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萧
近期,在英国伦敦IMO总部举行的第28次大会上,强制现有船舶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法案再次被延期。此举一出不由得专家感叹:“尽管2013年5月召开的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65届会议(MEPC65)上,配备BWTS期限的修正案呼声正高;且目前已有38个国家、30.38%的船队吨位批准了公约,看似万事俱备。但压载水公约强制执行之路依旧还差临门一脚。”强制现有船舶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期限被确定延迟2至3年,不仅让航运公司对现下是否加装设备倍加彷徨,更抛给了业内一个巨大的问号:两三年间,压载水处理方案要如何变通才能满足未来的船舶安全与环保要求?
安全、经济、实用、有效且环境允许,不可否认很早以前IMO就提出了这五项有关压载水的处理标准。“这就好比将五个‘空盘’放上餐桌,并提示业界只要做好这五大盘菜,压载水盛宴即告成功。”专家告诉记者:“目标看似简单,但时至今日,问起业内是否有统一的‘菜谱’能满足这道大宴的需求,答案却十分令人沮丧。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一种压载水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船型。”
简单、明了的目标却难以实现,到底原因何在?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现下业内在压载水上的迷惑,首先源自公约层面的概念模糊。采访中,这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现下业界普遍认为压载水公约的‘弹性’太大,而且落实到一些具体问题,有时就连执法者与机构都难寻‘边界’。这肯定会连累航运、船配等企业在选择、研发压载水管理系统上一起迷茫。”至于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一位老轮机长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案例。
“深海置换法被认为是最简单有效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同时也是现行船舶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它的作用原理可以理解为生活在淡水、河口及绝大多数的浅海生物无法在深海区域存活,反之亦然。”他说道:“相比于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后的开支,深海置换法可以说成本很低。成本走高,船东买单的理由首先是要保证船舶压载水能随时随地合规,但是这点却在现下很难保证。”他解释说,新的压载水公约允许PSC检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取压载水取样分析检查方法来判断船舶是否符合D-2标准,但是这里现在却存在一个关键问题。“由于PSC检查过程中的取样分析方法还没有最终定稿,所以现在PSC检查中取样分析方法是否能与船舶所装配的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型式认可取样分析方法保持一致,现在还很难说。要知道,根据不同的船舶尺寸加装一套压载水管理系统,船东需要花费50~300万美元不等。如果船东花大价钱买来经过型式认可设备,但在PSC检查的取样分析结果中依然显示排放压载水超出D-2标准,那么这将和最原始的深海置换法殊途同归,即让PSC检查官认为船舶违反了压载水公约。”他说道。
那么对于船配企业,模糊的“丰俭由人”大餐又在哪里遭遇瓶颈呢?采访中记者从一位业内人士口中了解到,目前全球用于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技术就多达十几种。诸多方案共同应对一个问题,按说应该可以完美解决。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些单一的方案或多或少都在安全、合规、经济性等方面存在遗憾,致使IMO对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标准成为了一套看似容易但实际却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由于单一处理方法的处理能力有限,所以必须采用组合处理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专家告诉记者。专家所言到底有何根据?为此他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如使用电解海水法的处理装置对淡水压载水没有处理能力;使用紫外线法的装置对浊度大的压载水处理能力有限等等。”他说道:“由于这些单一压载水解决方案都存在不足,所以船配企业只得依靠研发组合处理方法才能解决问题。然而业内到底能否认可其产品的可靠性?船东是否能心甘情愿为其买单?这些都成为了未知数。”
2013年末,业内的一份报告引起了记者注意。该报告称:虽然公约尚未达到生效条件,但公约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年限建造船舶符合压载水生物指标(即D-2标准)的时间表。其中2009年及以后建造的新造船符合D-2标准的时间窗口均已到达。但据统计,目前按照时间表应该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船舶中绝大多数尚没有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船东的犹豫不决到底源自何处?为此记者走访了几位业内人士。
采访期间,一位轮机长对记者说起的案例似乎透露出这一问题的根源。他说:“某公司一艘即将出厂的VLCC安装了压载水管理系统,但由于该设备是后期才补装的,所以船方一直都十分担心该设备会在布置不合理及相应的维修空间等方面存在缺陷。”他补充说,这些担心并非空穴来风:“选择一种压载水处理系统,不能仅仅保证设备能顺利地在船舶上安装,同时还要考虑其后续的维护保养,包括与现有压载系统共用、取样、控制和监测等。但是现在我们却不敢说能管控这所有风险。”坐等风险出现后再改正,一向不是航运界的风格。那么到底是何原因促使船东产生这种消极态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常针对每个系列船,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厂家都要进行定制,包括空间布置、电站容量推荐等等,颇有些“私人定制”的意思。“这对于2009年以后的新造船可能很适用。但是对于以往没有在建造中考虑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船舶,那么将无异于在原有布置的基础上硬塞进去整套设备。如果在布置上‘百密一疏’,那将会对人员的安全通道、管线、电缆布置等产生影响。”采访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轮机长向记者坦言。
这位轮机长对于压载水管理系统布置上的担心同样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印证。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形状和尺寸不一,所以在选择压载水管理系统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安装和布置要求。为此他为记者列举了一些关键点,他告诉记者:“选用过滤和有发电设备要求的压载水管理系统时,要注意该系统一般会比采用化学处理方法的系统尺寸大,并且使用新支线管路的压载水管理系统可能对空间的需求更大;另外,采用生物灭杀剂的系统对功率的需求较小,但是需要一定的存储空间处理和投放设备;第三,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需要留有足够大的维护通道;最后,规范、规则对设备材料、防护等级和危险处所安全的要求、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也应全面考虑。”
不仅如此,令船东摇摆不定的还有另一个原因:新添的压载水管理系统是否会对船舶电站容量发起挑战。关于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几位业内相关人士,但却没能得到统一的答案。有专家认为:“船舶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前,肯定会经过重新审图与计算环节。这些环节应该可以保证船舶的供电安全。”但一些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压载水管理系统往往是在装卸货时才使用,而这些时间段船上电站往往负荷最大。“那时可能锅炉要使用、货泵或货吊要使用,但电站总容量是固定的,通常一套系统总功率约200KW左右,那时船舶供电能不能够满足要求,压载水管理系统的使用会不会带来一系列潜在安全隐患,目前还很难说。”
“在海上,多一个设备,就多一份风险。”采访中,一位资深轮机长的话触动了记者。仔细体味不免感慨“化繁为简”一词对航运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方便,更关乎安全。回到压载水处理系统的话题上,到底各方又期待今后如何化繁为简地解决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呢?
在采访航运企业时,一位轮机长向记者抱怨:“某些油船常有两套压载水处理系统,一套在货物区域(危险区域),一套在机舱区域(安全区域)。你知道多出一套设备,船上就有可能多出哪些风险么?”他解释说:“首先,是对防火防爆的考虑。对用于危险区域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必须要考虑其所在处所的危险级别;其次,还要考虑水的浊度、盐度和泥沙含量对某些处理技术的功效与安全产生影响;最后压载舱内沉积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他的言语中不难看出,他的烦恼大多来自于增加设备带来的未知风险。
那么对于船厂,现下哪些问题又是他们期待解决的呢?某船厂负责人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某船采用的是美国一家公司的压载水处理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文丘里原理对压载水进行处理。他对记者说:“原理很简单,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在最初试验的时候,发现由于系统设计原因导致部分舱室压载水处理达不到标准。这一问题后来通过改进管道得以解决。不仅如此,在调试过程中还发现燃烧室压力过高,但却不能自动停止工作的缺陷,最后通过调试人员和设备服务商研究,采用了在系统上加装安全自检控制装置的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他告诉记者,现在最令他们头疼的是所有厂家的压载水管理系统都缺乏通用性,这有时会让他们无法及时排查、认知风险。
最后记者拜访了相关专家,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于现有船舶在设计时,为追求货舱舱容的最大化,通常会将机舱及货泵舱等都尽可能设计得很小。“因此对现有船而言,压载水处理系统安装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狭小的空间。如何突破?我想这还值得业界共同攻关。”专家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