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明 覃 泱 莫碧文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 541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为百姓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成为政府卫生工作的重点。地方医学高校作为卫生服务人才输出的主体,其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卫生工作的发展。因此,借鉴国内外的教学经验,加强教师团队的课程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以优秀教学团队为骨干的卫生教学人员队伍,已成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
按照医学教学团队的宗旨“先进性、综合性、开放型”的建设要求,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对策[1]。 坚持特色教学,完善已建立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合理结合,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医学临床思维,继续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梯队的学术层次和业务水平,创建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教学团队,为医学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2]。
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是致力于构建新型卫生人才输出的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区域内的教学资源,提高卫生教学资源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医学院提供安全、有效、价廉、分级、连续的基本教学服务。围绕这一目标,地方医学院将在创新教学中逐步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规范管理,共同提升;专业体系建设,加强科研与技术协作,实行优势专业互补;建立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促进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提高[3];规范教学行为,实现同质化服务等六个方面进行合作。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医学院校的实际,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医学学科建设为平台,以师资队伍建设中心,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重点, 以医学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突破口,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 服务社会等方面建设成一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医学教学团队。
成立学校创新工程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学校党委书记、 学校主管科技和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其余校领导和两办、科技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务处、实训处、招生就业处、职业技能处、高职研究所、学生处、校团委、组织部、校工会、后勤管理处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4]。各系部(院区)成立由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 书记和主管教学的行政副职担任副组长的系部(院区)创新工程领导小组。 成立了学校创新工程办公室, 负责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及学校创新教育的组织、协调;创新资料及成果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安排等。 成立了创新教研室,主要负责我校创新教学的组织、安排及授课等职能。
创新教研室成立后,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师资培训,培训教师取得创新教师资格证。 让创新意识深入全校教师头脑,让创新教育渗透到所有课程之中,形成人人讲创新、人人爱创新的校园氛围。 开展创新教师师资培训教师必须掌握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最新的学科信息。学校应大力支持创新课专任教师“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对外交流。每年都为创新课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研讨的机会。 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医学校进行讲学、交流[5]。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的有效保证。创新型教学团队必须通过规范化培训的培养模式,依托地方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加快卫生教学基地建设,鼓励来自综合性医院的全科医生成为师资,加快培养以创新型教学团队为主体的师资队伍[6]。建议设立创新型教学团队专项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筹集程序,促进创新型教学团队得到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 传统医学教学从框架、模式和管理考核等方面对教师开展规范化培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临床技能、沟通交流等实际能力的培训上,在教学环境、职业精神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还要在增加培训基地设施和教学经费进行投入,积极开展教师的专项培训,举办师资专项培训班;为教学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用房和教学设备[7];建立教育研究课题,鼓励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开展规范的专业化培训,以培养临床技能为重点,激发广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全科受训学员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卫生服务的需求。同时,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对培训质量的督查和评估。
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过剩的毕业生与稀缺的就业岗位,促成了劳动力“买方市场”的局面。 而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地方医学院校,其所培养的医学人才是否经得起社会优胜劣汰的角逐,已成为关系到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问题[8]。因此,地方医学院校已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知识的高技能适用性人才树立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但若想达成此目标,需要有优秀的教师团队。 从而优质的教师团队成为地方医学院校的必然需求。优秀的教师团队给校方弥补了教学质量的缺陷,使学生在知识运用及实践活动层面完全实现整合,为校方验证完成对学生执业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的知识结构、内容与能力的迸发与升华的衔接,提供了完美的展示平台,促进教学改革[9]。
医疗机构内部激烈的竞争,医疗技术人员的大流动与医疗人员高素质发展的渴望等诸多内在因素,促使医疗机构需要符合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兼优的人才。同时医疗机构通过此种吸纳人才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医疗机构整体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有率,也体现出医疗机构整体的高人文素质,提升了自身的软实力,在患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可信度提升。
对学生进一步规范管理,进一步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有利于学生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就业选择做出有效的指导与定位。 从学生人生选择的纵线上看,高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展开了发展的美好蓝图。 另外,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渐摸索或衡量出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医学就业条件。也使毕业生收获扎实的、实用的、较直接的执业经验,也可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同时也向各级医院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专业人才。
所以说地方医学院校在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中为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现有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科人才造就的高度,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培育建设一支合格的医学教学团队。努力提高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有计划地安排优秀人才到国内名校攻读博士学位、进修或合作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资格证的考试,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全面提高教师的学科素质,及时掌握本学科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 将本学科的建设置于省内乃至国内的前列[10]。积极开展与医学行政、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通过“双进”等手段,加快学科人才各方面的经验积累,提高本学科的知名度。 通过引进、培养、聘任、名师工程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师科研和教学环境,从精神和物质条件上扶持学术骨干,稳定学科队伍。
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医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②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抓实教学各个环节工作,加强教学过程监督管理,改革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③加强专业建设力度,扬特色、树品牌。 在特色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与重点学科[11]。 ④积极创造条件,与省内有硕士授予权的高校联合办学,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积累经验,为申报本学科的硕士点创造条件。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加大课程和教材建设力度,积极自编或参编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医学专业特色教材,夯实专业教学基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确保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在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使医学教学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 二是提升教学团队科研成果档次,创立科研特色品牌。力争承担国家级项目、省级课题、科研成果等,并加快成果的社会化与应用。 进一步加强教师团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职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智力优势和技能优势,为地方医学服务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①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加快研究基地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改善现有教学、科研条件,整合研究资源,购置图书资料,增加硬件设施,并积极创造条件,与学院共同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 ②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使系资料室和图书馆拥有医学类中外文藏书更加详尽。③创造条件争取横向课题,提高团队成员的生活水平。④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型教学团队的规模不断的合理扩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改革,是创新,是地方医学院校带动医疗服务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力举措,意义重大[12]。 地方医学院校切实为医疗机构培养好人才, 要做好对医院机构的技术、科室业务建设指导,帮助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帮助医疗服务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地方医学院校的教学团队要有自己的特色优势,要注重文化建设,真正走出一条坚实的教学之路。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广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卫生服务人才的素质需要提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是日益凸显。创新型教学团队是地方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卫生教学事业探索发展的一个创新举措,也是探索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有益尝试。同时医疗卫生教学机构压力大,任务重,所以,只有适应卫生改革积极探索实践,才能适应医学教学需求,为卫生事业铺好路、保好障。要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内容实在,教学信息互联互通,教学服务同质,通过创新实现共赢,通过创新加快发展。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和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医学院原有的教学运行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创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学教学发展的难题,而且在合理应用医疗资源,达到资源共享方面创新出了一条适合地方医学院校发展的路子,这种新的合作模式顺应了地方医学院校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发挥了医学院校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将优质教学质量延伸,服务面广,服务质量优,搭建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希望地方医学院校以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1] 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 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高司函[2007]136 号.
[2] 李光寒.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4):37-38.
[3] 高俊强,陈红.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2):21-24.
[4] 张光春.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4):49-54.
[5] 刘勇兵.高校教学团队特征及建设目标分析[J].职教论坛,2009,9(6):232-233.
[6] 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1,(Z2):13-14.
[7] 严冰.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与学习资源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8):12-14.
[8] 厄内斯特·博耶.学术反思——授工作的重点领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23.
[9] 斯特·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6.
[10] 苏辛.“人”的因素[J].中国远程教育,2011,6(11):10-11.
[11] 蒋喜锋,彭志武.当教学成为学术——教学学术理论的深层意蕴及启示[J].江苏高教,2011,(1):72-75.
[12] 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2008,25(2):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