裂。”⑦在安·拉德克利夫的《意大利人》中也有过类似的描写。

除了自然景色之外,《苔丝》中的一些场景也可以看到哥特小说的痕迹。在传统的哥特小说中,常见的场景通常是哥特式建筑昏暗的内部:密道、塔楼、走廊、墓室、废墟……尽管《苔丝》的场景大多是在乡村,但一些具有哥特特色的场景也令人难忘。如上文提到的梦游中的安玑像抱死人似的将苔丝抱起,把她放进修道院废墟中的空棺材里,整个场景就充斥着浓重的“哥特味”。另一类似的场景出现在苔丝在父亲死后一家流离失所,来到埋葬德伯家族先人的教堂墓室时:“她默默沉思,转身退出去的时候,从一个顶古的祭坛式墓穴旁边经过,只见一个墓上面躺着一个人形。在暮色昏沉中,苔丝……觉得那个人好像在那儿活动,……”⑧坟墓上的人形会活动(这个活动的人形其实是亚雷),的确令人毛骨悚然,而暮色中的墓室,也是常见的哥特式场景。

《苔丝》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仔细观察,其中包含了不少的哥特元素,但此书还是与一般的哥特小说不同,有其鲜明的特点。书中的反面人物亚雷虽冒称贵族,玷污了苔丝的清白,他对苔丝的感情也不能用“淫欲”二字一概而论,他对苔丝也有过真情流露,甚至向苔丝求过婚,在苔丝一家最困苦的时候也是他出手相助。而安玑·克莱尔非但没能像“骑士英雄”般把苔丝拯救出苦海,反而使苔丝遭受到更大更多的精神折磨,他对苔丝的伤害更甚于亚雷。最突出的不同是小说以悲剧结尾,与大多数皆大欢喜结尾的哥特小说有着莫大区别。

四、结语

托马斯·哈代是跨越了维多利亚时代和20世纪的著名英国作家,他的作品一般被归为现实主义小说。而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在英国风靡一时的哥特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哥特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成为宣泄恐惧与焦虑的新通道。”⑨在哈代的作品中,《还乡》里的荒原暴雨、短篇小说《干枯的手》《三怪客》等,都有明显的哥特元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哈代对于哥特文学和哥特风格并不是单纯地借用和承袭。通过将哥特元素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他描绘了在机器化大生产中遭到打击和改变的乡村。对于哥特风格和哥特文学,哈代的作品可算是一种有所超越的继承和沿袭。

[注释]

①苏耕欣著:《哥特小说——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P1.

②黄禄善:《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历史与现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P94.

③黄禄善:《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历史与现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P94.

④刘怡著:《哥特建筑与英国歌特小说互文性研究:1764-1820》,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3.P163.

⑤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7.P55.

⑥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7.P89.

⑦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7.P293-294.

⑧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7.P422.

⑨刘怡著:《哥特建筑与英国歌特小说互文性研究:1764-1820》,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3.P75.

[参考文献]

[1]苏耕欣著:《哥特小说——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2]黄禄善:《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历史与现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3]刘怡著:《哥特建筑与英国歌特小说互文性研究:1764-1820》[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3.

[4]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7.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代苔丝托马斯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画与理
托马斯送电器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托马斯的一天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
威塞克斯“万物有灵”观与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