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威
(辽宁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从实践辩证法现实转向到否定的辩证法文化转向
——马克思到阿多诺辩证法的内在逻辑演变
付 威
(辽宁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马克思实践辩证法是对传统辩证法的批判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在抽象的理论层面完成了辩证法的精神性的运动。然而,这种运动是对现存事物的维护。马克思实践辩证法正是切入现实之中,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是以解构性为基础的辩证法,他以“否定的”批判性将马克思对于社会制度的现实批判转向对文化的现实批判,从这一角度来看,马克思是阿多诺辩证法的过渡和历史逻辑发展的一个理论环节。
实践辩证法;现实转向;否定的辩证法;文化转向
马克思实践辩证法批判的现实转向是针对传统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的基础之上而转向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他反对一切将辩证法建立在抽象事物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反对为哲学寻找一切本体论的基础。他立足于实践对传统的辩证法予以批判,即对旧世界进行批判而发现新世界。这个新世界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思维层面,而是转向到人的现实生活之中。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独立的观念都不会成为历史,他反对建立任何一种哲学的本体论,哲学在马克思的视域内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环境。马克思所要改变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表面所具有的批判性与否定性,而实则是作为一种保守的理论对现存事物进行完整的辩护,这种“批判的武器”即理性实则是在理论层面对现存的世界进行着解释。而马克思抓住了黑格尔辩证法所存在问题的关键之处,他用实践的劳动特征对现实的矛盾进行彻底的批判与否定,这种革命性的力量是现实的革命性的力量,它是一种“武器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理性的批判当然不能代替现实的批判,只有对现实的社会或资本主义的制度进行批判才能够彻底地改变世界。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批判时指出:“现代德国的批判着意研究旧世界的内容,而且批判的发展完全拘泥于所批判的材料,以致对批判的方法采取完全非批判的态度,同时,对于我们如何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一表面上看来是形式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本质的问题,则完全缺乏认识。”[1]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传统的旧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最高表现,他用“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他将主体的思维过程作为产生现实世界的根源。由此将这种思维过程所产生的现实事物作为一种“外部表现”。将现实的本质确定在了抽象的存在之上,使其失去了现实的真实性与现实主体的能动性。而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传统辩证法的批判性特征只停留于理论层面,而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才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对人的统治与支配,人生存在了牢笼之中没有自由可言。马克思只有对现存的社会制度进行彻底的批判,人们才能获得自由的世界。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之下,人们与自身的类本质、自然、社会都发生了异化,造成这种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所产生的私有制,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两方面的矛盾,进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与缺陷,只有通过对异化的扬弃及其对私有制的消灭才能够实现人们的自由与解放。“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2]。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3]。马克思正是通过实践劳动才改变了生产关系,祛除了私有制。马克思正是看到了以往哲学家在概念及其理论超越的有限性,实践并不是在观念之中来实现的,而是要从物质实践的角度来阐发观念。实践不能在观念的领域内来完成,它只有在批判的与革命的实践之中来把握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或感性活动才能达到人与世界的现实的内在连接。“对此,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向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开火,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4]就这样,马克思从实践或劳动的角度变革了以往哲学中对世界的看法,他将世界赋予能动性的特征即实践的特征,将世界理解为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在不断的生成与改变。由此,马克思便转换了哲学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理论视角,他不再关注于对世界进行抽象性的解释。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践性的批判中介来建构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种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对现实的批判是以建构性为基础来完成的,只有在新世界里能够达到人与世界的统一,以至于在现实的世界中寻找到人的存在价值,这种存在价值的体现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及其对精神世界的改造,而是通过实践寻找到适合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新世界,即为人的自由与解放寻求一条现实之路,这也是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建构性批判的真正意图所在。
作为辩证法现实批判发展到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已经实现了对于包括私有制及其生产关系在内的整个唯物史观的批判,马克思无论从整体性对社会进行的批判,还是为实现全人类的整个解放的追求,他的实践辩证法的批判是以建构性为基础的。马克思实践的辩证法既可以理解为近代启蒙在辩证法上的完成,也可以视为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最高形成和最后阶段。然而,终结本身就意味着开启,建构性作为现代话语时代的产物本身就走到了它的历史的终点,以解构性形式出现的辩证法就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为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出场提供了理论准备。
马克思实践的辩证法建构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并在“共产主义”之中而告结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既是对现代社会批判的逻辑的、历史的完成,又是在反对现实的基础之上所构建的现代性的方案,只有在共产主义之中才能完成人的全面的自由与解放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统治下的社会,人表现为异化的人及其生存危机的处境,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受劳动及其分工的影响导致了人的工具化与碎片化,人类在这样的制度当中完全失去了自由及其发展的可能。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正是以批判与审视的目光对资本主义制度给人类的生活或生存带来的压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剖析,马克思看到了“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5]从逻辑的发展进程来看,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所建构的共产主义既是对近代启蒙在辩证法上的完成,又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历史性逻辑的终结。近代启蒙确立了现代性发展的基本路向,它以思维方式及其美好的世界图景以及获得人的自由与解放为最终的价值旨归。但当这种自由仅仅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口号时,未能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黑格尔首次运用辩证法所实现的是历史性的表达是抽象的、精神的运动,他所完成的近代启蒙的价值追求仍然是精神性的抽象自由。马克思从理论研究及其对现实性的分析中得出了合乎历史逻辑的共产主义思想成果,他在现实的意义上实现了人类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真正的在现实之中实现了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实践的辩证法上对近代启蒙的完结,也可以理解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最高表现。
马克思以实践辩证法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完结了对现代性的建构性批判,但并没有完结辩证法本身的革命性进程。卢卡奇主张总体性的辩证法,他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种理解,他认为辩证法只能作为一种方法将社会生活与历史的发展作为整体的过程而显现,整体是凸显部分意义与性质的总和。但卢卡奇认为,“总体的范畴绝不是把它的各个环节归结为无差别的统一性、同一性”[6]。他将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主客体关系融入到总体性之中,将思维主体转换成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通过实践来完成对资本主义总体性的认识,进而通过阶级意识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进行干预实现对社会的改造,由此,理论与实践统一到了社会历史之中。同时,卢卡奇还对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物化进行了批判,只有无产阶级成为整体社会意识的法人才能对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物化进行克服,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对世界进行描述和认识的方法,而是对现实进行改造的方法,同时这也成为了马克思辩证法革命性的特点,成为辩证法实质的总体性才得以实现。卢卡奇的总体性的辩证法不仅为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提供了对现实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理论视角,而且还成为了向阿多诺以解构形式出现的辩证法过渡的环节,由之开启的是以解构形式出现的辩证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实现了对现实批判的转向,并在对现实的批判之中,用具有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建构了对共产主义的美好世界,马克思就此完成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革命性变革。从马克思对现实的批判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批判是辩证法内部的包含肯定的批判,由此,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是建构性的批判。而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从解构性的基础也对资本主义的制度进行了批判,他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的同时,借助于马克思实践辩证法中对资本主义制度当中的经济及其政治批判的基础,将其上升为对文化批判的转向。文化及其意识形态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一种统治的形式,这种统治形式是由理性的同一性原则来操作的。由此,阿多诺的辩证法走向了“否定的”批判性。他将马克思对于社会制度的现实批判转向对文化的现实批判,从现实批判性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是阿多诺辩证法的过渡和历史逻辑发展的一个理论环节。
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开创了向现实社会批判的理论步伐,对现实社会批判的理论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当中,资本主义制度包括经济及其政治制度等在内。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下,商品之中蕴含着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剥削关系,商品本身所具有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商品作为使用价值的这种存在,和它的自然的、可以捉摸的存在是一致的。”[7]当商品作为客体存在时,它使用价值占据着商品的首要性,而当客体成为商品时,商品的自然属性消失在了交换价值之中,由此,交换价值便成为了首要性,劳动产品本身的社会性质在资本的转化中形成了产品的物性,在这个抽象的物化的普遍世界当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阿多诺正是站在了马克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基础之上也对资本主义的制度进行了批判,只不过阿多诺对现实的批判即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转向到文化批判之上。在阿多诺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在于资本主义的交换体制,在面对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时,他站在了马克思的立场之上,认为使用价值丧失了它原有的自然功能,取而代之的是交换价值成为了事物的本质,事物原有的自然属性便消失殆尽。交换原则成为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中社会批判理论的起点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惯常的做法,把政治经济学当中的单一的商品交换原则作为批判起点的主导,这种批判传统来源于霍克海默将此问题作为资本主义分析的核心问题。阿多诺在秉承了这种批判传统之后,进一步将资产阶级当中的商品交换原则给人类带来的异化视为同一性的逻辑所造成的,“资产阶级的理性以商品交换原则的形式真正接近于它自身与之相称并与自身相同一的体系”[8]。资产阶级通过脱离内容的纯思想形式总是将自己意识形态的本质抛出在外,而阿多诺认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可以准确的定位为同一性,它是一种资产阶级文化及其意识形态无意识的占统治地位的方式,它不仅深入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在法律领域中所表现的是形式平等,在政治领域所实现的就是程序正义,虽然在政治上人们有形式上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却在“市民社会”中却成为了具体的不平等。这种“平等中的不平等”正是资产阶级的文化及其意识形态所造成的。阿多诺的辩证法正是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形成对立,使其成为一种反抗的权利,这种思想的权利成为了同一性的社会模式,由此,阿多诺的辩证法走向了“否定的”批判,即对同一性的否定。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正是对现实社会的资本主义制度批判入手,进而上升到对同一性的文化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至上的,从其现实批判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成为了阿多诺辩证法的过渡和历史逻辑发展的一个理论环节。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1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4.
[3]列宁全集:第 5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7.
[4]白刚.马克思的资本辩证法[J].江苏社会科学,2010(3):34-3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6]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19.
[8]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22.
A81
A
1674-5450(2014)05-0030-03
2014-07-05
付威,女,辽宁铁岭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赵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