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华,徐岩,柳志广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520)
美国“茶党”的未来之路
张英华,徐岩,柳志广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520)
近年来,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茶党”发展迅猛、影响力大增,成为美国政坛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但是,对于“茶党”的未来之路如何走,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从美国茶党的发展轨迹入手,分析其特点以及美国政治发展特性、政党特点、政经现状,可以得出结论:由于内在特性和外部环境的多方面制约,“茶党”本质上只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循环往复的、民粹主义的政治概念运动,而不会发展演进为一个政党。
美国“茶党”;政党政治
近年来,美国茶党发展势头迅猛,已然成为当下美国政坛不容小觑的一支力量。探究其内在特性和外部轨迹,茶党运动实质上如同一场风暴:一定社会条件的存在引发茶党运动的高涨,一定社会条件的变更促使茶党运动的沉寂,表像的日渐式微掩藏着本质的厚积薄发——这种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不断被重复上演。但是,要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党”,茶党的前途是很渺茫的。
(一)“茶党”运动的复兴
茶叶党(Tea Party),是美国新兴保守派的一股政治势力。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当时英属殖民地下的美国东北部波士顿居民不满当时的高税收政策,愤怒地将英国运往美国的茶叶倾倒于波士顿海湾,由此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大幕。茶党自此之后被当作了革命的新代名词,其影响甚嚣尘上。
美国茶叶党的重生始于2009年,当年2月,美国财经新闻网(CNBC)评论员里克·桑泰利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现场报道时宣称“正考虑成立一个芝加哥茶叶党”,其呼吁茶叶党东山再起的言论迅速登上了美国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报道称奥巴马政府的房屋救济贷款政策是在奖励不良行为,致使民众不满白宫大把撒钱行为的负面情绪持续发酵,并在2009年4月15日美国纳税日,发动了以“反对重税”为口号的全国性游行示威以抵抗政府的高税收、高支出和医保改革,并进一步要求缩减政府规模。新兴茶党在2010年10月美国中期选举中名声大噪、风头大出。[1](P13)此后,如火如荼的茶党运动在北美大陆再次燃起。
(二)“茶党”运动的基本现状
截至目前,全美茶党分支有1100多个,每个分支成员人数不等,多的成百上千,少的单打独斗。其中,最多分支机构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在其支持者的人员构成上看,茶党主要成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已婚男性,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白人中产阶级,多数注册为共和党人或是共和党的支持者。[2](P26)
茶党运动在北美大陆引发硝烟不断,复兴的社会运动迅速壮大并开始左右美国的政治生活,民间政治势力的异军突起冲击了美国的选举政治。茶党运动在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性。
首先,茶党运动具有极端的保守性。茶党的复兴是美国现代化进程与传统经济诉求和政治立场斗争的产物,无时无刻不充斥着美国民众对既有权利消失的浓厚焦虑感,具有极强的右翼保守性。其活动理念和人员组成具有典型的保守主义风格。[3](P26)
其次,茶党运动普遍的民众化倾向。尽管茶党与共和党有着深厚的渊源,也同一些财团、右翼媒体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其最初的兴起仅仅局限于反对重税的民众共同经济诉求的思想聚合;其影响也只是通过互联网发生作用,开始了自虚拟到现实的民众抗议活动。
第三,茶党运动议题的分散化。茶党没有统一的党纲、组织和领导人,中枢机构的缺失把茶党定位在松散的“三无”民间组织。在这样的“虚化政党”框架下,茶党的议题也呈现出有形状、多中心、分散化的反叛。
第四,茶党运动组织的扁平化。茶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站在美国自由主义的阵营内;时至今日,茶党人也刻意将自身规模维持在小而分散化的状态。茶党中大部分是民间组织在运作,其组织形式强调系统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权利的分散,以期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组织灵活化与敏捷化、增强柔韧性与创造性的扁平化目的。
最后,茶党运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茶党领导人从美国民众传统出发,有效利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困境以及政府和市场博弈引发的广泛化议题,借由互联网信息超强时效性、广泛受众性、高度开放性的优势,使茶党运动成为近年来影响美国政治发展和政党生态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运动。
在这样的自身特点和适时的社会存在条件下,茶党按照既有的轨迹开始重塑美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华盛顿邮报》曾分析指出,茶叶党崛起,可能影响共和党中期选举形势,但茶叶党由数百个松散团体组成,没有众望所归的全国性领导人,尚不足以成为民主党、共和党之外的美国政治第三大党。美国茶党只会局限于风暴概念运动,无法实现其政治架构;茶党运动不会上升演进为一个政党,但其影响也绝不会仅仅局限于一场简单运动的范畴。[4](P20)
(一)美国两党制事实存在的超强稳定性和组织管理的极度松散性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民主党和共和党长期轮流执政。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控制权一直被掌握在两党手上;管理上,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基于美国自由主义保守思源,松散与分散是二者一贯奉行的原则。在美国历史上,茶党作为“第三党”,纵使其颇具声势和规模,依然无法成为同两大政党分庭抗礼的全国性政治力量。[5](P23)
一方面,美国共和制的国家体制下两党现实存在的不可撼动。为了避免宪制危机,美国必须限制政党和选举向大党倾斜,从而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形成稳定多数派,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的总统必须依附于两党制并与其荣辱与共,即政治生态中必须形成稳定的两大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共同承担起了这样的重任。[6](P13)
另一方面,美式实用主义特征下政党意识形态的淡薄色彩。美国政党组织松散、纪律松懈、凝聚力弱。实际上,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全国性政党,我们所称之为全国性政党的只不过是不同的州和地方组织的联盟。美国的两大党实际上是一个由追求政府公职者、政党领袖和政党忠诚分子、利益集团和政策热衷者组成的松散联盟。茶党因反对重税而兴、由民众自发而起,在组织管理上已不单单能用松散来形容。缺乏统一的领导集体与政治纲领,茶党自然无法与民主、共和二党相提并论。
(二)美国选举制度的特色影响及两党对社会发展的高度适应
美国的两党制和选举制是美国政治生活最显著、最持久的特色,二者的结合催生了美国政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民主党和共和党主宰美国选举政治长达世纪之久,其持续垄断程度达到了无可匹敌的境地。[7](P20)尽管从以政党为中心转入以候选人为中心逐渐成为美国总统选举的新趋势,但是政党标签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一无二的“竞选初衷”和“政党身份”,将总统候选人的争夺缩小范围,并最终定义在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二元框架中,为所谓的“候选人”提供一个稳定的选民群体。同时,两党强大的筹资能力、巧妙转移竞选资金策略,有效影响甚至实质控制美国总统选举的进程。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筹集资金并接触选民。经费筹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其能否维持自己的竞选。[8](P35)与站在民主党和共和党背后的强大经济实力相比,“缺钱”是茶党不可避免的尴尬。自发性的茶党运动,其所需的经费全部来自成员的自愿捐款,常态化和专业化运行是茶党组织难以企及的高度,“业余感”的突出让其无缘美国大党行列。[9](P26)
在这场战争中,大众传媒是权柄下移的重要推动力。美国总统选举离不开大众传媒:一方面,总统候选人竞选战略是通过大众传媒所反馈的选民政策需要与舆论趋向进行适时制定;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美国选民主要也是通过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做出自
己的判断,然后以此为根据进行投票。[10](P13)这样看来,茶党浓重的“草根性”似乎是这场博弈中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茶党呼声从电视新闻人嘴中最先被呐喊出来的原因。但是,两党对茶党议题的不断吸收成为茶党始终不能发展壮大的愿意之一。
(三)“茶党”游离于两党之外的独到政党素养
茶党反对奥巴马与美国保守自由主义相违背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和可能的增税行为所形成“大政府”倾向的救市计划,并在2009年起掀起系列抗议活动高潮。由此,茶党运动被贴上保守主义的标签。茶党占据共和党既有领地,导致美国保守势力阵营出现分裂迹象。[11](P9)美国媒体认为,茶党俨然成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新生的茶党尽管具有浓重的保守主义色彩,但其与共和党又并非一脉相承。茶党的产生源于反对重税,这个对象中不只有民主党,还有共和党。茶党倾向共和党但也可能使其分裂,形势大好让共和党人自以为是地认为可以驾驭茶叶党,以求事实上的政党获益,但实际并非如此。
在相似主张基础之上被冠以相同的旗号,这是茶党存在的表象;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缺乏组织效率、协调性差使茶党屡屡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组织的松散性以及诉求的多样性让思想出现歧义、招致误解。茶党内部思想参差不齐,某些茶党个人的想法却往往会被误解为整个茶党运动的体现。由此,突显出来的领导组织人才对茶党前景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茶党旨在实现美国民众期望,最大限度重塑一个正直、诚实的美国政坛。但是,茶党中一般被认定的代表威信的缺失和频繁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让茶党的政党形象难以树立。茶党抗议的理由固然有一定说服力,但在抗议之后重建的问题上,茶党往往缺乏先进的、合宜的、具有操作性的主张。
游离于民主党和共和党之外,茶党独到的“政治素养”没有做到游刃有余。在这样的政治素养的驱使下,如日中天的两大党自然容不下这样一个“第三者”的存在;但源源不断的利益纠葛又让无论是民主党更或是共和党,把茶党素养中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发挥到极致。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造成社会存在的变更
在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矛盾的作用之下,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危机司空见惯。
奥巴马上台适逢美国金融危机加剧之时,新政府大手笔推出经济刺激和救助计划以扩大财政赤字,刺激国家经济。由此导致美国2010年的财政赤字达到1.2万亿美元。庞大的债务令美国群众非常担心,激发群众对现任政府政策的不满,这完全背离了奥巴马竞选时的减税承诺,甚至上升到了对美国的自由主义的亵渎,民众的愤怒瞬间飙升。茶党借此复兴,掀起大规模运动。[12]茶党是伴随着奥巴马应对经济危机所造成的财政赤字问题而产生。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结束、国家经济的复苏,高税收、高支出政策的不复存在,失去原动力的茶党运动开始沉寂,直到下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茶党人再次呐喊出自己的声音。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不可避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也不会停止。茶党从自身政治素养出发,其运动轨迹也只是周期性的。
综上所述,“茶党”自再度兴起之日起就一直被置于风口浪尖,争议不断。但正是由于内在特性和外部环境的多方面制约,纵然其风头强劲也难逃美国政治规律的束缚,而“茶党人”本身也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或者应当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党”。因此“茶党”本质上只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循环往复的、民粹主义的政治运动。
[1]赵灵敏.茶党直刺奥巴马税收已够多了[N].南方人物周刊,2010-04-12(14).
[2]李劲民.美国“茶党运动”及其背后的智库[N].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2010-09-05(09).
[3]刘永涛.茶党运动与重铸美国极端保守主义[J].教学与研究,2013,(09).
[4]马涛.美国“茶叶党”兴起对民主共和两党均有影响[N].人民网,2010-07-23(01).
[5]房广顺,唐彦林.“茶党”运动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分析[J].高校理论战线,2012,(08).
[6][9]徐步.宗教、族裔与美国总统大选[J].国际问题研究,2012,(3).
[7]朱俊燕.浅谈美国总统选举的方法与相关影响因素[J].商情,2010,(18).
[8]廖坚.茶党运动兴起及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J].国际资料信息,2011,(02).
[10]余梁意.浅析新媒体对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响[C].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09.
[11]丁晔.茶党运动:伪草根运动?——美国茶党运动的诱因和性质[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04).
[12]美国2012财年财政赤字预计达1.2万亿美元[EB/ OL].ht tp://News.xinhuanet.com,2012-03-14.
(责任编辑:王友才)
D771.2
A
2095—7416(2014)05—0100—03
2014-10-12
张英华(1980-),女,河北邢台人,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徐岩(1989-),男,山东东营人,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柳志广(1976-),男,河北邢台人,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党总支综合科科长,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