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伟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30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 研究组则予以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在治疗过程中创伤小, 出血量少, 术后可及时恢复, 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单纯性;效果
肾囊肿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 伴随临床医学技术发展, 超声诊断技术推广应用, 此疾病出现几率逐渐上升。单纯肾囊肿并无较为明显临床症状, 会偶然出现腰部疼痛, 高血压、血尿、感染等症状。有资料显示,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具有较高价值。本文选取30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 分析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效果, 显示其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30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15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单纯性肾囊肿诊断标准, 且符合手术治疗指证。其中男120例, 女180例, 年龄31~68岁, 平均年龄(47.4±3.2)岁。肾囊肿处于左侧者160例, 处于右侧者140例;肾上极80例, 中部120例, 下极10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腰疼感, 10例有肾脏功能损害, 80例出现镜下血尿, 20例出现高血压病。160例患者在就诊时被诊断出, 而有140例则是体检时诊断出。经常规B超、CT等检查, 患者囊肿直径为4~12 cm, 排除肾盂憩室、重复肾等其他肾脏疾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性手术治疗, 经全麻, 在第11或12肋下切一12~15 cm手术切口, 打开筋膜, 游离且将肾囊肿暴露, 与肾实质边缘相距5 mm位置切除囊腔, 将其切口边缘处予以电凝法进行止血。经检查并未有出血现象后在腹膜后置入引流管, 完成手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 硬膜外麻醉, 侧卧位, 将肾区位置稍垫高, 三点置Troear法。腋中线髂嵴上缘2 cm位置横切一手术切口(A孔), 长度约1.5~2.0 cm;将皮肤及皮下组织依次切开, 应用血管钳将其分离且提起所切筋膜, 游离肌层一直到腰背筋膜, 采用血管钳将腰背筋膜进行分离。指分三孔法设置手术区域, 食指钝性往腹侧、腰背位置剥出肾周后腹膜间隙, 然后将中指伸入尽可能增加其周围所能够剥离的范围;经手指引导分别于腋后线十二肋边缘下方2 cm (B孔)、腋前线肋弓下方2 cm (C孔)处做一小切口, 其长度保持0.5 cm和1.0 cm, 以Trocar穿入, 确保三孔以三角形形态存在。通过A孔置入10 mm Trocar穿刺套管(不带针芯), A孔较大, 在其两端各自缝一针避免产生漏气, 放置腹腔镜, 接入CO2气体, 气压保持12~14 mmHg, 确定腹膜腔存在的解剖关系, 游离腹膜后脂肪, 剪开筋膜.显露肾脏, 显露肾囊肿。注意囊内液体色泽改变情况, 以电钩打开小孔, 使得囊液完全吸除, 提起囊壁, 应用电钩与肾实质边缘相距约5 mm位置环形电凝将囊壁予以切除, 采集囊壁送至病检处检查。注意囊壁中是否存在漏尿现象, 是否产生乳头样变化, 如有多个囊肿, 需进一步游离肾周脂肪, 去顶减压, 注意是否有出血现象。将吸引管头探至囊肿残壁内, 引入碘酒2 ml, 停留1 min吸除, 并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肾周脂肪填入囊肿残腔, 置入引流管, 拔除器械, 消除气腹, 缝合伤口包扎[1]。
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 以( x-±s)表示, 以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相比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3 讨论
单纯性肾囊肿处于肾囊性疾病首位, 其发病机理目前并未得到明确解释, 在任何年龄段均会出现, 超过2/3患者均在60岁以上年龄段;囊肿在很小时往往并未出现临床症状, 但是囊肿超过5 cm时会压迫到相邻正常组织, 且下极囊肿会对输尿管造成压迫导致梗阻、积液、感染、侧腹背部疼痛、囊内大出血、剧痛、高血压等症状发生。
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在对单纯性肾囊肿进行治疗时, 具有较为明显治疗效果, 可靠性高, 属于较为传统治疗措施, 能够减少囊肿体积, 解除压迫现象。但是此手术方法具有较大创伤性, 具有较高并发症几率, 住院时间增加。伴随临床医学技术发展进步, 腹腔镜手术得到较为广泛应用, 泌尿外科治疗也逐渐加以应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在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中具有较为明显效果, 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出血量减少, 恢复时间快, 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等[2]。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需注意详细了解肾囊肿实际位置, 内部解剖结构, 尤其术前需应用B超、CT等进行准确定位;避免未显露囊肿将受到损伤, 避免因切除不彻底导致复发, 所切除囊壁需予以送检, 避免漏查恶变旧情况。囊肿减压需彻底, 对于小囊肿、深层次囊肿均需清理[3]。
经本文研究发现,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盘健.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23(7):957.
[2] 王荣江.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80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8(4):327-328.
[3] 张达.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57例临床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6(5):127.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30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 研究组则予以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在治疗过程中创伤小, 出血量少, 术后可及时恢复, 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单纯性;效果
肾囊肿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 伴随临床医学技术发展, 超声诊断技术推广应用, 此疾病出现几率逐渐上升。单纯肾囊肿并无较为明显临床症状, 会偶然出现腰部疼痛, 高血压、血尿、感染等症状。有资料显示,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具有较高价值。本文选取30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 分析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效果, 显示其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30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15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单纯性肾囊肿诊断标准, 且符合手术治疗指证。其中男120例, 女180例, 年龄31~68岁, 平均年龄(47.4±3.2)岁。肾囊肿处于左侧者160例, 处于右侧者140例;肾上极80例, 中部120例, 下极10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腰疼感, 10例有肾脏功能损害, 80例出现镜下血尿, 20例出现高血压病。160例患者在就诊时被诊断出, 而有140例则是体检时诊断出。经常规B超、CT等检查, 患者囊肿直径为4~12 cm, 排除肾盂憩室、重复肾等其他肾脏疾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性手术治疗, 经全麻, 在第11或12肋下切一12~15 cm手术切口, 打开筋膜, 游离且将肾囊肿暴露, 与肾实质边缘相距5 mm位置切除囊腔, 将其切口边缘处予以电凝法进行止血。经检查并未有出血现象后在腹膜后置入引流管, 完成手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 硬膜外麻醉, 侧卧位, 将肾区位置稍垫高, 三点置Troear法。腋中线髂嵴上缘2 cm位置横切一手术切口(A孔), 长度约1.5~2.0 cm;将皮肤及皮下组织依次切开, 应用血管钳将其分离且提起所切筋膜, 游离肌层一直到腰背筋膜, 采用血管钳将腰背筋膜进行分离。指分三孔法设置手术区域, 食指钝性往腹侧、腰背位置剥出肾周后腹膜间隙, 然后将中指伸入尽可能增加其周围所能够剥离的范围;经手指引导分别于腋后线十二肋边缘下方2 cm (B孔)、腋前线肋弓下方2 cm (C孔)处做一小切口, 其长度保持0.5 cm和1.0 cm, 以Trocar穿入, 确保三孔以三角形形态存在。通过A孔置入10 mm Trocar穿刺套管(不带针芯), A孔较大, 在其两端各自缝一针避免产生漏气, 放置腹腔镜, 接入CO2气体, 气压保持12~14 mmHg, 确定腹膜腔存在的解剖关系, 游离腹膜后脂肪, 剪开筋膜.显露肾脏, 显露肾囊肿。注意囊内液体色泽改变情况, 以电钩打开小孔, 使得囊液完全吸除, 提起囊壁, 应用电钩与肾实质边缘相距约5 mm位置环形电凝将囊壁予以切除, 采集囊壁送至病检处检查。注意囊壁中是否存在漏尿现象, 是否产生乳头样变化, 如有多个囊肿, 需进一步游离肾周脂肪, 去顶减压, 注意是否有出血现象。将吸引管头探至囊肿残壁内, 引入碘酒2 ml, 停留1 min吸除, 并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肾周脂肪填入囊肿残腔, 置入引流管, 拔除器械, 消除气腹, 缝合伤口包扎[1]。
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 以( x-±s)表示, 以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相比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3 讨论
单纯性肾囊肿处于肾囊性疾病首位, 其发病机理目前并未得到明确解释, 在任何年龄段均会出现, 超过2/3患者均在60岁以上年龄段;囊肿在很小时往往并未出现临床症状, 但是囊肿超过5 cm时会压迫到相邻正常组织, 且下极囊肿会对输尿管造成压迫导致梗阻、积液、感染、侧腹背部疼痛、囊内大出血、剧痛、高血压等症状发生。
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在对单纯性肾囊肿进行治疗时, 具有较为明显治疗效果, 可靠性高, 属于较为传统治疗措施, 能够减少囊肿体积, 解除压迫现象。但是此手术方法具有较大创伤性, 具有较高并发症几率, 住院时间增加。伴随临床医学技术发展进步, 腹腔镜手术得到较为广泛应用, 泌尿外科治疗也逐渐加以应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在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中具有较为明显效果, 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出血量减少, 恢复时间快, 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等[2]。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需注意详细了解肾囊肿实际位置, 内部解剖结构, 尤其术前需应用B超、CT等进行准确定位;避免未显露囊肿将受到损伤, 避免因切除不彻底导致复发, 所切除囊壁需予以送检, 避免漏查恶变旧情况。囊肿减压需彻底, 对于小囊肿、深层次囊肿均需清理[3]。
经本文研究发现,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盘健.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23(7):957.
[2] 王荣江.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80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8(4):327-328.
[3] 张达.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57例临床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6(5):127.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30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 研究组则予以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在治疗过程中创伤小, 出血量少, 术后可及时恢复, 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单纯性;效果
肾囊肿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 伴随临床医学技术发展, 超声诊断技术推广应用, 此疾病出现几率逐渐上升。单纯肾囊肿并无较为明显临床症状, 会偶然出现腰部疼痛, 高血压、血尿、感染等症状。有资料显示,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具有较高价值。本文选取30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 分析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效果, 显示其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30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15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单纯性肾囊肿诊断标准, 且符合手术治疗指证。其中男120例, 女180例, 年龄31~68岁, 平均年龄(47.4±3.2)岁。肾囊肿处于左侧者160例, 处于右侧者140例;肾上极80例, 中部120例, 下极10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腰疼感, 10例有肾脏功能损害, 80例出现镜下血尿, 20例出现高血压病。160例患者在就诊时被诊断出, 而有140例则是体检时诊断出。经常规B超、CT等检查, 患者囊肿直径为4~12 cm, 排除肾盂憩室、重复肾等其他肾脏疾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性手术治疗, 经全麻, 在第11或12肋下切一12~15 cm手术切口, 打开筋膜, 游离且将肾囊肿暴露, 与肾实质边缘相距5 mm位置切除囊腔, 将其切口边缘处予以电凝法进行止血。经检查并未有出血现象后在腹膜后置入引流管, 完成手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 硬膜外麻醉, 侧卧位, 将肾区位置稍垫高, 三点置Troear法。腋中线髂嵴上缘2 cm位置横切一手术切口(A孔), 长度约1.5~2.0 cm;将皮肤及皮下组织依次切开, 应用血管钳将其分离且提起所切筋膜, 游离肌层一直到腰背筋膜, 采用血管钳将腰背筋膜进行分离。指分三孔法设置手术区域, 食指钝性往腹侧、腰背位置剥出肾周后腹膜间隙, 然后将中指伸入尽可能增加其周围所能够剥离的范围;经手指引导分别于腋后线十二肋边缘下方2 cm (B孔)、腋前线肋弓下方2 cm (C孔)处做一小切口, 其长度保持0.5 cm和1.0 cm, 以Trocar穿入, 确保三孔以三角形形态存在。通过A孔置入10 mm Trocar穿刺套管(不带针芯), A孔较大, 在其两端各自缝一针避免产生漏气, 放置腹腔镜, 接入CO2气体, 气压保持12~14 mmHg, 确定腹膜腔存在的解剖关系, 游离腹膜后脂肪, 剪开筋膜.显露肾脏, 显露肾囊肿。注意囊内液体色泽改变情况, 以电钩打开小孔, 使得囊液完全吸除, 提起囊壁, 应用电钩与肾实质边缘相距约5 mm位置环形电凝将囊壁予以切除, 采集囊壁送至病检处检查。注意囊壁中是否存在漏尿现象, 是否产生乳头样变化, 如有多个囊肿, 需进一步游离肾周脂肪, 去顶减压, 注意是否有出血现象。将吸引管头探至囊肿残壁内, 引入碘酒2 ml, 停留1 min吸除, 并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肾周脂肪填入囊肿残腔, 置入引流管, 拔除器械, 消除气腹, 缝合伤口包扎[1]。
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 以( x-±s)表示, 以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相比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3 讨论
单纯性肾囊肿处于肾囊性疾病首位, 其发病机理目前并未得到明确解释, 在任何年龄段均会出现, 超过2/3患者均在60岁以上年龄段;囊肿在很小时往往并未出现临床症状, 但是囊肿超过5 cm时会压迫到相邻正常组织, 且下极囊肿会对输尿管造成压迫导致梗阻、积液、感染、侧腹背部疼痛、囊内大出血、剧痛、高血压等症状发生。
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在对单纯性肾囊肿进行治疗时, 具有较为明显治疗效果, 可靠性高, 属于较为传统治疗措施, 能够减少囊肿体积, 解除压迫现象。但是此手术方法具有较大创伤性, 具有较高并发症几率, 住院时间增加。伴随临床医学技术发展进步, 腹腔镜手术得到较为广泛应用, 泌尿外科治疗也逐渐加以应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在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中具有较为明显效果, 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出血量减少, 恢复时间快, 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等[2]。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需注意详细了解肾囊肿实际位置, 内部解剖结构, 尤其术前需应用B超、CT等进行准确定位;避免未显露囊肿将受到损伤, 避免因切除不彻底导致复发, 所切除囊壁需予以送检, 避免漏查恶变旧情况。囊肿减压需彻底, 对于小囊肿、深层次囊肿均需清理[3]。
经本文研究发现,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盘健.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23(7):957.
[2] 王荣江.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80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8(4):327-328.
[3] 张达.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57例临床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6(5):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