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2014-04-10 16:07:37赵小燕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旅游业贸易旅游

赵小燕

(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赵小燕

(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服务贸易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旅游服务贸易作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产业,必须加快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应加大对旅游服务贸易的引导力度,拓展旅游服务贸易相关链接产业,加强旅游服务贸易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促进旅游产业与金融、文化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高品质旅游产品研发的各种道路,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旅游服务贸易;贸易逆差;竞争力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通过使用可控制的相关旅游资源向他国或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又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旅游服务贸易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情况对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有较大影响。[1]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可以分别从优势与劣势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优势分析

1、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拥有许多举世闻名的自然旅游资源,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拥有56个民族,文化广泛而深厚、各色民俗与风情激情四溢,丰富的人文资源正吸引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了解这个伟大的东方古国。[2]

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获得了许多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其发展,例如: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的发展目标。[3]2013年4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我国与其他国家文化合作的加强推动了旅游服务贸易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吸引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近些年来掀起的学汉语热、国外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以及国外孔子学院的建立,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而旅游作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重要方式之一,势必带动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劣势分析

1、中国是旅游大国,却不是旅游强国

近些年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之一。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容显示,2013年,中国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去年增长了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国内居民出

境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其中因私出境9197万人次,同比增长19.3%。一系列数字告诉世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4]

但是,[5]通过对近年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TC指数及RCA指数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比较优势相对较差。尽管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但与世界旅游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距离实现旅游强国目标还有较长道路要走。

2、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且逆差不断扩大

旅游服务贸易作为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0年到2008年期间一直处于顺差状态。然而随着我国出境旅游消费超过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到2009年,出现了40.3亿美元的逆差,并且逆差差额逐年扩大,截止到2013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了683亿美元,短短的5年里,逆差额扩大了17倍,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持续扩大。

3、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服务管理不尽人意

尽管我国旅游业凭借着良好的自然资源,拥有许多文明内外的旅游胜地,然而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却存在着产品单一、档次较低、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另外,由于我国旅游景点较多,且分布较广,在景区人员、事物等诸多问题的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服务质量不过关等问题,阻碍了我国旅游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上面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作为我国服务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旅游服务贸易在出口创汇、平衡服务贸易国际收支方面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产业,与诸多其他服务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旅游服务贸易在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增长以及拉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一)旅游服务贸易依然是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产业

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商务部2014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达5396.4美元,增长了14.7%。其中,服务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7.5%、10.6%。在服务出口中,金融服务、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长显著,分别增长了54.2%、21.2%、6.8%。传统服务出口在服务出口总额中所占比在2013年出现小幅下降,运输服务、旅游、建筑服务出口总额分别为376.5亿美元、516.6亿美元、106.6亿美元。在2013年前11个月里,旅游服务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36.3%,虽然所占比例较过去有所回落,但依然是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产业[6]。

(二)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社会就业能力比较强,尤其在导游、旅游景区、旅游商品等领域,目前对于学历要求并不是太高,能够为刚毕业的年轻人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一定机会。“十一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将每年新增直接就业7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350万人。到2015年,预计中国旅游直接拉动和间接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7]此外,由于旅游业属于关联性比较强的行业,以人的流动和消费为基础,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因而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8]除了能够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之外,大力发展旅游业还能够在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扩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推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社会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充分调动起相关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够为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促进产业间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旅游服务贸易引导力度,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应积极加大政府对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应抓住现有的良好外部发展环境,抓住国家注重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历史机遇,继续推动政府对加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力度,赋予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与其战略性支柱产业相适应的产业地位。另一方面,应促使政府建立旅游投资和财政投入的体制机制,真正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大盘子”,为旅游业发展建立稳固的投融资基础。此外,政府应进一步出台并完善支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的投资、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环境,打破行

业、地区壁垒和限制,为旅游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大环境。[9]

(二)拓展旅游服务贸易相关链接产业,继续挖掘旅游市场的就业潜能

在中国服务贸易调结构、促发展、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应全面推进旅游业的发展。继续发展旅游住宿、景区、餐饮、旅行社服务和交通服务等相关企业。加快发展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旅游文化娱乐。提高旅游业创新能力,鼓励创业和发展灵活就业。[10]鼓励发展旅游咨询、旅游广告营销等,开发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旅游产品,并进一步扩展与旅游服务贸易相关的链接产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充分挖掘旅游市场的就业潜能。

(三)加强旅游服务贸易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由于旅游服务贸易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提供就业量大的特点,人的因素在其发展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具备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对语言能力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要求。针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应加大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四)促进旅游产业与金融、文化的深度融合

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要加大银行等机构对其融资授信的支持。对于有资源优势且有发展潜能但却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金融机构可以按照规定给予其信贷支持;对于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在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应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并积极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全面推进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之间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旅游服务功能[11]。

同时,应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互相影响。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过程,是一个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互惠共赢的过程。

(五)积极探索高品质旅游产品研发的各种道路,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在保护现有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建设特色景区,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并开展各种具有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继续推进“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实施,积极探索高品质旅游产品研发道路。针对我国目前旅游产品过于单样化的现状,继续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发展、多样化发展、个性化发展,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四、结束语

旅游服务贸易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产业,其发展需要政府、社会、旅游企业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问题。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都是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措施。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才能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产业间良性互动,达到让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走得更远的发展目标。

[1]卢小金.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J].旅游经济,2012,(8):144-145.

[2]陆甦颖,彭莹.浅谈中国服务贸易中的旅游业影响力[J].服务贸易,2007,(8):54-57.

[3][11]佚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EB/ OL].ht 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9-12-04.

[4]佚名.ht tp://www.ctnews.com.cn/.2014-02-26.

[5]百度百科:ht tp://baike.baidu.com/

[6]佚名.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将达1100亿美元[EB/OL].http://economy.caixin.com/,2014-01-09.

[7]佚名.2015年中国旅游业就业人数将达1亿人[EB/ OL].ht tp://news.163.com/,2007-09-13.

[8][10]朱玉赢.旅游服务贸易对地方就业作用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195.

[9]张谷.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EB/OL].ht tp://www.cnta.gov.cn/,2010-09-25.

(责任编辑:胡忠任)

本文为山东统计局课题项目“山东服务业统计问题研究”(课题编号:KT13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F592;F752.68

A

2095—7416(2014)05—0055—03

2014-09-10

赵小燕(1981-),女,山东齐河人,硕士,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旅游业贸易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贸易统计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旅游
贸易统计
旅游的最后一天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