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2014-04-09 10:15薛蕊苏庆义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升级方向

薛蕊 苏庆义

摘 要:中国的制造业主要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组成,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往往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环节)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突破外需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诸多制约因素的现实选择。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是“更高、更强、更好”,即技术含量更高、生产能力更强、产品质量更好。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方向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50-03

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涵

生产产品需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比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劳动相对较多,则该产品可以被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同理,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多,则该产品可以被称作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则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则为资本密集型产业。

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国之间进行产品内分工,不同国家在产品的不同环节进行生产。不同的环节需要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因此,尽管可能生产整个产品需要投入相对多的资本,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生产该产品的某一个环节却可能属于劳动密集型环节。

根据上述内涵,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产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则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中国往往进口这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零部件(中间品)进行加工组装生产最终品。加工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因此,虽然中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有很大比重,但是中国主要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为了便于分析,这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劳动力丰裕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坚持出口导向型战略。在这一背景下,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比如,2010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规模达到2.76万亿美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6.9%。第二产业主要由工业组成,工业主要由制造业组成,因此,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主要力量。

由于中国充分利用了劳动力禀赋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生产和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得益于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优势,中国从2000年左右开始大量生产资本密集型产业。上页表1列出了2010年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从上页表1可以看出,2010年,主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2.25%,资本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6.77%。二者合计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9.02%。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生产优势也反映到自身的出口上。据海关统计,2012年,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的20.4%。机电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的57.6%。二者合计占总出口的78%。

从生产的区域来讲,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沿海省市,中国的出口也主要依赖于这些省市。2012年,东部的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福建等7省市进出口值大约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80%。这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策优惠造成的。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里的传统产业主要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1.外部需求的下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经济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10年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是将世界经济拖入泥沼。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在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16%)。随后,2010年和2011年又强势反弹(出口增长分别是31.3%和20.3%)。但是,由于欧债危机始终不见好转,世界各国普遍复苏乏力,中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2012年,中国出口仅增长7.9%。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之一是收入弹性较高,受外部需求的影响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很容易受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可以降低中国出口的收入弹性,从而降低出口对外需的依赖,降低出口的波动性。

2.劳动力成本上涨

中国具有劳动力禀赋的优势,也即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意味着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这使得中国出口经历了高速增长。但是,近几年,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上升,出现了持续的“民工荒”。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刘易斯拐点”正在到来。其结果是,工人的工资成本不断上升。如安永咨询服务2012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五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平均工资提高了1倍还多。与此同时,China Briefing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最低工资是印度的2~3倍,若加上福利支出,该比例还要高。endprint

三、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吗

中国目前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升级也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根据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国的生产结构由该国的要素禀赋来决定。因此,当该国是劳动丰裕型国家时,该国将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将在国际上具有价格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开放型经济体而言,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将更容易积累资本。由于人口(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是有限的,而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时,资本的积累速度将会很快,因此,该国的资本和劳动之比将会慢慢提高,该国的资本也将会变得越来越丰裕。随着资本丰裕度的提高,该国将生产越来越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最终,该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顺利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理论上的分析如此,而且该理论确实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那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是否应该遵循这一路径呢?

我们认为,上述路径主要适合劳动人口少的国家或经济体,即小经济体,不适合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对于小经济体(如亚洲四小龙)而言,人口规模小,只需要积累适度规模的资本就可以变成资本丰裕型经济体,转而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它们可以在赶超发达经济体的同时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由于人口规模大,需要积累巨量的资本才能使自己变成资本丰裕型国家,这需要比小经济体更长的时间。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仍然难言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这意味着,大国经济体有可能在资本尚未变得丰裕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此时,经济增长停滞,资本积累止步不前,无法变成资本丰裕型国家。也就无法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自然升级。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更高、更强、更好”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能自然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那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技术含量更高、生产能力更强、产品质量更好。

对于大国而言,虽然还没成为资本丰裕型国家,但是应该在尚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前主动进行产业升级。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有利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时更好地积累资本,也有利于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注重长期性,应该从有利于提高长期福利的角度而非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的视角进行思考。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认为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思考能全面地反映产业的福利效应,即技术含量、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技术含量更高

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被称为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某个产品i的技术含量(TCi)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定义:

TCi=Yc

其中,EXic是c国i产业的出口额,EXc是c国的总出口额,Yc是c国的人均GDP。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技术含量往往较高。某国生产和出口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可以分别表示为:

PTCc=TCi和EXTCc=TCi

其中,Pic和Pc分别表示c国i产业的产值和c国的总产值。

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该产品的溢出效应和福利效应越高,越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现有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或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已能比肩发达国家,但是由于中国进口了大量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产品,因此,中国生产或出口产品的净技术含量并不高。为了提高自身生产和出口的净技术含量,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应该更加注重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或者,将生产转向技术含量高的环节。

2.生产能力更强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生产产品的生产效率,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或者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是指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未来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应对劳动力短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生产率。

3.产品质量更好

从某种程度来讲,产品质量代表了产品的差异性,因此也代表了企业的垄断力。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定价。对于同一种产品而言,质量越好,则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具有的垄断力越强,定价能力越强,产品价格越高。长久以来,中国企业主要依赖价格优势进行国际竞争,产品利润率低。而且,价格竞争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有必要提升所生产产品的质量。

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重视创新和人力资本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升级时,或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提升到技术含量高的环节时,创新和人力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或生产环节往往由发达国家生产,生产技术被发达国家垄断。比如许多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往往由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设计和生产,中国通过进口核心零部件来组装成最终品。核心零部件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但同时也难以设计和生产。为了减少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进口,提升中国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国应该鼓励创新,提升人力资本。

(二)提高产业生产率

提高产业生产率是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有效方法。产业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因此,这其实是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企业生产率有不同的政策措施。已有研究表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于一般贸易企业的生产率。因此,为了提升产业生产率,需要提升一般贸易企业在生产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同时,加工贸易企业一般是外资企业。为了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率,要注意政策引导,鼓励外资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

(三)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引导消费者购买高质量产品

对于企业而言,提升产品质量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和资金投入,而且面临风险。在外部需求旺盛的时期,企业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进行经营,没有动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应该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创造的倒逼机制,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使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意识和品牌意识,精益求精。对于产品质量信誉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和补贴。对于生产低产品质量的企业,坚决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 余淼杰.对外改革,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EB/OL].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No.C2012009,2012.

[2] 姚枝仲,田丰,苏庆义.中国出口的收入和价格弹性[J].世界经济,2010,(4):3-27.

[3] 姚洋,张晔.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8,(2):67-82.

[4] 聂辉华,邹肇芸.中国应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J].国际经济评论,2012,(6):124-135.

[5] 戴觅,余淼杰,Madhura Maitra.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纯出口企业的作用[EB/OL].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

No.C2011018,2010.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三、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吗

中国目前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升级也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根据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国的生产结构由该国的要素禀赋来决定。因此,当该国是劳动丰裕型国家时,该国将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将在国际上具有价格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开放型经济体而言,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将更容易积累资本。由于人口(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是有限的,而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时,资本的积累速度将会很快,因此,该国的资本和劳动之比将会慢慢提高,该国的资本也将会变得越来越丰裕。随着资本丰裕度的提高,该国将生产越来越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最终,该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顺利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理论上的分析如此,而且该理论确实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那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是否应该遵循这一路径呢?

我们认为,上述路径主要适合劳动人口少的国家或经济体,即小经济体,不适合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对于小经济体(如亚洲四小龙)而言,人口规模小,只需要积累适度规模的资本就可以变成资本丰裕型经济体,转而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它们可以在赶超发达经济体的同时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由于人口规模大,需要积累巨量的资本才能使自己变成资本丰裕型国家,这需要比小经济体更长的时间。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仍然难言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这意味着,大国经济体有可能在资本尚未变得丰裕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此时,经济增长停滞,资本积累止步不前,无法变成资本丰裕型国家。也就无法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自然升级。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更高、更强、更好”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能自然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那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技术含量更高、生产能力更强、产品质量更好。

对于大国而言,虽然还没成为资本丰裕型国家,但是应该在尚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前主动进行产业升级。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有利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时更好地积累资本,也有利于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注重长期性,应该从有利于提高长期福利的角度而非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的视角进行思考。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认为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思考能全面地反映产业的福利效应,即技术含量、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技术含量更高

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被称为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某个产品i的技术含量(TCi)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定义:

TCi=Yc

其中,EXic是c国i产业的出口额,EXc是c国的总出口额,Yc是c国的人均GDP。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技术含量往往较高。某国生产和出口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可以分别表示为:

PTCc=TCi和EXTCc=TCi

其中,Pic和Pc分别表示c国i产业的产值和c国的总产值。

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该产品的溢出效应和福利效应越高,越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现有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或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已能比肩发达国家,但是由于中国进口了大量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产品,因此,中国生产或出口产品的净技术含量并不高。为了提高自身生产和出口的净技术含量,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应该更加注重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或者,将生产转向技术含量高的环节。

2.生产能力更强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生产产品的生产效率,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或者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是指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未来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应对劳动力短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生产率。

3.产品质量更好

从某种程度来讲,产品质量代表了产品的差异性,因此也代表了企业的垄断力。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定价。对于同一种产品而言,质量越好,则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具有的垄断力越强,定价能力越强,产品价格越高。长久以来,中国企业主要依赖价格优势进行国际竞争,产品利润率低。而且,价格竞争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有必要提升所生产产品的质量。

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重视创新和人力资本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升级时,或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提升到技术含量高的环节时,创新和人力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或生产环节往往由发达国家生产,生产技术被发达国家垄断。比如许多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往往由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设计和生产,中国通过进口核心零部件来组装成最终品。核心零部件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但同时也难以设计和生产。为了减少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进口,提升中国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国应该鼓励创新,提升人力资本。

(二)提高产业生产率

提高产业生产率是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有效方法。产业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因此,这其实是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企业生产率有不同的政策措施。已有研究表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于一般贸易企业的生产率。因此,为了提升产业生产率,需要提升一般贸易企业在生产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同时,加工贸易企业一般是外资企业。为了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率,要注意政策引导,鼓励外资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

(三)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引导消费者购买高质量产品

对于企业而言,提升产品质量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和资金投入,而且面临风险。在外部需求旺盛的时期,企业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进行经营,没有动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应该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创造的倒逼机制,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使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意识和品牌意识,精益求精。对于产品质量信誉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和补贴。对于生产低产品质量的企业,坚决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 余淼杰.对外改革,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EB/OL].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No.C2012009,2012.

[2] 姚枝仲,田丰,苏庆义.中国出口的收入和价格弹性[J].世界经济,2010,(4):3-27.

[3] 姚洋,张晔.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8,(2):67-82.

[4] 聂辉华,邹肇芸.中国应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J].国际经济评论,2012,(6):124-135.

[5] 戴觅,余淼杰,Madhura Maitra.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纯出口企业的作用[EB/OL].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

No.C2011018,2010.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三、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吗

中国目前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升级也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根据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国的生产结构由该国的要素禀赋来决定。因此,当该国是劳动丰裕型国家时,该国将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将在国际上具有价格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开放型经济体而言,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将更容易积累资本。由于人口(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是有限的,而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时,资本的积累速度将会很快,因此,该国的资本和劳动之比将会慢慢提高,该国的资本也将会变得越来越丰裕。随着资本丰裕度的提高,该国将生产越来越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最终,该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顺利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理论上的分析如此,而且该理论确实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那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是否应该遵循这一路径呢?

我们认为,上述路径主要适合劳动人口少的国家或经济体,即小经济体,不适合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对于小经济体(如亚洲四小龙)而言,人口规模小,只需要积累适度规模的资本就可以变成资本丰裕型经济体,转而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它们可以在赶超发达经济体的同时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由于人口规模大,需要积累巨量的资本才能使自己变成资本丰裕型国家,这需要比小经济体更长的时间。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仍然难言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这意味着,大国经济体有可能在资本尚未变得丰裕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此时,经济增长停滞,资本积累止步不前,无法变成资本丰裕型国家。也就无法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自然升级。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更高、更强、更好”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能自然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那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技术含量更高、生产能力更强、产品质量更好。

对于大国而言,虽然还没成为资本丰裕型国家,但是应该在尚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前主动进行产业升级。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有利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时更好地积累资本,也有利于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注重长期性,应该从有利于提高长期福利的角度而非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的视角进行思考。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认为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思考能全面地反映产业的福利效应,即技术含量、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技术含量更高

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被称为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某个产品i的技术含量(TCi)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定义:

TCi=Yc

其中,EXic是c国i产业的出口额,EXc是c国的总出口额,Yc是c国的人均GDP。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技术含量往往较高。某国生产和出口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可以分别表示为:

PTCc=TCi和EXTCc=TCi

其中,Pic和Pc分别表示c国i产业的产值和c国的总产值。

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该产品的溢出效应和福利效应越高,越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现有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或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已能比肩发达国家,但是由于中国进口了大量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产品,因此,中国生产或出口产品的净技术含量并不高。为了提高自身生产和出口的净技术含量,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应该更加注重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或者,将生产转向技术含量高的环节。

2.生产能力更强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生产产品的生产效率,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或者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是指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未来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应对劳动力短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生产率。

3.产品质量更好

从某种程度来讲,产品质量代表了产品的差异性,因此也代表了企业的垄断力。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定价。对于同一种产品而言,质量越好,则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具有的垄断力越强,定价能力越强,产品价格越高。长久以来,中国企业主要依赖价格优势进行国际竞争,产品利润率低。而且,价格竞争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有必要提升所生产产品的质量。

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重视创新和人力资本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升级时,或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提升到技术含量高的环节时,创新和人力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或生产环节往往由发达国家生产,生产技术被发达国家垄断。比如许多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往往由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设计和生产,中国通过进口核心零部件来组装成最终品。核心零部件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但同时也难以设计和生产。为了减少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进口,提升中国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国应该鼓励创新,提升人力资本。

(二)提高产业生产率

提高产业生产率是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有效方法。产业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因此,这其实是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企业生产率有不同的政策措施。已有研究表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于一般贸易企业的生产率。因此,为了提升产业生产率,需要提升一般贸易企业在生产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同时,加工贸易企业一般是外资企业。为了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率,要注意政策引导,鼓励外资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

(三)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引导消费者购买高质量产品

对于企业而言,提升产品质量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和资金投入,而且面临风险。在外部需求旺盛的时期,企业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进行经营,没有动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应该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创造的倒逼机制,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使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意识和品牌意识,精益求精。对于产品质量信誉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和补贴。对于生产低产品质量的企业,坚决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 余淼杰.对外改革,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EB/OL].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No.C2012009,2012.

[2] 姚枝仲,田丰,苏庆义.中国出口的收入和价格弹性[J].世界经济,2010,(4):3-27.

[3] 姚洋,张晔.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8,(2):67-82.

[4] 聂辉华,邹肇芸.中国应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J].国际经济评论,2012,(6):124-135.

[5] 戴觅,余淼杰,Madhura Maitra.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纯出口企业的作用[EB/OL].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

No.C2011018,2010.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猜你喜欢
升级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充电桩乱战升级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