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慧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师需要经常给学生制造惊喜,让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农村学生有着独有的优势,我们学校大门外面就是大集,每到集市这一天叫卖声此起彼伏,让学生体验卖东西的酸甜苦辣就是大大的惊喜,如果这项活动经常化,学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感悟,也将会带给老师更多的快乐。
一、准备
卖东西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准备了,学生们才会有的放矢。比如到大集卖菜,我就提前一周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卖菜,各小组分好工,责任明确;学习使用秤;学会识别假钱,以免受骗;做好市场调查,调查蔬菜的价格,调查哪种蔬菜好卖;去买菜,体验买菜人的心理;想好自己的菜应如何摆放,怎样修整才会更好卖。然后根据学生的市场调查,老师去批发市场批发受欢迎的菜。而卖葫芦准备工作就比较简单,只需要把学校的葫芦摘下来,按小组分好就可以了。卖馒头需要各小组学生先调查馒头的价格、大小,然后学习如何做馒头,蒸好馒头后拿到大集上去卖……
很多学生在准备活动中发现了很多的学问:东西要摆放要整齐、有形;要把不好的叶子摘掉,脏的东西洗掉;人们喜欢“去零求整”的付钱方式;“秤”不能过高,不然可能超出好几两;酵母粉和面要用温水;馒头一定要盖好以免弄脏;个人卫生与“生意”息息相关等等。学生在日记中感叹:没想到生活中还有这么多要学的知识!
二、赶大集
准备工作做好了,“卖”是关键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卖东西,让竞争成为必然,学生们想尽一起办法去卖自己的东西。同学说的头头是道,有的说这葫芦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污染;还有的说这葫芦可以当作工艺品,摆放在家中非常漂亮等等。葫芦卖不出去就想别的办法,比如,在葫芦上画画,吸引小孩的眼球;在葫芦上写“平安”两个字,成为“平安葫芦”;还有的小组盯住小孩,专门做小孩的生意,他们一看到小孩先哄,让小孩喜欢葫芦,这样家长就得买他们的葫芦了;还有的直接抱着自己的东西到其他摊位上推销等等。学生们在集体智慧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去尝试去改进,还从别的小组的做法中学习完善,让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好。
学生们写作文时更多在写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这样的文章没有流水账,没有闲言碎语,更多的是细节描写,更多的是真实感受,让读者身临其境。
三、收获
有的学生在作文的最后写道:我发现语言有着太大的魅力,没想到一会儿工夫周博文竟然编出了顺口溜“买一个葫芦,您身体健康;买两个葫芦,您万事如意;买三个葫芦,您心想事成;买四个葫芦,您长命百岁啦!快来买葫芦呀!”这顺口溜,招揽了许多客人。我需要好好学习语文,好好学习话该怎么说,学习怎样说别人才买我的东西,争取下次卖的更好。
学生们还感悟到挣钱不容易,小组几个人喊上这么长时间,想了那么多的办法,挣到的钱却寥寥无几,更明白不能乱花钱,明白父母的辛苦。
“习作”遇到“大集”是幸运的,学生不再“横眉冷对方格本,俯首甘咬铅笔头”。有了更多体验的学生,肚子里有太多的事可写,可以写准备卖东西中发生的故事,可以自己写卖东西的故事,还可以自己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我们看到了孩子写作文时灿烂的笑脸,看到了那没有停歇的笔,看到了那精彩的文章。
“习作”和“大集”相遇是美丽的邂逅,会成为学生人生的美好瞬间,成为美的回忆,相信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淄博市周村区城北路东塘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