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4-11 10:05:32冯冬茹何炎明戚康标王宏斌王金发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队伍实验室

冯冬茹,何炎明,戚康标,刘 兵,王宏斌,王金发

(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没有一流的大学[1]。实验室的建设状况是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质与底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实验室建设的诸多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2],高水平的实验室离不开高质素的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灵魂[3],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1 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迫切性

1.1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

高校的实验技术队伍包括从事实验室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他们主要承担实验教学、科研以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实验室立项建设、协助实验主讲教师完成实验教学辅导、准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管理,负责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等。实验技术人员常与各方面配合,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重要但不表现为独立的成果,而是融合于教学、科研成果之中。

实验技术队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历来处于教辅地位,实验技术人员被看作第二线辅助人员,他们的实验室工作被认为无足轻重[4-5]。实际上,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繁杂、责任重,但显示度不高;师生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期望值高而赞誉不高;对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高而他们的晋升难度大。这些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受挫,思想也不够稳定。有些学校的实验技术队伍不但没有扩大,反而出现了萎缩和后继乏人的情况[6]。

近些年,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和实验仪器设备大幅增加,实验室规模得到跨越式发展,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却滞后于学校的总体发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有着长远的重要意义。

1.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在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努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一切都对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校实验室是校内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而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的更新和实验设备使用水平的提高具有主导作用,他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顺利与否和质量高低[7]。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中还发挥着潜教育的作用。他们的思想境界及业务水平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素质等方面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学生实验质量和水平提高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实验技术人员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明显。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也成为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1.3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需要

在各国科技竞争背景下的现代大学实验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而灵活的现代大学实验室制度,以促进并保障实验室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科技进步目标的实现。

科技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院士”或者“杰出人才”之外,还需要有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专业特长的人员的配合,涉及到不同领域、各个环节和创新的环境与氛围。在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里,实验技术人员比例是较高的,例如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研究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之比约是1∶1,德国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这一比例是1∶2。在世界著名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研究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的比例为3∶7[5]。实验技术人员的支撑能够充分保证研究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不为仪器使用和实验室管理等事情费更多的精力,工作效率普遍较高[8]。

由于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高校进行实验室建设与改造,使我国高校实验室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社会在充分认识人才在推进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更加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的同时,却常常忽视高校实验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8]。在有些学校,仪器设备易买,但维护、开发它的人才却难求,以致仪器设备购置后得不到科学的管理和充分利用,功能难以有效开发和深入挖掘,更没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原创性的设计,对科研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实际上,没有高水平的操作、维护、开发人员,现代化的装备不但用不出水平、用不出效率,还会造成浪费。

当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滞后性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校科学研究的进展,有时它已成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的“瓶颈”[5]。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人才体系的组成部分,学校应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学习和培训条件,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与科研人员配合,取得更多的原创性的科研成果[9]。

提高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重视并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不仅是教学、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研创新的需要。因此,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培养和引进人才,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激活各种科技要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急迫要求。

2 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建议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工作是一项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系统工程,既艰巨、又复杂。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取得。面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滞后于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现状,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有着长远的重要意义。

为此,要转变观念和进行制度创新,营造能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的良好环境,挖掘和激发人的创造潜力,提升他们的整体水平。

2.1 转变观念,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地位和素质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指导行为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做好事情。

(1)转变旧观念,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地位。要激发实验技术队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待实验技术人员的态度,即把实验技术人员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应把实验技术“人员”看作“人才”,把“辅助”定位为“支撑”。在发达国家的高校中,实验技术人员的资质要求非常高,待遇也高,有的甚至超过教授[10]。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长期从事实验技术工作。学校领导、各院系以及人事处、教务处和设备处等与实验室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要从多方面大力支持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验队伍建设的政策和规划;加大对实验队伍的倾斜力度,充分肯定实验技术队伍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保护实验技术人员的利益,确保实验技术队伍有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的顶层设计做好了,就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调动基层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2)实验技术人员要改变自身观念。实验技术人员要以主人翁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身素质。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验技术的持续改进是实验室永恒的追求。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之道,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学习可以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技能。实验技术人员一是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自身专业的了解探究及对相关学科的钻研;二是加强信息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习,并提高对相关学科的整合能力,博采众长、开拓进取、厚积薄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走向成功。

2.2 创新制度,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造力

改革是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创新是当今的时代精神。高校实验室的建设需要有创新的管理制度并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

首先要破除一些陈旧、封闭的制度,对不利于学科发展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进行改革,完善既有的但不健全的制度,坚持合理的制度建设。

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首创精神、保障人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1]。通过制度创新,充分地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使增强实验室活力的各种要素得到有效的发挥。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多样化的。

(1)改革用人及考核机制。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多,应根据其工作内容,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管理,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量化的评价考核机制,明确各实验技术岗位的责、权、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和人员调整机制。

(2)做好“引进”与“培育”。积极发展壮大科研实验技术队伍,设立专项经费,定期开办专题讲座和技术交流,常态化开展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工作。

(3)强化激励机制。为了吸引和稳定骨干实验技术人员,还可建立物质激励与荣誉、成长促进相结合的激励制度[2,12]。设立实验教学成果奖和实验技术成果奖,特别是对具有较高理论和技术水平、实验教学成果突出、实验研究业绩显著的人员,在实验室编制中可评聘正高级技术职务[13]。

(4)注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信息反馈。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的发展和实验室管理中拥有参与评价、监督和决策的权利。重视信息反馈,保持上下交流通畅[14],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制度的内容与操作更加完善并适应形势的变化,保持实验技术队伍的活力[15-16]。

3 结束语

高效、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多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研发出高科技成果,把高校实验室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张双才,王友明,罗联社.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15-118.

[2]孙纯学,白德成.高若宇.实验室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激励原理的应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74-276.

[3]陈继兰,秦玉花,张天娥.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的灵魂[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79-180.

[4]贾贤龙,许正荣,王碧清,等.谈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171-174.

[5]秦长平,伍莺莺.加强高校科研实验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85-187.

[6]王元松,刘成玉.青岛大学医学院实验技术人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53-156.

[7]潘清,杜菁,刘文艳,等.精细化管理提升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执行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189-191.

[8]蒋景华.迎接高等教育新任务 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3.

[9]田中群.实验室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

[10]王芳,李滨,宋瑛琳.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经验及启示[J].实验室科学,2012,15(5):1-3.

[11]刘芬芬,张勇.以人为本,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28-129.

[12]山颖,董伟.建设高水平实验队伍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111-113.

[13]张旭,王益民,马文权,等.高校实验教学队伍的发展变化及特点[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60-162.

[14]郭正让,曹干彬,马康原.搞好定编设岗工作,促进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3(1):28-31.

[15]韩斐.谈对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考核和激励[J].中国集体经济,2007(33):131-132.

[16]张媛,黄凯,张宇波,等.注重精致化管理 拓宽实验技术人员发展空间[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221-223.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队伍实验室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云南农业(2021年11期)2021-11-12 02:23:58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52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