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动学习与JSL课程的共通点考察——从“参加型学习”和“话题型JSL”的具体实例出发

2014-04-09 07:18顾晶姝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参与对话

顾晶姝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 215011)

引言

当今日语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里,有关日语文法现象的研究可谓日益充实壮大,诸如此类的论文著作可称多如牛毛.但是作为亲临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无论何时何地对教育法本身的研究也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教育界有人提出了“协同学习”的概念,并于1999年,在日本认知科学会上正式修改为“协动学习”.作为教育的实践者,越来越多的日语教师认识并体会到了“协动学习”的优势.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把“协动学习”的概念与“参加型学习”并驾齐驱,并将他们互相融合、渗透,形成了一种新的“协动学习”概念.

同时,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中国归国人员”、“难民及其家属”、“日本人配偶”等日语学习者的出现,JSL(Japa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学习者队伍逐渐壮大,并出现了JSL学习者多样化的现象.由此,JSL课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

那么,“协动学习”和“JSL课程”这两个看似并无关联的概念,两者在内涵与形式上究竟有何共通点,本研究将对此进行考察.

1 协动学习与参加型学习

关于协动学习的概念,首先要分析“协动”两字的意思.关于日语中“协动”的同音字“协同”、“共同”等表述,迄今为止日语教育协会还没有作出明确的统一.池田·舘岡在其著作中指出,无论表示成“协动”、“协同”、还是“共同”,协动学习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三要素——即“对等”、“对话”、“创造”[1].

作为与协动学习相关的概念,参加型学习也一度被一些学者所关注.参加型学习所指的是一种不由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传达,而是由学习者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的教育形式.参加型学习不仅着眼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善,更将重点转向社会活动的参与,使得学习者在社会活动中获得更好的表现,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杉泽指摘了关于参加型学习的几个关键词,比如“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对话”、“参与”等.

关于协动学习和参加型学习,最大的相通之处就在于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观众转变成演员,由听众转变成演奏者,意即“共同学习”是这两个理论的基奠和灵魂.所以很多学者在研究协动学习的时候,将参加型学习的具体实例作为参考.

2 JSL课程

近年来,日语学习者的人数呈现出大幅攀升的趋势.尤其是日本国内,随着“日裔后代”、“在日就劳人员”、“难民”、“日本人配偶者”等群体的增加,涌现出了大量的JSL学习者.据日本文化厅的调查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的JSL学习者人数为14772人,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攀升到84541人.至2007年,已达163670人,创历史最高[3].由此,面对如此庞大的JSL学习者,应根据职业、年龄等背景的多样性,调整课堂形式和内容,以求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而迄今为止的JSL课程还是主要针对孩童JSL学习者群体开设.JSL课程还根据孩童的不同背景和状况提出各种课程方案.JSL课程主要针对两类孩童:一,对于大多都具备了基础语言能力,并且达到了日常会话的日语水平的孩童.二,对于还处于日语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但是认知性的发展充分、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孩童.但无论哪一类,JSL课程始终旨在把教科书内容的学习优先于语言本身的学习,即更注重日语在实际运用中的能力.

3 协动学习与JSL课程的具体实例

首先,通过表1考察参加型学习的具体实例,由此分析考察协动学习的特征.

表1 参加型学习的课堂具体实例

从表中不难看出,参加型学习从以往的老师提问,学习者回答的形式,变成了学习者互相讨论,组成小组再进行回答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言之有物,更能吸取别人的观点,以此充实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打破了空洞的、无趣的传统式语法教学.在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锻炼了学习者将自己的观点通过日语表述出来的实际应用能力.可谓体现了“协作”、“共同”的特点.因此也可以作为协动学习的具体实例来分析.

其次,本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型JSL”课程进行分析.“话题型JSL”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形式,其流程是“体验、探求、发信”,在各个阶段教师给予学习者不同的帮助和指导[4].以下是“话题型 JSL”的课堂具体实例(见表2).

从“话题型JSL”的课堂实例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体验”中,学习者在体验阶段先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个阶段主要为启发式教育,没有限定的方向,在培养学习者发散性思维的同时导入话题.第二阶段“探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查阅网络资料的方法加以应用,同时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然后制作板报并发表,整个过程有利于循循善诱学习者,最后掌握这个话题的核心词汇,并互相听取对方的表达,同时审视自己的表达方式.第三阶段“发信”,将查阅的关于两个课题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最后在其他学习者面前发表自己整理的内容.不难看出,这种“话题型JSL”课堂形式的内涵与协动学习的核心精神“协同”、“共同”是相通的.

4 协动学习与JSL课程的共通点

通过比较上述的两个课堂具体实例,可以总结出以下的两个共通点.

4.1 关于教师的角色

无论是在“我的姓名”课堂实例中,还是在“教室的四角”课堂实例中,传统的课堂关系,即“教师——讲述者,学习者——听众”的关系被打破,转型成为“学习者——学习主体,教师——学习支援者”的关系.在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参加的课堂活动中,学习者自己对会话反复练习,对话题反复训练,也就是担当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扮演支援者的角色.在协动学习的概念里,教师也被称为“ファシリテーター”,意即“促进者”.无论在协动学习中,还是JSL课程中,教师都作为促进学习者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促进者,存在与课堂关系中,而不是课堂的主体——讲述者,存在于课堂中.综上,教师的角色在这两种教学模式当中都是相通的,即学习的“促进者”,促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进行.

表2 JSL课程的课堂具体实例

4.2 关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的两个具体实例中,学习者之间都有互相交流、学习的环节,这一点不同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在JSL课程关于“我的名字”的课堂活动中,学习者通过互相交流,了解别的国家关于名字的状况.在讨论话题的同时,加深对话题的理解,并在讨论中提高学习者对话题的兴趣.在协动学习的课堂实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判断移动到教室的四个角落,并且互相交谈选择这个答案的原因.即使在选择同一个答案的人中,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所以同组的学习者之间互相交流不仅是对自己观点的补充,也是开阔自己的思维,启发新的思考.

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该为学习者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亲临教育现场的教师们.在协动学习和JSL课程中,往往学习者的年龄层和背景都有很大的不同.协动学习的学习者主要是大学生、成人,这个群体往往学习主动性强,思维较活跃,态度较积极,配合度高.而JSL课程的学习者往往是年少者,甚至是孩童,这个群体相对集中力较弱,集中时间短,对于语言本身的掌握也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对于教师的提问和启发,可能只是回答只字片语,或者干脆不能作答.这种情况下,如何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启发他们对课题进行理解,并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情况做好不同的功课.而这也是在本研究中没有讨论到的,值得作为今后的课题进行探讨.

[1]冷丽敏.当今日本的日语教育发展动向——日语学习者多样化形势下的日语教育[J].日语教育研究,2011(1).

[2]佐藤郡衛·齋藤ひろみ·高木光太郎.小学校JSLカリキュラム「解説」[M].東京: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5.

[3]水谷信子.日本语の教室作业――プロ教师を目指すための12章[M].東京:アルク,2007.

[4]池田玲子·舘冈洋子.ぴあ·ラーニング入门――创造的な学びのデザインのために[M].東京:ひつじ书房,2007.

猜你喜欢
参与对话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