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杂性思维为导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2014-04-10 13:19:53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鄱阳湖经济区整体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期间,既是江西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必然面临更为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正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所指出:“未来一段时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同时,低水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血吸虫孳生繁殖,威胁着湖区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复杂的和非线性的特点,需要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复杂性思维是伴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思维方式,是运用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与研究的复杂系统探究方式,以非线性思维、整体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等为其主要特征,非线性思维和有限预测构成了复杂系统探究的基本出发点,整体思维、关系思维和过程思维则是构成其进行具体考察的三种基本方式和手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以复杂性思维为导引,立足整体,统揽全局,着眼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庞大系统的整体功能,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准确把握各阶段发展特征,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持续健康发展。

一、用整体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世界原本就是一种有机构成,系统中无数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之成为一个复杂的层级系统。因此,对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事件的分析都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用之以整体思维。

(一)用整体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要做到大局优先,着眼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目标的实现

“系统的本质特征不在于系统要素之间的加和性关系,而在于非加和性关系,系统之所以成其为系统,就在于系统具有同它的构成要素迥然不同的整体功能。"[1](P79)整体思维强调从整体上认识和解决问题,注重把握系统的整体涌现性,思维运作着眼于获得最佳的整体涌现性,实践活动中以追求整体最佳功能为目标。用整体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要有整体意识,从整体目标出发对各项工作进行全局性的谋划,做到大局优先,着力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庞大系统的整体功能,着眼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目标的实现。

整体观点是最重要的系统观点,在系统整体与部分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系统各部分应始终与系统整体保持内在一致的协调性,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系统整体统一性要求。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依据,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一方面要注重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整体全面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在动态中调结构、在发展中促转变的基本思路,培育新的增长引擎,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等问题,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实现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整体全面发展及各子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的共同发展。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必须全面兼顾社会系统各构成要素,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内在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同时必须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系统内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达到社会系统整体优化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事关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首次系统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路子的宏伟系统工程。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生态经济区范围内思考问题,应以整体思维思考和谋划其发展。不仅要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确定的38个县(市、区)、5.12 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发展,而且要扩展到全省、全流域,甚至更大范围的发展。着眼于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平衡,统筹湖区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眼于全省所有县(市、区)的发展,各地的规划发展都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基本依据,按照规划中明确规定的区域范围及“两区一带"功能分区制定相应发展规划,根据总体部署,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工作重点,使本地区、本部门干部群众积极主动投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伟大实践,走出一条具有生态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用整体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认识过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而是涉及江西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系统规划。用整体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握重大机遇,善用制度红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系统的整体性特征表明如果只注重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部分)的发展,就会造成系统整体发展的失衡,并最终导致整个系统不能得到持续发展。社会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科技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等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从多因素、多层次、多角度研究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克服思维方式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实现多向度的综合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系统的发展在其本质上是展示了作为其主体的人自身的发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体现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维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注重经济增长,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价值目标,转为更加重视健全公共服务、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转为更加关注人文的、体现群众生活质量的社会生态指标,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方面需求,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即要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同时大力提高政治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二、用关系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传统思维对事物的考察总是从某一实体性的事物出发,事实上,演化的单元并不是孤立的实体,而恰恰是由实体与其周围的环境要素所组成的一种组织模式,使得我们必须用关系思维来认识和把握事物。

(一)用关系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首要关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必然要求同时做好加快发展经济和坚决维护鄱阳湖良好生态环境两篇文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首要关系,在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发展经济。

鄱阳湖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依次经历了被依存和敬畏、保守式开发、耕地和渔业掠夺等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制约,不致于对鄱阳湖带来急速和剧烈的破坏。在近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江西一直保持相对理性的态度,采取禁捕禁猎、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移民建镇和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没有造成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保护了绿水青山,但同时也付出了江西发展相对落后的代价。未来一段时期既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与经济共赢、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维,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真正做到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地位,从根本上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坚持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形成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逐步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态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要以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环境保护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和区域经济结构,以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在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要以湖体保护、滨湖控制、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建立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强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统筹湖区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突出湿地保护、污染防治、绿色屏障建设、血吸虫病防治,进一步推进实施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工程等,将整治大规模畜禽养殖环境污染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必须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突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2]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以科学合理的制度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加快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实施,在良性循环中协调发展。

(二)用关系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人类社会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3](P145),系统整体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复杂性思维方式反对将事物简单化的思维方法,反对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主张掌握多方面情况,考虑各方面的特殊性和内在关系。社会发展是各子系统(要素)协调一致、良性互动形成的全面整体发展,不是各子系统(要素)发展成果的简单相加,各子系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社会整体功能的优化。用关系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坚持协调有序性原则,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建设中的诸多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综合考察各种现实问题,注重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发展要求都能得到兼顾,实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整体协调推进。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涉及面积广、县(市、区)多,必然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和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采用发展的办法和手段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为此,必须“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规划区域内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客观上存在的良好发展机遇,找准各自的发展定位,遵循区域生态经济功能特性,科学把握开发的节奏、时序和强度,依据所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现状和开发潜力,明确发展方向。对生态经济区内产业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划不一致的进行相应调整,按照集聚经济人口,高效集约开发的功能定位,工业产业相对集中布局在高效集约发展区;滨湖控制开发带按照构建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开发的功能定位,通过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制现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有计划异地搬迁和改扩建等;湖体核心保护区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消除区域合作的各种障碍、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区域内的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统一规划和建设市场网苗,协调与均衡各个功能区的人口与经济分布,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中心、公共服务、产业聚集区、城镇体系、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等布局到相应的空间地域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区域外各县(市、区)要克服边缘化心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主动对接,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统一的品牌,积极寻找各自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并与规划区域内各县(市、区)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用过程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人类社会是“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4](P109)正因为世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其演化发展受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过程思维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

(一)用过程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要把长远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2009年~2015年为先行先试、强基固本阶段;2016年~2020年为深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绝不是到2020年就结束的历史任务,要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是要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建设和谐秀美江西,实现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从较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和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为此,我们要用过程思维来谋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既要明确最终奋斗目标,又要注重实践过程,看问题要从全过程出发,注重不同阶段的衔接和转换,以实现目标和过程的统一;坚持一种有限的预测观,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不同阶段发展特征,以实现长远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统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是贯穿江西基本实现现代化全过程的历史任务,又是新世纪新阶段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衔接好,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推进;既考虑现实发展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为后人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永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特色是生态,是要探求全国大湖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是要走出中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是要实现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生态与经济的平衡。[5]生态的不可持续不仅会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制约其综合系统的健康运行,同时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产生重要影响,难以承担其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超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一切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使其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远。为此,要以动态的眼光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长远性谋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并分阶段实施,充分考虑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全面优化、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二)用过程思维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要广泛借鉴国内外经济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积极参与国内区域合作,不断拓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

开放性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实现系统和谐有序的前提,任何系统只有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交换,才能不断增加自身系统内部有序程度以及其生存发展的内在活力,以此维持和促进自身系统向更高层次有序演化发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具备开放性眼光,以开放性思维分析研究其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可能在一个封闭体系中得以完善,必须通过开放不断消除阻碍其发展的种种消极因素,增强其发展的内在活力。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以开放与包容的态势,大胆吸收和积极借鉴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广泛借鉴国内外经济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积极参与国内区域合作,不断拓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

鄱阳湖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鄱阳湖地区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和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必须放到国内区域合作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加强区域融合与对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交通、天然气、信息网络等区域基础设施对接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区域间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形成与建设生态经济区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依托自身生态环境、劳动力资源、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市场对接,着力建设一体化区域市场,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区域劳动力市场、旅游市场、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通道和口岸大通关等方面合作,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分工,采取共建园区等方式承接产业转移,密切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联系,不断推进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重点区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互动,实现互利共赢和协调发展。

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国际重要湿地、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放到国际大格局中思考和谋划,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合作,全面推进与港澳台以及国际经济的对接和融合。加强与联合国所属机构、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联系,广泛开展国际经济和技术交流,务实推进生态项目合作,尤其是在维护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技术和绿色经济等重大领域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研究国内外湖区发展和保护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国际生态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广泛吸纳流域综合开发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城市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等先进理念,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身特色,以鄱阳湖地区的生态和资源特色为基础,探索建立国际生态经济合作新机制,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增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在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中实现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锐锋,钱兆华.自然辩证法教程新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

[2] 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J].当代江西,2010,(1):42-4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汪玉奇.正确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J].鄱阳湖学刊,2010,(1):27-28.

猜你喜欢
鄱阳湖经济区整体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现代出版(2019年6期)2020-01-14 02:20:36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0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鄱阳湖好风光
老友(2017年4期)2017-02-09 00:26:04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40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