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孩子说……

2014-04-10 06:46朱晓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案例家长心理

朱晓玲

现代教育指出,恐吓教育是一种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它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从正确的角度来说,打骂恐吓孩子是一种错误的行为,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恐吓教育呢?恐吓教育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一、案例呈现

案例一:小宇是一个管不住自己的小男孩,记得有一次我上一节音乐活动,才2分钟都没有过,他就开始和边上的小朋友讲话。一开始,我好好的和他说,他安静了2分钟,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管不住自己了,几次之后,我对他说:“如果你再这样的话就请你出去了!”他才乖乖的听我上课。

案例二:曾经看到一位母亲在路边哄孩子。小孩子不听劝,拼命的哭。无论母亲说什么好话,给他什么东西,都不管用。最后。母亲实在不耐烦了。就大声的说:“你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并做出要走的样子。孩子哭得更凶了。母亲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孩子见妈妈真的走了,不要他了,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喊:“妈妈,不要扔下我,我不哭了……”

像上述案例中的画面我看过很多次,就在我们的身边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些孩子无论父母怎么哄,怎么骗都没有用,但是稍微吓吓他们却有很好的效果;在幼儿园也是一样,有些小孩老师跟他好好的讲话,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一定要老师对他凶他才听得进去。这让我产生了疑问:恐吓教育到底该不该存在?如果不应该存在,那为什么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会随处可见?如果应该存在,那不是与教育要注意幼儿的心理问题产生矛盾了吗?仔细想想,像上述案例中的幼儿,听见妈妈说不要他了,不但没有停止哭泣,反而哭得更加大声了。虽然“今天”孩子听你的话走了,如果下次还遇到这种情况,这位母亲难道还用这一招吗?这样做真的还会有用吗?这种恐吓教育达到的效果是建立在幼儿的畏惧感上的,长久下来会对幼儿的心理带来恐惧,更严重的还会阻碍幼儿长大后的社会性行为。

二、恐吓教育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孩子的害怕心理多半是被恐吓出来的。孩子年幼无知,受到恐吓就会产生害怕心理。这种情况完全是大人,尤其是家长造成的。一些孩子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经常性的恐吓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加剧内心冲突,使神经兴奋和以致失去平衡,更有甚至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混乱等等。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恐吓还会对塑造小孩的个人品质造成影响,经常性的恐吓会使小孩产生条件反射,导致对父母经常提及的事物或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人品质,也有胆子稍大的孩子,对于父母说的可怕的事物保持观望的态度,当然大人所说的事物并不会出现或者发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谓的恐吓不但制止不了孩子的哭闹,反而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认为父母经常欺骗自己,长大以后也会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不信任感,那样做父母的岂不是很失败。

三、如何防止恐吓教育

1、家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既然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他点,那么仅靠严格是不够的,家长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行为,用点点滴滴来影响孩子,多鼓励、多赞扬,多引导、多尝试,多亲近、多商量;少专制、少训责,久而久之才能与孩子零距离,才能与孩子进行更好的沟通,协调,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像一些惩罚的手段只能偶尔用用,不能一直用,要给幼儿改正的机会;家长向幼儿讲道理也要适可而止,当幼儿忘记了只要适当的提醒就行,而不是天天在幼儿的耳边告诉他这个该怎么样,那个该怎么样,否则幼儿听多了会感到厌烦;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应该适当的给幼儿一个“台阶”下。例如:幼儿把学校的东西偷偷的拿回来,你可以对他说:“这个东西是学校的,如果你想要得经过老师的同意。”这样幼儿会欣然接受,这远比对幼儿说:“你怎么可以把学校的东西拿回家呢?明天去还掉!”来的有用多了。

2、教师

幼儿期的孩子最相信的就是老师,因为老师会交给幼儿很多的知识。幼儿重视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一个微笑都会给幼儿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热爱幼儿,用自信的心态感染幼儿。“赏识教育”可以使许多自卑的幼儿变得自信,让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肯定,增强幼儿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在幼儿做错事的时候,教师不应该批评幼儿,相反用该要鼓励他,告诉他,他可以。很多时候幼儿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改变。其次,教师应该沉着自制。教师的沉着与自制有效地影响幼儿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处事冷静,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不能采取打骂幼儿的现象,同时循循善诱,耐心的进行教育,不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最后,教师要善于积极倾听、了解幼儿的内心。积极倾听的主要特征是老师除了要耐心倾听幼儿的陈述之外,还应随时使用身体语言(如微笑点头等)及简单复述或使用鼓励的话语(如“继续下去”,“还有呢”等等)使幼儿说出心中所想的一切。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最好多用“听你说”而不是“听我说”。

四、研究反思

无论从哪种角度看,恐吓教育都是不可取的。其对幼儿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和家长应该找出一种更好的办法来取代恐吓教育,所以说,我们要做的不是等待,而是去寻找和发现。由于精力有限,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还不是很全面、深入,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关注。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中心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案例家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家长请吃药Ⅱ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