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的大量应用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带来诸多问题:如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甚至死亡;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医药费用增加;人体正常菌群平衡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耐药菌株的传播扩散,很多类型的感染已经面临无药可治的处境。以结核病为例,目前全球每年近2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菌耐药率逐年升高,不只是单耐药,多耐药、泛耐药以及全耐药菌株的比例更是显著上升。
对于耐药菌的防控,首先应在全球层面建立统一的协作机制。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建立全球性监控网络,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耐药问题。各国政府也应在政策制定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包括推行全面的药敏检测及备案制度,用以指导治疗、检测医院感染和流行病学研究。
其次,对于细菌耐药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必要的药物教育宣传,改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使用习惯,比如“抗菌药物=消炎药”,“抗菌药物可预防感染”,“广谱抗菌药物优于窄谱抗菌药物”,“新的比老的好”,“贵的比便宜的好”等。从而提高人们用药意识,提供信息以帮助人们规范用药。
再次,鼓励生物公司加大对抗菌药物新药的研发力度。由于抗菌药物研发周期长,而且一旦投入到临床使用,很快就会出现耐药性,利润空间也不容乐观,因此愿意投入时间和资金来开发抗菌药物的公司越来越少。据统计,抗菌药物的开发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小型制药公司,许多大型生物公司已开始从抗菌药物领域撤离。所以政府应该通过拓宽税收减免范围和程度,向开发高风险候选抗菌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资金资助,以引导和支持其对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最后,尽管现在已经发现几千种抗菌药物,很多科学家还在继续从自然界中筛选新的抗菌药物,或者对现有抗菌药物进行定向改造,也有很多实验室利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设计特异的小分子化合物来控制细菌感染。这些努力都很有必要,但还应在耐药菌控制方面探索新的策略,比如利用噬菌体来控制细菌感染。噬菌体可以特异性地感染并裂解一种或一群细菌,从而达到控制细菌感染的目的。20世纪初,噬菌体治疗曾取得过积极的治疗效果,但当抗菌药物出现后,人们渐渐失去了对噬菌体治疗的兴趣。随着耐药问题的日趋严重,利用噬菌体对细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感染进行防控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现在很多科学家正试图通过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宿主特异性的噬菌体,来对高危环境如医院等进行耐药菌的控制。在临床治疗上,特别是对一些严重耐药菌感染,也应探索新的对策。比如今年11月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人员用由健康志愿者粪便制成的胶囊对20名因艰难梭菌引起的严重腹泻病人进行治疗,发现服用这种大便药丸能在8周内使得病人的腹泻症状完全缓解。这也提示我们,对细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的感染不能简单依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而应是多种治疗策略的运用,以期达到消除细菌感染,同时控制耐药细菌的发展和传播。
随着全球进入到“后抗生素时代”,微生物的耐药问题日渐严重。虽然无药可治的日子还未到来,但如果各国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加紧筛选和研发新型抗菌药物以及制定新型抗菌策略,将有助于控制微生物的耐药问题,并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