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迎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只有把这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而在文体阅读教学实践中,议论文的学习常常令学生头疼。如何轻松阅读议论文呢?四步读书法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步读书法是一种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它特别适合议论文的阅读。具体方法是:
第一步,通读全文,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这一步主要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它一般与题目有关,有时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有时在文章开头,有时在文章结尾,也有时在行文中间。论点有时是文中的原句,有时需要提炼概括。以季羡林的《成功》为例:熟读全文后,大部分学生能初步感知文意,找出的论点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而这只是文章前半部分阐述的观点,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关注后半部分的内容,站在全文整体的角度思考。学生再读再找,很快就发现“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者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再把这些语句和前面找出的论点相结合,学生就能轻松地整合出全面、正确的观点了,即“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而勤奋是其中最根本的条件”。明确了论点,就等于抓住了议论文的灵魂,也为后面论述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细读全文,揣摩观点和材料的联系,理解重、难点句段。这一步阅读的重点是理解、分析议论的三个要素及其关联,明确作者的论述思路,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所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材料(论据),如何证明论点(论证)。比如论证“勤奋”这一“成功的必要条件”时,作者先列举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典型事例,论证只有勤奋才能成功,令人信服。再引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名句,以理服人。在一边摆事实,一边讲道理的论证之后,再从反面论证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这样的例证、引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之后,观点已是呼之欲出了。阅读至此,学生对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以及论述的思路已经有了明确、细致、深入的理解,阅读感悟和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第三步,选读语段,联系实际,进一步对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这一步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深化,检测学生对前两步阅读理解掌握的情况。比如:《成功》中最后一段引用王国维的三境界说有何作用?课文作者和王国维论述治学之道的角度有何不同?联系自身实际,你如何看待成功?在前两步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想到王国维和季羡林是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勤奋的,角度不同,见解各异。所以作为中学生的自己,对成功也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这就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从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及时地用所学指导实践,同时加深和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四步,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的不同表现风格,并学写富含哲理的语句。这一步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但是阅读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保持与课内文章的关联,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的作品的不同风格,由课内辐射到课外,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解。学习《成功》后,与《说“勤”》作比较阅读,两文在内容和难易程度上较接近,学生在通读、细读、选读之后,从两文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作用、论证的思路、议论的语言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细致比较,对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不同风格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学生还写出了“成功就是刻苦勤奋和不懈努力的结晶”等充满哲理的语句。在这一过程中,既让学生把课内外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又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四步读书法在议论文的阅读中,操作简单可行,学生易于掌握,实际效果突出,能在较短时间内极其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在议论文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在前一、二篇阅读训练中就能掌握这种方法,在此后的课堂学习中再加以运用、熟悉,就能很好地推及难度相当的课外阅读训练。这样,由教到学再到用,由课内到课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即使课外篇目的难度有增加,只要掌握了四步读书法这一法宝,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就能轻松解决。
工师之作室也,必先定规式,自前门而厅,而堂,而楼;或三进,或五进,或七进;又自两厢而及轩寮,以至廪庾、庖湢、藩垣、苑榭之类。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尺寸无不了然于胸中,而后可施斤斫。作曲者,亦必先分段数,以何意起,何意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此法,从古之为文、为辞赋、为歌诗者皆然。
——〔明〕王骥德《曲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