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千年 变古今 日本茶道的美与神

2014-04-11 01:28左中堂
中国收藏 2014年4期
关键词:铁壶茶道日本

左中堂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从最初的闲事喜爱到深入地研究,再到现在与铁壶结下不解之缘,日本茶道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带给了笔者不少思索与积淀。从最初的好奇与思考,乃至自我观照,每一个阶段,笔者都在重新审视、领悟茶道的真谛。

和敬清寂 一期一会

说起日本茶道的源起,除了与中国的往来交汇密不可分外,更与僧侣禅修交织呼应。史料有载,唐顺宗永贞元年间,日本僧人最澄开始到中国学佛,他酷爱饮茶,回国时便携带茶树种子,种植在日本贺滋县(现为池上茶园)。然而此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茶叶在其国内并未发展起来。直到宋代,一位来中国留学的僧人荣西法师,才使植茶、制茶和饮茶之风在日本再次兴起。荣西两次入宋,和最澄一样,也携带茶籽和苗木回国种植,而他最大的贡献,是以自己的体验和知识编写了《吃茶养生记》,宣传茶之养生益处与功效,从而使饮茶习惯从日本的寺院扩及民间,茶道文化这才兴盛起来。

荣西之后,茶饮普及民间。而日本茶道的源初,便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被放进了日常食材里,而饭后一碗茶的习俗,也正是这样,逐渐在饭后漫谈的间隙里发展开来。

日本茶道的讲究源来已久。譬如茶叶,一定要辗得精细;茶具,一定要擦拭干净;茶人的动作,一定要规范得体,优雅怡然;甚至与茶道相辅相成的插花,也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分、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凡此种种,乐此不疲,方显气韵,以示对宾客的尊重。一碗茶,竟能衍生出如此繁复的品饮规程和这么丰富的精神内涵,实在令人称奇赞叹。

日本茶道所体现出来的这份美与精神,得益于两位先人的思想提炼。被后世称为茶道“开山之祖”的村田珠光(1423年至1502年)先生曾提出,以“谨敬清寂”四字为茶道精神。到了16世纪末,织丰时代的一位茶师千利修(1522年至1591年)继承并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对村田珠光所提出的茶道精神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是茶道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和”、“敬”、“清”、“寂”这一大众熟知的日本茶道四字精髓,在笔者看来,它也是吸收了我国儒释道的思想和衍化而变为宗旨,继而被奉为日本茶界的“圣经”。

“和”在《礼记·中庸》开篇有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中庸之道,有和谐、和悦之意,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现在感情上。茶室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有嗅觉上的和,还有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具体来说,比如一只好的茶碗,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茶室里的香气味一定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等。在这样和谐优雅的环境中,人与人和睦相处,同品一壶好茶,共同奏出一支“和”的美曲。

敬的思想源自于佛教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观照自我内心皆有佛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之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人。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秉诚心敬,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

清者,我们知道,道教最高神灵被称为“三清”。道教主张清修,思想空白,让道进入身体,久而久之便得道成仙。茶室中的清包含多种品质,茶香清微淡远,茶汤清而不寒,茶话清雅美好,茶诗清吟传诵,茶室清幽古朴,茶席清静端坐。这些延续清修的思想,受到日本民众极大的推崇。当然,茶道四谛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礼。

寂作为茶道四谛的第四个构成要素,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在这个概念上,禅与茶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和静稳,在佛典中亦被用作“死”和“无”的意思,而在日本茶道中这个词又体现了贫寡、至纯与孤独。“寂”的世界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死”虽然是令俗人伤心的,但谁能否定死对于来生而言更富于原始性、归属性,比生占用的时间更悠长呢?佛教的轮回思想给了人们再生的希望,正所谓“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有山有水有楼台”,“无”在艺术领域里被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出发点。当茶人们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束缚之后,一件件新的艺术品及艺术表现形式就会应运而生了。

上述四种精神贯穿着日本茶道的整体脉络,也点滴体现在具体行茶过程的举手投足间,无论是器皿还是人,都安放在这四字精髓所营造出来的场里。除了这四个字,日本茶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一期一会”。无论是主人抑或宾客,都抱持着一生仅此一缘的心态来看待眼前的茶会,一场普通的茶会由此变得弥足珍贵。这里面隐约也体现着佛家的“无常”思想,一期一会的态度,便是让我们时时珍惜当下。

细节用心 内涵丰富

具有如此丰富内涵的日本茶道,其流派自然也是旁枝无数。若以品茶方式来分,则主要有煎茶道和抹茶道两大派别,而尤以后者为重。说起抹茶道,历史上与中国宋朝不无关系。

宋代的点茶法,其实就是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至于抹茶,许多人会误以为那只是一般的绿茶粉,或者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事实上,它是用茶叶细嫩原料,经过蒸青、冷却、脱水、复合干燥、组合粉碎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超微粉末。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禅师将中国蒸青抹茶制作工艺传到日本。当时日本制作抹茶的工艺,以嫩叶为原料,先将其捣碎制作成团状或饼状,然后烘干或晒干,饮用时再将其充分烘干,碾碎成粉末,以供饮用。日本制作抹茶,最初是用石磨人工加工,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开始使用机械生产抹茶。endprint

从底火的分寸掌握和抹茶的细微制作,我们不难看出,日本茶道的精神在沏茶之前的准备工作里,已经显现得淋漓尽致了。如若前期没有准备得当,必然影响后期茶汤的口感。日本茶道的迷人之处,便是体现在各处细节的用心之中。目前在世界上颇负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的。可惜自明代以后,国人却不再流行喝抹茶,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层。而抹茶则在日本一直保留、继承并发扬光大至今。

器道相宜 茶韵流淌

日本茶道如此受大众的认可和推崇,茶器的渲染绝对功不可没。即便是不谙茶道的人家,但凡室内摆上一套茶器,整个空间的气氛顿时显得宁静淡雅,不饮茶,也能隐隐感受到茶韵流经心灵的力量。

“茶有茶之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这句话道出了器皿在茶道中的地位,日本茶道中,最典型的器具便是煮水器。水为茶之母,铁壶增喉蕴。好水才能煮好茶,故煮水器向来被视为重点。冲泡方式不一样的抹茶道和煎茶道,其煮水器也不同。日本抹茶道使用“铁釜”,而煎茶道与之相应的煮水利器则是铁壶,二者实际是继承与改良的关系。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唐宋茶道,说铁壶源于中国,自然不足为奇。实际上,陆羽《茶经》中描述过的茶馥,正是铁壶的前身,其后经历了茶馥—铁釜—铁壶的演变过程。铁壶原称为铁釜,是国人使用的煮水器皿。铁釜是没有提梁和壶嘴的,煮沸的水要用小竹勺舀出来,用起来很不方便。日本的铁壶最早可追溯至江户时期(1603年至1867年),但距今也只有数百年之遥。明治时期(1868年至1912年)是日本铁壶的辉煌时期,星光璀璨。龙文堂出现了安之介;龟文堂出现了波多野正平、梅泉;藏六堂出现了四世秦藏六和西垣一瑳;金寿堂的创办人雨宫宗兵卫和龙文堂的安之介为一时瑜亮。龙文堂系统的堂号还有很多,如青龙堂、光龙堂、旭龙堂、万龙堂等。最早时日本南部境内尽管铁矿资源并不丰富,但是藩主自己对茶道及此铁釜十分感兴趣,便专程从京都请清水家族的小泉仁左卫门来制造茶釜。据《铁壶之最》书中所载,发明铁瓶的釜师正是第三代小泉仁左卫门。他将汤釜的体积缩小,并在铁釜的一面造出一个向外倒水的壶嘴,俗称为流,又在釜的上面安了一个能将釜提起来的提梁。用这种铁器皿煮水、倒水、清理釜底,十分便利,人们称之为铁瓶,这就是铁壶的原型。而后逐渐加入许多美学元素,使之成为与茶道般配的鉴赏名品。但若细细品来,日本铁壶的设计理念却多是采用中国文化中的典型意象,比如岁寒三友、四君子、汉唐诗文、竹林七贤及中国青铜器造型等,尤其是大国寿朗和上田照房,几乎就像中国艺术家,所有作品都有浓重的汉文化特征。

日本茶器另一个显著代表就是建盏。宋代建盏由当时留学中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而传到了国外。日本茶道中使用的茶碗,最早就是从天目寺院中带回日本去的,名曰天目盏。从室町末期开始,日本便开始自己烧制“天目”茶碗,其中以濑户地区烧制的最为有名。传世的建盏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四只建盏已被定为日本国宝。15世纪以后,他们把建盏及黑釉器讹称为天目。到了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词。由此可见,日本茶道与禅修的联结,不仅体现在茶叶的流通上,就连器皿的传承也流淌着禅的血液。

日本茶道的宏伟地图,实不是笔者区区数笔所能详尽描绘的。与正统茶人寻茶之路有所不同的是,笔者是循着铁壶的路标,逐渐摸到了茶道的大门。在考究铁壶与茶道之关系的历程中,有幸让笔者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视点来体味其中的奥妙。日本茶道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与日本这个民族的独特精神有莫大关系。就像铸造铁壶时,万分考究造模、火候、雕工等各个工序,谨慎认真地对待每一步骤,最终才能出炉一把完美好壶一样,日本茶道也是如此讲究细节的艺术。我们可以浪漫地说,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是生长在同一棵茶树上的两片叶子,血脉相连,无论是外在的形式,还是内在的精神,都值得彼此相互借鉴、观赏,共同成长。(本文作者现为中国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茶叶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

茶叶,一定要辗得精细;茶具,一定要擦拭干净;茶人的动作,一定要规范得体,优雅怡然;甚至与茶道相辅相成的插花,也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分、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endprint

猜你喜欢
铁壶茶道日本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日本元旦是新年
体验茶道魅力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人生
《黄金时代》日本版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茶道六百年》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