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与经典阅读活动

2014-04-11 04:16:07邓青云蒲叶
关键词:读书图书馆

邓青云 蒲叶

一、经典阅读意义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是民族文化、人类精神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古人曰:“读书之善,善莫大焉”。“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文化经典是民族与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史上瑰丽奇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经典著作是记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绵延最可靠的一种载体,是人类最优秀思想的记录和保存,是当下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历久而弥新,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阅读经典就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站得越高看得越远。阅读经典不仅是阅读的捷径,也是探究古代文化精华、发扬民族精神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既有艺术美的享受,也可以提升境界、净化心灵、练达人情;阅读中华传统经典可以了解中华历史的辉煌宏大、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二、经典阅读现状

1.全民阅读现状。随着电子媒体、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处在音响和图像的包围之中,过去的那种“一书在手,乐而忘忧”的经典阅读方式也正在被读图、读屏的视听方式所替代。2012年4月19日,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35本,电子图书1.42本,每天读书时长为14.85分钟。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更达到年均24本,读书数量最多的是犹太民族,每年人均读书64本,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阅读水准仍然较低,这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相比“是不相称的”,国民整体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2.青少年经典阅读现状。虽然经典读物在青少年读物中占很大比例,但经典阅读越来越多地受到流行阅读和教材教辅资料阅读的冲击,大众传播媒介的方便、快捷、多姿多彩,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同样,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升学压力,使青少年在阅读选择上,更注重于学习辅导等实用书籍,以致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经典作品。另外,缺乏有效的指导也是影响青少年经典阅读的重要因素。

三、公共图书馆引领经典阅读趋势的必要性

1.推动经典阅读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人民的终身学校,成为人民再教育及终身学习的场所。《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本质来看,图书馆是社会组成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是维持文明进步稳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独有的丰富资源成为经典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倡导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等阅读基本理念的中坚。从图书馆的使命来看,图书馆应该是继承文化、传递信息、长期教育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是与信息、教育和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工作。作为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经典书籍,它代表的是人类知识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功能与图书馆的使命不谋而合。因此,推动经典阅读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应利用其先进的技术手段、舒适的阅读空间、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及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为读者经典阅读提供良好的平台,使读者在这个平台上充分享受快乐阅读。

2.引领经典阅读趋势对图书馆自身发展有利。推动经典阅读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图书馆实现自身发展、获得社会认同的显著标志。图书馆通过引领经典阅读、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可以加强读者对图书馆的文化归属感。最近的几次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阅读率持续走低,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更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公众对图书馆的使用率也相应呈下降趋势。如何重新唤醒图书馆对大众的吸引力,实现图书馆发展的良性循环,图书馆无论从软件管理到硬件建设,都需要做出适应时代的变革。推动经典阅读活动的成功开展,一方面可以扩大图书馆读者队伍,提高公众文明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图书馆馆藏结构的优化,充分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众所周知,读者和图书是决定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石,经典阅读的开展可以巧妙地将两者进行有机组合,从而促进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四、公共图书馆创造经典阅读氛围的具体措施

1.书香熏染,营造“读者之家”的阅读模式。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阅读走向社会”的口号,1995年又正式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其主要目的在于关注阅读,呼吁各学校、图书馆举办各种活动以唤起世人重拾阅读的兴趣。我国于1997年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1998年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对图书馆成为“读者之家”的极大促进。

图书馆应注重自身建设,为读者提供优良的馆舍环境、舒适的阅读空间、良好的阅读环境,有效地利用购书经费,购置满足最大数量读者需求的书籍,以书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一本书籍的每一分价值。同时,图书馆还应改变以往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做到“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加强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多方协作,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图书馆的合作外延和对外交流。这些模式包括:(1)图书馆建立类似读书会的形式,包括建立图书馆“读者之家”的网络虚拟社区或博客圈,使之成为读者交流阅读心得、加强读者之间联系、形成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优秀经典阅读书目,建立经典阅览室或经典阅读书架,通过集中陈列的形式引起读者注意,吸引读者阅读经典;(3)图书馆经常开展读书报告会,经常性地邀请专家、学者到图书馆开设讲坛和学术研讨会,扩大影响;(4)图书馆积极倡导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等基本理念,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抓住社会热点,开展读者喜闻乐见、踊跃参加的读书活动;(5)图书馆要以各种形式吸引青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对图书馆的认同感;(6)图书馆开展送书下乡等活动,使服务真正的深入到读者身边,让读者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图书馆服务为其阅读活动带来的便利,知识为其带来的好处。

2.图书馆要有高水平的导读素质。在开展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对读者进行必要有效地阅读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好的导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说:“近代图书馆以国书为目的,以诱导为方法,以养成社会上人人读书的习惯为指归”。图书馆拥有一批长期从事文献整理与阅读指导的专门人才,应以其丰富的工作阅历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读者群体进行相应阅读指导工作,从而帮助读者扩大阅读范围,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同时,图书馆工作者还可以通过传授文献检索知识,使读者快速有效地检索、查阅所需资料,使读者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阅读具有随意性,图书馆应创新少年儿童阅读指导模式,在经典阅读中体现分级阅读思想,例如4-7岁是“儿童的第一反抗期”,这时孩子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求知欲很强,想象力特别丰富,对神话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7岁~9岁这一阶段孩子的生活环境从家庭扩展到学校,面临着适应社会的任务,就必须按着一定的行为准则行事,因此也称“他律道德的时代”,孩子除了喜爱神话故事以外,还对寓言保持一定的兴趣;9岁~12岁这一时期孩子逐渐由以自我为中心转向对客观现实的理解,在行为方面由他律转向对行为的自我判断,这一时期的孩子最感兴趣的是童话故事。图书馆员从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选择适合于他们的儿童读物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本位”阅读行为。

3.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网络导读。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和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网络极大地扩展了读者的阅览空间,增加了知识面,也方便了读者之间的交流,但庞大的信息量也造成了读者对信息选择的困惑,同时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这些都需要图书馆给予读者提供正确的网络导读服务。(1)充实完善图书馆网页,引导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2)加强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导航和指引阅读方向;(3)发挥互联网功能,开展网络征文、论坛交流、举办知识竞赛等网上读书活动;(4)在了解和研究读者需要的基础上,主动、及时、科学地开展阅读指导,培养读者的阅读意识,指导读者的阅读方法、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经典阅读,一方面是个体通过文化进行群体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文化借助于个体得以实现、延续甚至进一步深化其自身的契机。倡导重读经典就是在倡导道德、法律和虔诚,这些是一个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唯有当文化而不是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时,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图书馆推动经典阅读活动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样的社会价值观认同感。

[1]胡蓉.图书馆如何推动经典阅读的开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

[2]张秀丽.浅谈青少年经典阅读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5).

[3]陈韶华,陈韶春.图书馆如何推进全民阅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

猜你喜欢
读书图书馆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图书馆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