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探析

2014-04-11 00:41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适应性新生大学

王 燕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适应性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开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新生在大学期间能否顺利地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能否顺利地成长、成才并很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因而,在新生大学第一学年中,结合共性和个性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完善新生适应性教育,有助于帮助广大新生开好头、起好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适应性教育概述

(一)适应性教育的涵义

人生来就具有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并且具有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逐步调节适应的潜能。“适应”指人的生理和精神自发调节以逐步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状态[2]。适应性教育就是逐步激发大学新生的潜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并逐步适应社会,更好地完成当代大学“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发展”的教育任务。

(二)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而言,无论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引导大学新生深刻认识并适应角色、生活、学习、人际、管理等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帮助新生妥善解决大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积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并顺利实现人生发展阶段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关键性转换,帮助他们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学习生涯,迅速适应和进入新角色,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适应性教育的内容

(一)生活适应教育

教会大学生独立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时间支配、金钱的使用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在生活方式上实现由“单纯依赖”向“成熟独立”的转变;在促进学生个人健康向上发展的同时,还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纪律规范、作息制度等,促进班集体团结向上、宿舍集体友爱互助氛围的形成,使新生产生归属感和温暖感。

(二)学习适应教育

新生进入大学后,无论从学习的态度、内容还是方法等方面都有别于初高中阶段,体现出更多的自觉性、自主性、专业性和探讨性。大学阶段的学习,除了教师课堂讲授外,更深、更广内容要靠学生的自觉学习和探讨来完成。因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自觉性,学习方法的灵活性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新生在入学后,要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高校教师要指导新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关注时事、阅读专业书籍,不断地扩充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帮助新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人际关系适应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宿舍、同班级、同院系以及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掌握交往的艺术。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我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能自傲,也不能自卑,要自尊自重。其次,要宽以待人,互尊互助。在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社会人员相处过程中,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自尊自信的同时,更要注重自尊是以互尊为前提的,要宽容他人,主动地尊重和帮助他人。最后,要学会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帮助他人,懂得感恩,要自觉地维护集体的利益。这样,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人际关系才能建立。

(四)心理适应教育

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由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异地求学、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等原因,往往存在着诸多心理不适应问题,表现为心理孤独感、心理落差感等[3]。要引导新生逐步提高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独立面对和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磨练自身的意志;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或者有其他特殊困难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并深入观察了解,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应对解决。

(五)环境适应教育

首先,组织新生学习和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及发展目标等,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稳定学生思想。引导新生加强对学校管理制度的了解,增强其环境适应性。要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组织新生有重点地学习《学生手册》,加强对校纪校规的学习和认识。其次,要适应新的校园环境。了解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对校风、学风的了解和认识,还要引导学生对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的了解。再次,要加强对新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适应性教育的现状

为使新生尽快地了解学校,熟悉大学新生活,实现由高中向大学更好地转变,高校通常为新生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校史爱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内容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时事政策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史爱校教育,通过介绍学校的历史、现状、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各院系和学科的情况,旨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组织纪律观和凝聚力。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心理障碍及其调适等,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职业规划教育,让新生提前了解社会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结合内外因合理进行职业规划。

当前高校适应性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第一,内容固定,缺乏针对性。目前适应性教育的内容更多偏向学校政策结构层面内容,而放在化解新生面临的具体困惑这一层面的精力相对较少,同时缺乏针对新生问题变化的适应性。第二,方式从上至下,缺乏个性化指导。新生适应性教育中,集体教育所占的比重仍较大,大多数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仍多采取集体性地报告、讲座、班会等形式,缺乏双向沟通与个性化的指导,新生与教育者互动的机会少。第三,教育周期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新生适应性教育大都集中在开学一周之内,而且往往与新生的军训或专业教育相穿插。新生刚入学,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层面,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为期一周的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一方面与新生自身呈现出来的新问题、新特点如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等因素有关[4]。另一方面也与当前高校适应性教育有关。高校诸多工作仅仅停留在“面”上,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没有能够真正了解新生的实际需求,及时地予以解决。另外,高校领导对新生适应性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将“新生入学教育”简单等同于适应性教育,导致教育内容的设置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新生的需求。

四、适应性教育的方法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针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现状,高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善新生适应性教育,丰富适应性教育内容,提高适应性教育的针对性。

(一)调查了解法

调查了解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阅读新生档案的方法,全面了解并掌握新生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个人特长、家庭状况等。调查问卷、新生档案等不仅是了解新生中存在的新问题、新困惑,开展双向沟通和个性化指导,开展适应性教育和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的依据;而且可以起到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作用。作为新生辅导员,可以制作新生信息登记表,包括爱好、特长、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活的畅想等内容,通过组织新生填写信息登记表,可以对新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整体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提供了真实有效的资料。

(二)活动教育法

传统集体授课与创新教育活动方式相结合,根据大学新生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在学生中开展各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以“我的大学梦”“理想与现实”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知识竞赛、微博、微电影大赛等,开展“适应与超越”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新生学习“我的大学——新生入学读本”等。将适应教育内容渗透于活动之中,可使大学新生乐于接受,不仅满足新生的自我需要,而且能够有效解决新生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增强适应性教育成效。

(三)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成长经历及模范行为对大学新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知名校友或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等对大学新生具有较强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通过邀请高年级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举办“新老交流”会,通过新老沟通,解答新生的心理困惑。同时可以通过举办校庆或邀请知名校友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加快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步伐。另外,可以通过校园板报、报栏、广播等传播方式,传播校园人物的优秀事迹,从而给新生提供思想上的点拨和行动上的指导。

(四)环境陶冶法

要充分发掘利用校园、院系、班级文化环境的思想教育功能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在新生的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采取班级负责人、宿舍舍长共同负责的方式,按照严格的作息制度和自习制度,加强班集体的建设。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月活动,优良学风班建设,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创建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班集体和宿舍文化环境。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增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成效。

(五)谈话沟通法

作为高校新生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后,除了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周”的相关工作以外,更主要的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断地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宿舍、班级、多媒体等搭建沟通平台,经常性地与学生一对一地谈话沟通,及时有效地排解新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或有其他特殊困难的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关注,定期与其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另外,开展“团组织进宿舍”等活动,增进广大团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在学生中传阅“班级日记本”,让每个新生都能够在“日记本”中抒写自己的感受,增进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每个新生都能够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班集体中。

总之,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班级的建设、校园的稳定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作用,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从多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为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振斌,冯 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6-67.

[2] 罗继岩.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68-69.

[3] 马莉莉.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科技信息,2012(35):252-253.

[4] 陈宪德.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21-22.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生大学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