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014-04-09 05:25阿丽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分析

阿丽玛

【摘 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历史;能力;分析;思维

所谓分析,就是“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从整体事物的个别方面研究事物本质的方法。客观 事物是复杂矛盾的统一体,组成这个统一体的各个部分本来是相互联结的。为了认识该事物,就必须把各个部 分暂时地分解开来,分别地加以认识,从多方面和多种现象中发现构成该事物的基础和本质的东西。但是,单靠分析还不能形成对事物统一完整的认识,只有依靠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才能帮助深入分析事物的整体。掌握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于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下面谈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 培养材料分析能力的具体措施

1.1以趣引思,扬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风帆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对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是比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而要达到这种能力要求不能临时抱佛脚,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方法的不断积累。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乐于学习。尤其是高一学生正处于初、高中的过渡阶段,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从而树立自信心,扫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以我的教学案例为例:必修Ⅱ《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比较枯燥乏味,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关内容学生不易理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不失时机地运用了教材中的史料:“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在1929年危机爆发前,一个美国家庭如果想取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每年要有2000元的收入才行,但当年60%以上的美国家庭收入是达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句话,购买力跟不上商品产量。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可是工厂还在不停地生产。”然后提问“当时的工厂为什么不停地生产?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给学生抛出问题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并思考,最后由教师归纳经济大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样,使学生从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2运用史料,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能力

在教学上,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教会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需要积累的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处理材料、阐述历史和表达文字的能力。所以,在材料训练中,必须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兴趣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授之以渔,交给学生一把分析材料题的钥匙,从而提高其历史成绩。

例如:中学生对漫画兴趣颇浓,我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漫画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有一幅漫画,2009年某天上午,布朗先向国王请安,然后组织内阁会议,讨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中午,布朗发表电视讲话,阐述政府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鼓励民众树立信心;下午,议会集体讨论布朗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提案。

让学生根据漫画以及课本知识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布朗为什么要向国王请安?布朗为何要首先召开内阁会议、协调意见?内阁会议上布朗提出的处理建议能否得到议会的一致同意?内阁作出的集体意见为什么要由首相布朗向公众发布?如果议会否决了布朗的提案,从权力制衡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如果议会通过对布朗内阁的不信任案,布朗有几种选择?

漫画的出示,不但锻炼了学生动脑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高二、高三进一步的能力培养夯实了基础。

2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主要措施

2.1课堂讨论

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二战中“敦克尔克大撤退”,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交战双方的胜负,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大撤退就是大逃跑,打败了才逃跑呢,当然是英法联军的失败。”经过一番激励争论,加之老师的点拨,要从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化,用战略的长远的眼光来看此事。于是最终使同学们对此战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双方都有胜负,但德法西斯企图将英法联军主力消灭在法国的阴谋破产。英法为以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实力。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2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材料选自××文章或哪一年的谁的讲话,通过材料里边提供的时间、人物、事件来判断是课本中的哪一部分内容。第二步,联想课本中内容来解题。第三步,有的问题要弄清问什么,通过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经常找一些材料题,并逐渐地由易而难布置一些解析题,让学生练习。另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的基础上,上课尽可能增加课堂中材料容量,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电视等,使学生见多识广。

2.3通过练习提高能力

历史教学中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做,又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另外,总结归纳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对旧知识加工梳理,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所学内容提炼要点,找出规律,清理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清晰的印象。通过小结学习心得的方式进行这方面思维训练。

总之,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该从高一年级开始,立足于教材,以兴趣引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把兴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一定的方法,绝不能一蹴而就。当然,以上的观点可能并不成熟,因此,对于这一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君红.《高中历史教学需着重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J] .文理导航, 2014年第1期

[2]史绍振.《谈培养高中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思维分析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