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

2014-04-10 16:19:29吕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12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吕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加强,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森林在生态调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林业发展受到相关部门以及越来越多生态保护人士的重视,那么为了促进林业在未来的种植开发

引言

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是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压力,保障木材安全和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式。作为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向大自然的肺一样,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建设提供宝贵的资源,国家政府部门对我国林业发展建设也作出过特别的指示,提出了三个“地位”,那就是“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予林业以基础地位。”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林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促进市场经济,都说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高瞻远瞩的发展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民对生态环境建设认识的提高,政府的大力支持,此项目标必然会进行飞跃式的发展。

1 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

1.1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在林业发展中,人这一主导力量,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发展思想方面,要以增加可再生资源、满足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改善承台环境为基本原则;发展策略方面,为投资者开辟顺畅的经营道路,保护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权利,为林业管理工作人员切实的解决生活保障问题,使更多人才加入林业发展行列。在保护自然的同事,顾全自然保护着的基本利益与核心价值。

1.2 树立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

建设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很重要,宣传林业发展的重要,要把宣传生态环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以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由于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不同于以往,那么跨越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源、环境的匮乏。这就要求我们有更高更远的目光,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这其实也是一种做人的基本道德。

1.3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依托,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但自从我们的祖先开始了解并且利用大自然开始,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口号常常我们耳边想起,农业社会跨入到工业产业革命,再到如今的电子信息时代,大自然经历着未曾停息的灾难,无休止的乱砍滥伐、开荒种田……人们为了满足发展自己的文明,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却忘记了她是我们依附的载体。在我们填充自身欲望的同时,大自然开始用各种手段报复人类,洪水、干旱、雾霾、气候变暖等等都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意识的进步,人类逐渐有了回归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退耕还林,建立城市绿化带,人工造林等一系列的举措,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实能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大自然,在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进行适当的人工培育补充,不同地域种植适合其生长的树木与植被,有计划地实现种植、砍伐、种植的良性循环。在人类不断的探索中,构建这种人类文明与自然文明的可持续性发展形式,不但造福于人类,同时也是在拯救人类。

2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3-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建设要承担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加大对林业科技的研究和成果推广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生产经营者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各项有用的技术指导,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的技术潮流;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要加大人工林培育,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采取强制性措施保护天然林资源,停止天然林的商品采伐,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重视商品林基地的建设。

3 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

据专家核算,森林提供的生态效益比其物质产品效益要大得多,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于其自身经济价值的10倍以上,生态建设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投入,一是资金有限,二是投资效益往往不如私人投资效益高。必须采取经济手段,推动生态效益市场化、货币化。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不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益的。

4 加强宏观调控

生态建设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出发点,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各种手段综合治理,建立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生态的改善事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态建设不仅是社会公益性基础工程,具有投入高、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投资难以得到补偿,投资者一般不愿长期投入。因此,国家应当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坚持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市场运作的机制,调动全体公民和全社会共同参与。

5 结束语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林业发展中的强心剂,我们应当利用好这一利益引导的原动力,更快更好的实现保护资源、发展资源的远大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市场,制定相应的市场规范、奖惩制度,保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利,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创收,进行生态专业培训,提高经营者的生态保护意识。此过程看似臃肿复杂,但可实施性很强,其中的几个注意事项做好,就能保证林业产业生态链顺利发展,首先我们要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大前提,对林业的发展建设进行合理的培育、流转和评估。其次将造福子孙这一价值观植入人们的心中。

综上所述,发展林业产业,既能提供支持经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丰富的、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又能提供绿色环保产品,完全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会的内在要求,完全可以起到“反弹琵琶”、逆向拉动生态建设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陈云芳.多功能林业的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5(1).

[2]王仁国,黄祖泉,周美玉.论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4(10).

[3]闫亮京.论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J].民营科技,2011,8(20).

[4]邢美华.林权制度改革视角下的林业资源利用:方式·目标·政策设计[D].华中农业大学,2012.

[5]陈柯.中国基层林业站改革与建设研究[D].中国林业大学,2012.

[6]孙景波.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林业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7:50:3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land produces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