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对社会矛盾化解的独到贡献

2014-04-10 05:44籍庆利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矛盾政府

籍庆利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13)

社会矛盾是社会运行的常态形式,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305然而,如果一个社会的矛盾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就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阻滞作用,甚至危及社会的存在。因此,对社会矛盾的治理,就成为所有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而矛盾解决方法的运用则体现了统治者的统治能力和管理技巧。

然而,正如亨廷顿所说,“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滋生动荡”,在一个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和经济的变革——城市化,扫盲和教育的提高,工业化、大众媒介的推广——扩大了政治意识,增加了政治要求,拓宽了政治参与面。这些变革破坏了政治权威的传统根基和传统的政治机构;这些变革使得建立政治组合关系的新基础和缔造既有合法性又有效能的新政治机构的问题大大复杂化了。”[2]4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社会呈现出典型的转型期特征。传统与现代的交错,既往与开来的较量,这给社会矛盾化解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和难题,也成为社会稳定发展和改革开放攻坚能否奏效的重要环节。

一、当前社会矛盾现状分析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正式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进入到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期。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启动,必然引起全民性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随之而来的,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打破了过去社会利益结构单一、均等化程度高的格局,以利益为基础的动力机制推动整个社会迅速发展,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民生方面的矛盾上升。当前,民众对于民生问题表现出空前的重视。社会成员个体意识和维权意识觉醒,人们十分看重自身的经济利益,注重现实生活的质量问题。但我国的民生问题在之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短期难以得到很大的改善,不能满足民众日益上升的需求,源自民生方面的社会矛盾大量出现,成为社会矛盾的集中领域。

第二,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党群、干群矛盾突出成为我国社会矛盾当前一个典型特征。由于我国政党政府对国家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党全能型领导格局,民众对于政党政府有着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惯性依赖。加上社会建设的滞后、社会组织的发育迟缓和民主法治意识及制度建设的不足,民众自然就会向政府表达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视政党政府为利益诉求当然解决路径。在这样的情形下,干群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凸显。

第三,群体性事件多发成为社会矛盾突出的集中表现。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高发、多发态势,并且群体性事件引发的诱因越来越小、越来越不确定,表现出连带性、迅速扩张的特征,个案问题很容易演变成整体化矛盾。这些诱因既有一般性问题,也有特殊性问题;既有经济领域问题,也有社会领域问题;既有历史累积的问题,也有现实中新产生的问题;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影响。这些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稳定形势的复杂性,加大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难度。造成这种情势的发生暴露出现阶段社会矛盾有着比较广泛的民众基础。同时,群体性事件的多发也表明,在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上弥漫着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和浮躁的社会风气,使社会焦虑成为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处在这种情绪中的人们缺乏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从容心态,缺乏从长计议的理性安排。人们容易卷入某些自己本来或许所没有料想的纠纷或冲突当中,从而加重了某些社会矛盾的严重性。

从总体上说,我国社会矛盾应该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但社会矛盾呈现出矛盾的关联多极化、复杂化等特征,解决难度增大,往往容易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一种社会矛盾解决的同时,却加重了另外一种社会矛盾,出现“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境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相当复杂。现代化进程中体制的急剧转型是社会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由于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分配观念。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这种情形无疑加剧了利益冲突,导致矛盾的显性化。同时,现代化在增强人们政治参与机会、扩大社会交往的时候,也带来了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度提高,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而与此同时,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剧了腐败和颓废的机会,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以及无规则现象盛行,人们在判断或解决社会矛盾时往往缺乏统一的准则。这使许多社会矛盾的解决出现此起彼伏、错综复杂的状况。

二、治理路径对社会矛盾化解的独到贡献

从公共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来看,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市场失效为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空间。而政府干预的一个直接结果是政府权力和职能的无限膨胀。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的出现,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则重新回到古典自由主义,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并发展出一整套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正如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休伊特指出:“今天的国际多边、双边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民间志愿组织关于发展问题的出版物很难有不以它(治理)为常用词汇的。”联合国开发署1996年的一份年度报告的题目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管理的发展和治理的分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发布了一份名为“促进参与式发展和良好治理的项目评估。

从治理理论关注重点和路径来看,治理理论的研究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一要关注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格局,重视社会组织群体势力。社会管理并不只有政府一个公共权力中心,社会上还有一些如志愿团体、非政府机构、非赢利性组织、社会企业、社区互助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运动在负责维持秩序、参加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与调节。二要关注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的同时,重新定位了政府的角色。一方面,政府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但政府不是全能的,这并不是忽视和弱化政府职能,而是像奥斯本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所指出的:“政府要在公共管理中扮演催化剂和促进者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把社会能管理好的事务尽量交给或归还给社会管理。三要特别强调治理的网络管理体系。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群体势力共同构成了相互依存的治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群体势力独立运作而又相互依存,共同分享管理社会的责任、资源和权力。通过不断地对话,产生和交换信息,减少机会主义的弊端,彰显出治理理论的民主特征。

治理理论所揭示的路径为我们处理社会矛盾的现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借鉴的方法。首先,可以摒弃权力的崇拜,推行协商合作的思维。在政府执行能力遇到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它则提供了既重视发挥政府的功能,又重视社会组织群体势力相互合作、共同管理的全新方式。其次,治理理论推行网络化机制。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一些社会经济问题不能简单地借助自上而下的国家计划或凭借市场的无为而治的方式寻求解决,社会急需新的调节机制,而网络管理正是这样变化的反映。再次,治理理论强调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自治性。“在最简单的意义上,自组织意味着一种自主而且自我管理的网络。”[3]95这种网格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与人为的组织秩序不同的是,自组织不服务于某种既定的目标,相反,它强调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自发地进行调节。

三、结语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历史进入又一个关键阶段。国家面临困难和社会矛盾复杂的时候,往往就是需要各种社会力量联合发挥作用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调动、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基于平等化,以协商的路径化解矛盾、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扬民力。最终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和联合,从而有效缓解社会矛盾。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3]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M].俞可平 译.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矛盾政府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