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婷,吴素梅
(四川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达州635000)
《认真的重要性》,又译《不可儿戏》,是英国唯美主义代表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喜剧作品,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的瑰宝。剧中围绕两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以及杰克的身世之谜,调动一切喜剧效果,讽刺挖苦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规范,对其中的虚饰矫情以诙谐机智的方式给予了深刻揭露。因曲折离奇的情节,生动逼真的人物塑造,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王尔德的戏剧作品一个多世纪来深受好评,尤其是他的妙言、格言警句和似是而非的悖论所透露出的对上流社会的挖苦讽刺,给戏剧增色不少。至十九世纪末以来,王尔德及其作品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从社会学、普通文体学、唯美主义等方面对他的作品进行分析评述,而对《认真的重要性》的语用文体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本文将把语用文体学中礼貌原则运用于对该剧中两个女主人公的会话分析,因为相对男性,女性对礼貌原则的的遵循和违反更值得相应的关注。
女性相对于男性,因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会话中处于劣势,语气委婉温和,较多运用礼貌语言,因为她们常常期望拥有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并努力运用礼貌语言去构建、维持和发展这种关系。女性强调语言的情感功能,注重讲话者的感觉与感受,考虑对方的面子,更多地给予对方支持肯定,尽量避免提出反对意见,以视尊重。
利奇(Leech 1983)的礼貌原则是作为挽救格赖斯(Grice)“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因为“合作原则”只能被阐释为行为的理想状态。[1]“合作原则”没有能够解释会话的整个现象,比如为什么不直接表达对话者的意图。利奇认为除“合作原则”之外,对话者必然推崇和遵循一些其他准则,他最后得出,“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s)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礼貌原则主要的目的在于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磨擦,为此要最大限度地考虑他人,最小限度地考虑自己;让他人受益,自己受损;而且衡量礼貌的标准是听话人的损益度、听话人的自由选择空间以及间接度。这样,礼貌就成了非对称状态,交际双方难得平等共享,好像礼貌是以一方所得而另一方所失为代价换来的。利奇在此基础上将礼貌原则归纳为以下六个准则:
第一,得体原则(The tact maxim):尽量表达使他人受损最小,受益最大的观点;
第二,宽容原则(The generosity maxim):尽量表达使自身受损最大,受益最小的观点;
第三,赞誉原则(The 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增加对他人的赞誉;
第四,谦逊原则(The modesty maxim):减少表达对自己的赞誉,增加对自己的贬损;
第五,一致原则(The agreement maxim):尽量夸大自己与他人在观点的一致,尽量缩小与他人的分歧;
第六,同情原则(The sympathy maxim):尽量减少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尽量体谅、同情对方。
利奇指出,上述四条准则中,前四条准则是双向性的,得体原则和宽容原则分别关注未来行为对人对己的损益;赞誉原则和谦逊原则分别关注说话人对人对己传递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而一致原则和同情原则是单向性的,即对对方表达一致性和同情。与此同时,礼貌关注的重点不是自己而是他人,相对于积极礼貌(寻求一致),消极礼貌(避免不一致)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对女性会话者而言,正式场合下,她们采取消极礼貌策略来避免对他人的侵犯和干扰。
与礼貌相关的另一个理论是由英国学者布朗和列文森(Brown &Levinson)提出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他们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树立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2]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这种形象可以被削弱、被损害,也可以被保持或被增强。他们指出,人们一般都存在两种“面子”需要: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自我决定的需要,也就是不让他人干扰;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被认可、赞赏的需要,也就是满足他人的需求。他们认为,许多言语行为究其本质,都威胁到交谈者的面子,而礼貌的功能就是要缓减这种面子威胁性,给对方以面子。因此,人们的言行就需要礼貌原则予以补救。
在人际交往中,理想的情况是每个人都遵循“礼貌原则”,都顾忌他人的面子需求,不威胁他们的面子。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出于不同的需要,如表达亲密、讽刺或者不满,并非总是遵守“礼貌原则”,于是就出现了对“礼貌原则”的偏离(the Breaking of PP),由此在文本中产生幽默、讽刺等特殊的效果。在文本分析中对违反礼貌原则的探讨,对故意违反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更具意义。
礼貌策略的运用,首先同交际对象有关,如交际对象的关系疏密、地位高低、辈份尊卑、年龄长幼等因素。一般说来,交际双方关系密切,地位、年龄辈分相当,所需要的礼貌程度就较低;双方关系越疏远、越陌生,对方地位越高、辈分越尊、年龄越长,越要客气。
对话1:
Cecily.[Advancing to meet her.Pray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to you.(1)My name is Cecily Cardew.(2)
Gwendolen.Cecily Cardew?(3)[Moving to her and shaking hands.]What a very sweet name!(4)Something tells me that we are going to be great friends.(5)I like you already more than I can say.(6)My first impressions of people are never wrong.(7)[3]43
这是文中两个女主人公第一次会面时的对话,在此之前她们从未听说过对方,她们之间存在着疏远的社会距离。作为两个有着良好教育的上层女性,这要求她们严格遵循礼貌原则。“Pray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to you”(1)是一个指示句,也是内在的礼貌请求,Cicely运用它,一方面遵循得体准则,即尽量表达使他人受损最小,受益最大的观点,另一方面遵守宽容准则,即尽量表达使自身受损最大,受益最小的观点。而Gwendolen的回应 “What a very sweet name!”(4)明显是遵循赞誉准则,而下文Something tells me that we are going to be great friends.(5)中的 “great friends”表明对话双方应有很多相同点,即遵循一致准则,而I like you already more than I can say.(6)中的 “I like you”表明对话双方没有感情上的对立,同情准则被遵守。最后一句 My first impressions of people are never wrong.(7)看起来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因为她在自夸自己的能力。然而进一步探讨,不难发现,她是在故意夸耀自己识人的本领来加强她自己前几句话的可信度,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以和对方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
对话2:
Cecily.How nice of you to like me so much after we have known each other such a comparatively short time.(8)Pray sit.(9)
Gwendolen.[Still standing up.]I may call you Cecily,may I not?(10)
Cecily.With pleasure!(11)
Gwendolen.And you will always call me Gwendolen,won’t you?(12)
Cecily.If you wish!(13)
Gwendolen.Then that is all quite settled,is it not?(14)[3]43
同样,在上面两个对话里,(1)和(9)在言语行为(Speech Act)里都是指示性言语行为,具有使对方做某事的功能,实际上是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因此,Cicely用“pray”来挽回听话者的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满足听话者不被冒犯以及自由不被阻碍的愿望。也就是说,让别人做某事是一种强加行为,而这个词弱化了强加的意味,使得请求更加礼貌。而下面三个问题(10)、(12)和(14)中的附加问句“may I not?”,“won’t you?”,和“is it not?”在要求别人做某事时,就语言策略而言,如同大多数女性一样,Gwendolen采用疑问式的间接语体,使得对话更加礼貌。从礼貌准则上讲,她遵行的是得体准则和宽宏准则使自己受损,对方受益。相对于女性,男性常常选择直接语言表达,如命令式或直陈式。[4]
如笔者上文所言,Gwendolen和Cecily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上层社会女子,她们初次见面的言语行为准则保持了优雅尊贵的风范。因此,在正式社交场合,她们的对话严格遵循了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理论。
Jack一直以来与Algernon的表妹Gwendolen是恋人关系,在拜访Gwendolen之前,Jack已经向Algernon透露了他向Gwendolen求婚的意图,下面的对话是这对恋人在剧中的第一次交集,从礼貌原则角度,我们不难看出其重要性和有趣之处。
对话3:
Algernon.[To Gwendolen.]Dear me,you are smart!(15)
Gwendolen.I am always smart!(16)Am I not,Mr.Worthing?(17)
Jack.You’re quite perfect,Miss Fairfax.(18)
Gwendolen.Oh!I hope I am not that.(19)It would leave no room for developments,and I intend to develop in many directions.(20)[Gwendolen and Jack sit down together in the corner.][3]14-15
对于上流社会的人来说,在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的礼貌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上述对话中,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趣的话语。当见到表妹时,Algernon赞叹道“Dear me,you are smart!”他遵守了礼貌原则里的赞誉原则,即“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对别人少贬低多赞誉”。按常理也就是礼貌原则,Gwendolen应该遵循一致原则:“尽量保持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一致性,尽量避免冲突”,或者遵循谦逊原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对自己多贬低少赞扬”,而她实际的回答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她没有遵循上述原则中的任何一种,她回答 “I am always smart!”以及她紧跟的一个否定反问句显得非常的不适当甚至唐突,明显违背了谦逊原则,也就是说她的话语会冒犯对话者的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但是作为一起长大的表兄妹,他俩关系非常亲密,Gwendolen非常清楚地知道对礼貌原则的违反不会冒犯表兄。[5]
在第二轮Jack与Gwendolen的对话里,情况类似,当被问到对方是否聪明时,Jack体现了自己的绅士风度,用了 “perfect”来表示褒扬,而Gwendolen本应该对褒扬表示感谢,但她的回答如同上文,严重冒犯了Jack的积极面子,是典型的面子威胁行为FTA(Face Threatening Act)。但是基于她与Jack的浪漫关系,这种行为不能称作对礼貌原则的违反(Break),而是对礼貌原则的无视(Flout)。这种不礼貌对话不仅自然流畅而且保持和促进了谈话者的亲密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似对礼貌原则的违反,除了在参与者是亲密关系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被采用,否则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对称关系。
然后从上面对话也可以看出,除亲密关系之外的东西,即Gwendolen的做作和矫饰。不能否认她有思想、有理想,并不断完善自己。但同她母亲男爵夫人一样,她固执而高傲,既是上层社会时尚优雅和成熟世故的典范,也是其代言人,她所言所行无一不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效果。
在对话1中涉及的两个女主人公因为一个叫Earnest的男人产生了冲突,因而我们会发现她们的交谈会变得不那么友善。
对话4:
Gwendolen.[Meditatively.]If the poor fellow has been entrapped into any foolish promise I shall consider it my duty to rescue him at once,and with a firm hand.(21)
Cecily.[Thoughtfully and sadly.]Whatever unfortunate entanglement my dear boy may have got into,I will never reproach him with it after we are married.(22)
Gwendolen.Do you allude to me,Miss Cardew,as an entanglement?(23)You are presumptuous.(24)On an occasion of this kind it becomes more than a moral duty to speak one’s mind.It becomes a pleasure.(25)
Cecily.Do you suggest,Miss Fairfax,that I entrapped Ernest into an engagement?(26)How dare you?(27)This is no time for wearing the shallow mask of manners.(28)When I see a spade I call it a spade.(29)
Gwendolen.[Satirically.]I am glad to say that I have never seen a spade.(30)It is obvious that our social spheres have been widely different.(31)
[Enter Merriman,followed by the footman.He carries a salver,table cloth,and plate stand.Cecily is about to retort.The presence of the servants exercises a restraining influence,under which both girls chafe.][3]45-46
当发现她们竟然与同一个叫Ernest的男人订婚后,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这在她们的对话里能充分体现出来。在第一轮(21)和(22),看起来她们是自言自语,一个故作深思状,一个若有所思,完全忽视对方的存在,这在对话里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恋人被对方欺骗,而把对方指认为骗子,这冒犯了对方的积极面子。而在(23)和(24)里,她们又指责对方在非难和侮辱自己,而这同时冒犯了对方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在这段对话里的称呼也值得我们注意,当两个女人第一次见面时,她们很快就从用姓氏称呼对方转换到用名字称呼对方,以显示两者之间的好感和亲密关系。然而,在这段对话里,她们又退回到用姓氏称呼对方来表示冷漠和敌意。我们知道,用姓氏称呼对方通常能表达对交谈者的敬意,然而如果用姓氏称呼一个你熟知的人时,却冒犯了对方的积极面子。
当Cecily引用谚语“把铁铲叫铁铲,直言不讳”时,Gwendolen称自己从没见过铁铲,表明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优势性,讥讽来自乡下的Cecily。在这轮对话里她表现得很缺乏礼貌,也就是说,她严重冒犯了Cicely的积极面子,以至于Cicely不能立刻作出回应,随着仆人的到来,冲突得以暂时中断。
对话5:
Gwendolen.But we will not be the first to speak.(32)
Cecily.Certainly not.(33)
Gwendolen.Mr.Worthing,I have something very particular to ask you.(34)Much depends on your reply.(35)
Cecily.Gwendolen,your common sense is invaluable.(36)Mr.Moncrieff,kindly answer me the following question.(37)Why did you pretend to be my guardian’s brother?(38)[3]54
在这段对话里,Gwendolen建议不要同两个男人说话,除非他们先说,而Cecily表示同意。所以当Gwendolen自己失言而质问两个男人时,Cecily说,你真有着非同一般的常识啊。这里她明显是在讽刺Gwendolen失信,然而她没有直言,而是采用了完全相反的语言,说反话是讽刺(irony)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利奇曾这样论述讽刺(irony),“不违反礼貌原则来表达一种冒犯的说法。或者,看起来是维护听话者的积极面子,其实是传达的一种消极评论”。在上面的对话里,Cecily说的话看起来是在维护Gwendolen的积极面子,没有违反赞誉准则。然后,从上下文能看出这句话是一句消极评价。“尽管讽刺可以更微妙,在礼貌的语境里应该注意到讽刺是一种潜在的面子威胁行为,因为它需要额外的语言处理过程,如果听话者没有理会到其中的含义,而接下来又注意到其中的含义,会产生难堪以及是局外人的消极情感。”(同上:75)
对话6:
Gwendolen.I never change,except in my affections.(37)
Cecily.What a noble nature you have,Gwendolen!(38)[3]65
众所周知,作为女人,尤其是有教养的女人,移情别恋会被看作缺乏基本道德修养、不负责任、水性杨花。在对话(37)里,违反对话里面关于质的合作准则,用讽刺达到显示礼貌的目的,说Gwendolen的变心是一种高贵的天性。讽刺意味着在特定语境中话里有话,这取决于参与对话者的关系,旁观者对交谈者的判断,以及对交谈话题的阐释。我们可以从礼貌原则出发来阐释讽刺,如果你不得不冒犯别人,至少不要用一种公然违反礼貌原则的方式,这样听话者会通过会话含义间接推断到你的意图。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在着力发展和保持良好关系的交往中,礼貌原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对礼貌原则的违反中,我们可以感知到更多的交流信息。在《认真的重要性》Cicely和Gwendolen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礼貌原则的遵循与违反,两个主人公的亲疏关系和人际交流因此得以准确而清晰的呈现。
[1]Brown,P.&Levinson 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28.
[2]Grice,P.Logic and Conversation.In Cole,P.&Morgan,J.(ed.)Syntax and Semantics[M].New York:ADM press,1975:41-58.
[3]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 New York:Longman,1983.
[4]罗建婷.论《认真的重要性》中男主人公对合作原则的违背与违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2):72-75.
[5]徐有志.英语文体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