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霞
摘 要:道路“白改黑”指的是,基于固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过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铺设,完成对混凝土刚性路面的改造,使其成为沥青柔性路面。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就道路“白改黑”施工中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相应探讨,以期促进该项技术得以更好应用,也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道路改造;白改黑;施工;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通车量也随之增长。受内外因素的影响,部分早期修筑的水泥混凝土道路开始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破损问题,给道路安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传统道路修复技术也存在诸多不足,将会给道路交通施加较大压力[1]。在此背景下,“白改黑”施工技术应运而生,且在道路改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文将结合工程实例对其中运用到的具体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1 工程概况
本改造项目为G312合六路改建工程的四标段,标段全长7.2km,原合六路主车道为双向四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状况较差,破损较为严重。本项目建设标准为一级公路,街道路段兼顾考虑市政道路功能,全线主道均采用双向六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80Km/h。一般公路路段路基宽40m,小庙街道段路基宽45m,官亭街道段路基宽50m。
2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相关处理
2.1 坏板的处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数量众多的混凝土板组合而成(板规格通常在3.5m *5m上下)。长期使用之后,该类路面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如混凝土板被压断。在“白改黑”施工中,先要解决坏板问题。如果是个别坏板,可将其彻底砸除且清理干净,接下来再次浇筑标号大于等于原路面的水泥混凝土。在破碎旧板的过程中,建议通过人工方式或者采用小型油锤进行破碎,并通过人工方式将碎石清离现场,防止给底基础带来不良扰动。在破碎操作时,应避免损伤相邻混凝土板,另外,在清除石渣土之后,还应有效清除坑底浮土。如果原水泥混凝土板破损轻微,仅存在裂缝问题时,可使用割缝机顺着裂缝进行割缝处理,予以有效清理,然后灌注沥青玛蹄脂予以补全[2]。
2.2 顺接段施工
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纵向顺接段,由于需要将沥青混凝土铺筑在混凝土路面之上,将导致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高程不同的问题,所以,需要对顺阶段予以相应的处理:将接头部位一定长度(通常为10m左右)的混凝土板砸除(参考坏板处理方法),然后基于顺接高程的具体要求进行路面浇注,为确保质量,还应合理布设钢筋网以及传力杆,从而形成稳固的钢筋混凝土底基层[3]。
2.3 接缝处理
在基层处理中,伸缩缝处理属于一项关键工作。借助割缝机予以割缝并清理,然后灌注沥青玛蹄脂。灌缝操作时,应安排专业人员操作,放缓速度,从而保证灌注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灌缝操作时,应密切关注外界环境,如果温度过高,可选择夜间施工,避免高温带来的负面影响。
2.4 错台处理
受长期通车影响,相邻旧混凝土板可能存在高低不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错台现象。这一现象将会给新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带来不利影响,不仅会影响平整度,还会在该位置形成裂缝,所以,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当错台不大时(≤5mm),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处理,将高板的高出部位按到,并适当凿除,使两板具有相同高度;当错台较严重时(5mm<错台高度≤3cm),既要适当凿除,而且要对低板进行处理(“乳化沥青透层油+沥青砂混合料”),并予以衬平处理;当错台非常严重时(>3cm),则需要采用处理坏板的方法进行处理[4]。
2.5 检查井的起垫和加固
对检查井进行起垫和加固时,一般使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法进。为避免给沥青面层施工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该项施工最好安排在最后一层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前进行。操作时,以检查井盖为中心,对其周边30cm左右的区域进行人工凿除,破除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并将渣土清除干净,然后以加固方案为基础,进行支模板、放钢筋笼、点好井盖座等操作,完成上述操作后,向井盖四周浇注合适标号的水泥混凝土,并予以科学振捣以及养护,从而确保质量达标。
3 土工布铺设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
路基部分施工结束后,接下来便需要进行土工布铺设以及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这两大关键环节。由于土工布不可遇水,因此,施工前应及时而准确把握当地天气情况,避免雨天施工。
3.1 热沥青喷洒及土工布铺设
喷洒前,应将沥青加热到160℃左右。喷洒过程中,应喷洒均匀,不可喷薄,也不可喷厚,更不允许有些部位没喷到,同时严格控制喷洒量,一般1.2kg/m2上下为宜[5]。
在沥青层尚处于高温状态时,采用相关设备进行土工布的及时有效铺设,铺设操作时,应尽量保证平整,局部不便施工时,可通过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接口位置应彼此搭接15cm左右,铺设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胶轮压路机进行有效碾压,从而使土工布和热沥青得以有效粘结。
3.2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摊铺施工
3.2.1 摊铺
(1)使用2台摊铺机以梯队作业形式进行联合施工,留横槎,在接茬部位的表面涂刷一层水泥浆促进新老混合料更好结合;(2)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应走钢丝式行进,对厚度进行有效控制,不仅要保证基层高程达标,而且要保证厚度满足设计要求;(3)摊铺过程中,应保证摊铺的连续性,尽可能降低横向接缝发生,严格控制摊铺速度,保持在2m/min上下为宜,与此同时,还应安排专人在摊铺机之后以解决可能出现的集料离析问题;(4)结合摊铺厚度,对摊铺机螺旋布料器高度进行有效调整和控制,使其应有2/3埋入混合料中;(5)摊铺行进应保持匀速,且要连续,尤其要尽量避免停机待料现象的发生。
3.2.2 碾压
(1)碾压过程中,应保证速度的适宜性;(2)由两侧开始,向中心进行。(3)压路机倒车换挡过程中,不仅要轻,而且要平顺,严禁拉动基层,在完成第一遍初步稳压之后,倒车过程中应尽可能原路返回,执行换档操作时也应尽量选在已碾压完成的路段上,存在个别拥包问题时,应安排工人予以及时而有效的铲平;(4)碾压过程中,不允许压路机在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进行调头等操作,避免给水泥稳定碎石层面带来破坏,值得一提的是,碾压操作应选择在水泥初凝之前完成,不仅要保证压实度达标,而且要保证不存在明显轮迹。
3.2.3 接缝
(1)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的衔接位置,应采用搭接形式,前一段拌合整形后,留5m到8m不予以碾压,后一段施工过程中,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水泥予以重新拌合,并和后一段共同碾压;(2)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应注意每天最后一段的处理,同时施工时防止纵向接缝发生,在必须分两幅施工的情况下,纵缝必须保持垂直相接,不可采用斜接形式。
3.2.4 养生
用再生棉覆盖洒水养生至下道工序开始时为止(养生时间≥7d),养生期封闭交通。
4 结束语
随着道路改造工程的不断增多,“白改黑”施工法获得了广泛应用。相信随着施工方法的日益成熟,再加上低廉的造价优势,该改造技术将会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永林.浅谈道路白改黑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2011,29:144-145.
[2]黄磊.道路改造中白改黑施工技术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31:170-171.
[3]苏海波.城市道路白改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3,10:36-37.
[4]郑健.城市道路白改黑施工技术探讨[J].福建建筑,2010,9:52-53.
[5]梁文森.市政道路白改黑中补强压密注浆的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