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慧
科学课强调学生亲身的经历,强调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所以“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虽然探究活动开展了,但是科学探究往往形似神不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那么怎样使科学探究顺利进行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
过去,许多人把教材看得如“圣旨”一般,教学中照本宣科,对教材不敢挑剔,即使有时觉得教材中有不合适的地方或错误,也不敢质疑。现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类教材百花齐放,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与时俱进,我们不再迷信教材,而是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用教材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重建教材,这是对我们科学使用教材的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
现在的教材留给孩子们的探究时间多了,这给老师上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工夫,教师除了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内容。
有时编者的意图和我们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理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活动内容灵活处理。
2、根据教材内容重建教材。
有时候教材编写的内容和我们这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我们要以教材为基本参照,在保证教学的高效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的前提下,慎重选材,精心设计,有利于落实目标,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如在讲《养蚕》时,我们这里已经没有人养蚕了,还要学习养蚕的过程,通过养蚕了解昆虫的变态,我就让学生养菜青虫,观察菜青虫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了解菜青虫的变化,认识昆虫的变态。
二、探究目标要明确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对这个教学理念错误理解,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不管”。如我在听《有趣的磁铁》一课时,教师把实验材料发下后就说:“你们自己玩吧,看谁的发现最多。”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五花八门,但在谈结果时,却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孩子们的探究目标不明确,我认为活动前应当给孩子们提出探究的目标,让孩子们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讨论确定目标,也可以教师直接提出活动的目标,还可以通过实验记录单的形式使孩子们明确活动的目标。如我在讲《空气在哪里》时,通过大屏幕中的活动提示告诉孩子们活动的目标: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小组同学相互合作,方法越多越好。孩子们在探究中有了目标意识、规则意识,积极用各种方法找空气。
三、精心准备实验材料
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孩子们要在动手实验中获得对科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如果没有实验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就是纸上谈兵,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兰·本达教授也认为,材料就意味着科学概念。因此,教师除了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实验材料要容易找到,又要方便操作。
记得路培琦老师曾经谈过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了“效益度”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获。所以教师和学生在准备材料时,一定要搜集那些容易找到的,方便操作的。如《空气在哪里》一课,教师不用准备玻璃杯子、水槽,这样准备比较困难一些,我们可以准备透明的塑料杯子,塑料盆子。这些材料孩子们容易找到,便于操作,不容易划破手,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学生还可以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可谓“一举多得”。
2、实验活动材料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要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提出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实践任务和问题,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供多个小灯泡、多个开关、若干导线,多节电池,让学生在学习了成串连接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这种具有一定探究性的活动材料对于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四、教师扶放结合,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
探究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为获取科学知识、学会探究技能、形成探究精神,以类似科学家探索世界的方式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探究式教学可以分为引导式、挑战式、开放式三种教学方式。一般来说,三年级孩子刚刚接触科学,应该以引导式为主,多指导孩子们一些探究的方法。如《钢笔吸墨水的奥秘》一课,在探究大气压力的方向时,我们先教给孩子把一个杯子里盛满水,盖上硬纸板,再将杯子倒置。再放手让孩子们去做。这样孩子们可以少走弯路,树立自己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挑战式的探究方式设计探究的过程。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开方式的探究方式,如《蚯蚓找家》一课,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验证猜想。
五、课堂内外相结合,拓展科学大课堂
新课改中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意了活动和实践相结合,有一些课在课堂上不好讲,也不好操作,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拓展科学大课堂。如我在讲《太阳和影子》一课时,正好外面的阳光比较好,照进教室里,我就让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日晷和圭表来到教室外面,让孩子们实际观察、测量、记录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趴在地上,有的蹲在地上,有的拿着尺子测量……孩子们对探究活动表现出这么高的积极性是我始料不及的。在汇报实验结果时,很容易就说出了影子移动的规律,影子长短变化的规律。这样上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对如何顺利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几点浅显认识,我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应该将探究教学的理论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不仅让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在“形”上与科学探究相似,还要让探究教学的理念从“神”上深透到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为孩子们创造一片科学探究的晴空,才能使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科学探究的晴空中越飞越高。
【作者单位:平原县实验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