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霖婧,赵铁海
(武警警官学院 军事教育训练系,四川 成都610213)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在思想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虽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但也客观存在以下一些不良表现。
一是心理问题更加严峻。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学生心理压力都很大,焦虑感强烈,自我调控、承受挫折能力较差,情感脆弱。从一些人的言行中可以窥视到他们内心的压抑、烦恼、空虚和无聊,有的甚至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自暴自弃,甚至轻生自杀现象也时有出现。
二是过分强调主体。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得学生自主和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面对有限的机会,部分同学会过分强调自我,主体意识急剧膨胀;日常中只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却不能主动理解别人;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团结互助与协作精神。
三是诚信和公德缺失。诚信和公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最重要的人格之一。而现实的大学生生活中,部分学生存在着旷课、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拖欠学费、不还助学贷款等失信现象。还有个别同学不遵守公德,在公共场合吸烟、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喊叫等。
四是价值观念功利化,贪图享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父母过分溺爱独生子女等诸多因素,诸如利己、图利、享乐等消极思想在大学生中逐渐呈现。[1]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参与,反之则不闻不问;为班级、为他人做事讲报酬等现象都时有出现;一些学生也注重追求新潮,生活上讲究穿名牌,相互攀比,超前消费;学习上则贪图安逸,缺乏进取精神。
基于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以上不良表现,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切实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已经作了明确的要求。但现实中,由于各个学校在地域分布、办学层次水平、教师队伍素质、生源素质、办学软硬件设施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从学校实际和学生现实的思想状况出发。
(一)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一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处理现实生活中不同价值主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基调;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价值主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根本价值目标,以此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二是要强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对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三是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使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明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水平。一是要加强生命教育。要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使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培养自爱之心;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引导他们追求完整的人格意识,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健康人格。二是要加强承受挫折教育。现实社会中,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这就要求面对复杂社会的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忍耐力和承受力,通过感人肺腑的现实事例和榜样的力量,来不断增强大学生应对挫折、承受打击的能力。三是要加强消费道德教育。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提倡勤俭节约意识,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科学合理消费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四是要加强知恩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成长不忘养育恩”等为人熟知的话语,都是讲作为社会人,一定要懂得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恩情,并要加倍的回报这种恩情。
(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注重养成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质是养成教育,也就是内化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因此,要大力加强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包括道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按计划进行训练,并把训练结果纳入学生个人考核之中,从而约束其行为,形成文明习惯。要严格加强管理,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
(二)加强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3]学习上促使其努力学习完成学业;生活上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思想上释疑解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形式来解答学生在思想、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疑难问题,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三)深化“两课”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在方式方法上大胆尝试,坚持正面教育与对社会思潮的辨别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合理疏导相结合、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理智表述与情感投入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采用热点评论、课堂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充分发挥校园局域网的作用。学校要建立德育网站,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形成自律意识,使其能够以道德理性来规范网络行为,成为有道德文明的网民。道德网站中要设立时政要闻、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现代特色思想文化等主流板块网页,设立他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讨论专栏等,为广大学生解答疑问,用正面、健康、科学的信息占领网络阵地。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优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要充分营造宿舍、班级、餐厅等公共场合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广大同学生活在一个舒适和谐的现实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和广大学生干部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内文化活动,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在广泛参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一)建立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做到全员育人。从教育的角度讲,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工,都是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有教育的职责和义务。这就要求广大教职工一是大力弘扬敬业精神,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4]二是要大力营造学习氛围,抓好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教职工的理论修养;三是要塑造良好的教育工作者形象,用自身的模范行为来赢得教育的发言权和主动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发挥导向与示范作用,以高尚的人格促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生活学习环境,做到全方位育人。和谐融洽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缓解学生思想压力,愉悦身心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营造具有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特点的政治思想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二是要营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向上的精神风貌。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有助于学生思想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开展宿舍、教室、餐厅、图书馆等大家生活和学习场所的各种文化创建活动,有益于学生良好公共行为道德的养成。三是要营造健全的制度环境,使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校园内的教学制度、公寓管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及长期沉淀的各种道德规范等,能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三)注重纵向培养环节的设计,做到全过程育人。从学校的招生宣传、入学教育功能的开发与设计、在校学习期间的整体规划指导、毕业前的就业观念指导及技能培训、毕业生跟踪服务等整个过程的每一环节,作为学校来讲都要充分设计利用好,而这正是学校培育一个人的全过程。[5]这就要求学校要协调各个环节涉及到的主要相关部门,抽调人员认真研究设计,在学生教育的每个环节上做到: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物尽其用、每名教师人尽其力。每个环节上都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确保学生思想教育上的连贯性,不断促进成熟、稳定、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的稳固形成。
[1]王润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现状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10(1):18-19.
[2]黄爱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69-174.
[3]朱丽霞,胡中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3):181-183.
[4]王 晶.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4):121-124.
[5]师帅明,杨航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再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