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伯汉
(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政府,山东菏泽 274000)
关于菏泽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研究
段伯汉
(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政府,山东菏泽 274000)
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着眼山东大局和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菏泽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和已有产业基础等优势,积极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加快打造“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建成山东西部重要增长极和向中原地区辐射的桥头堡。
菏泽市;西部经济隆起带
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是山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着眼山东大局和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的重大举措,对经济欠发达的菏泽来讲,既是重大历史机遇,也是重大工作责任。菏泽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和已有产业基础等优势,积极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加快打造“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建成山东西部重要增长极和向中原地区辐射的桥头堡。
(一)建设科学发展和省际邻边经济高地
强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科技创新、人力资源五大支撑,突破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做强现代农业,做优新型工业,做大现代服务业,走质和量同步提高、好与快统筹兼顾、三次产业高度融合转型发展的路子,在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城乡统筹、生态优化、对外开放和社会发展方面领跑苏北、皖北和豫东等周边各市,经济总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态环境改善等居周边各市前列,努力将菏泽建成科学发展和省际邻边经济高地,以加快隆起、探索边界经济发展经验。
(二)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特色突出、市场空间广阔的优势,以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为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园区带动、合作拉动、区域联动,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延伸产业链、价值链,高水平建设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基地,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隆起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建设高素质劳动力富集地带
释放人力资源优势和潜力,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大财政补贴、投资等方面支持力度,突出抓好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建设,重点实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两大工程,加快培育专业性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把菏泽建成区域性高技能实用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为加快隆起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四)建设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强化产业西移、中原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及经济纽带功能,抓好公路、铁路、航道和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路网完善、衔接高效、管理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把菏泽建设成为西部经济隆起带上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成为山东向中原地区辐射的桥头堡。
(一)政策优势比较明显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着力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特别是新一届政府着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确保实体经济平稳发展。省委省政府支持菏泽科学发展20条政策深入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的启动实施,再加之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相关政策,政策的叠加效应逐步增强,这为菏泽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打造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具有丰富的基础资源
菏泽预测煤炭地质储量280多亿吨,已探明的巨野煤田地质储量50多亿吨,已进入开发利用阶段;预测含油区内石油资源量约20多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500~3000亿立方米,已进入综合开发阶段;预测境内盐矿300~400多亿吨、铁矿14亿吨,已进入资源勘探阶段。菏泽还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畜牧业、速生林、瓜果蔬菜和花卉等生产基地,这为菏泽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打造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提供了强力的资源支持。
(三)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
菏泽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培育了位居中国500强第251位的东明石化、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456位和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第71位的玉皇化工、位居全国中药企业第一位的步长制药、促进剂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球同行业第一位的尚舜化工、橡胶防老剂及中间体RT培司规模全球最大的凯雷圣奥化工、消毒剂产量全国第一的华意化工、位居中国变压器行业十强企业第3位的达驰电气、散热器精密铜带箔产销规模亚洲最大的广源铜带、色纱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百隆纺织、条柳编出口量全国第一位的曹普工艺等一批初具规模且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巨野煤炭化工物流等10大物流园区、中国牡丹商贸城等10大专业批发市场、国贸中心等10大城市综合体和水浒文化旅游景区等10大旅游景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这为菏泽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打造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基础交通条件已具备
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与连接东西的新石铁路在菏泽“十”字交汇;已建成的日兰、济广、菏东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德商、东新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的菏鱼、东濮、济祁高速公路在菏泽形成“米”字型框架;6条国道和14条省道在境内通过,是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连接京杭大运河的洙水河航道工程已具备通航条件;目前,路网完善、衔接高效、管理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为菏泽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打造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提供了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五)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菏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过渡地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京九产业带和陆桥产业带的连接点。菏泽兼得东中部发展之利,既可引进和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又可依托周边及沿海庞大的市场实现产业规模化。并且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菏泽的洼地效应逐渐增强。周边区域人口众多,方圆200公里人口达6000万人以上,消费升级和市场开拓空间较大,这为菏泽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打造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菏泽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路网仍不完善,沟通城际、连通区域的高速公路亟需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里程长、任务重;县乡公路多数超期服役,筹集改造资金压力大;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内河航运建设任务艰巨;目前仍无机场、无动车、无高铁通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菏泽多年来由于大学少、科研单位少、企业研发平台少、政府投入不足,致使专业人才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弱,缺少产业结构升级必需的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储备,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制约了高技术、高加工度、高附加值行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生产。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和1.17个百分点。迅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菏泽经济发展面临的更为严峻和深层次的挑战。
(三)土地资源约束趋紧
目前菏泽人均耕地1.3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2亩。耕地占全市区域面积的比例达68%,且大多为基本农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在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发展与土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所有经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资源。菏泽作为人口密集区域,能否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环境硬约束加大
由于菏泽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低,环境容量基数较小,重化工产业、资源型产业和高能耗产业等比重较大,环境容量需求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而国家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能源消费总量等实行总量控制,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凸显。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量大,水资源保护任务重,生态保护投入不足,人口持续增加等,进一步加大了环境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五)区域竞争压力加大
近年来,苏、豫、皖三省各自出台支持省内边界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河南实施了“郑汴一体化”战略,江苏出台了助推苏北发展的“十条新政”,安徽出台“十条意见”促皖北崛起,这些政策连续性好、力度大、操作性强,推动了周边市的强劲发展。近几年,周边各市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菏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仅为6.3%,居全省第十三位,与周边9市相比虽然总量居第二位,但增幅列末位,造成菏泽在产业环境、招商引资和发展速度等方面面临的区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一)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理念,主攻大产业,培植大集团,壮大中小企业,努力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以高端产业、终端产品、集约发展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突出高端化、集聚化和系列化的特点,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培育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突出抓好赵楼综合利用电厂、九为医药孵化器和尧舜牡丹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大型综合能源化工基地、鲁西经济隆起带上最大的现代生物医药基地、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机电制造产业基地,山东省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切实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特点,引导社会资源将技术改造重点聚焦到提升质量、改善装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来,重点突破化工、纺织、食品等重点行业发展瓶颈,推动特色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和顺应市场需求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重点抓好玉皇化工异丁烷脱氢、步长中药工业园、山东兴驰高压开关等一批大项目建设,努力把东明石化、玉皇化工、步长制药、达驰电器等大型企业集团培育成为实力较强的跨区域公司。
(二)加快推进服务业扩量提质
以生产生活配送物流为中心,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重点抓好10大物流园区、10大专业批发市场和10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努力抓好毅德新城、义乌小商品城和汽车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保税港区和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园区等一批大项目建设;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理念,依托交通集团等重点物流企业,按照供应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大力构建第三方物流市场体系。围绕打造“花城水邑林海”等地方特色,切实搞好水浒文化、黄河风光和红色经典等旅游线路建设;加快推进牡丹旅游景区等10大旅游景区建设;切实搞好陶朱公文化园、老子文化风景区、孙膑文化产业区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产业,努力打造山东与中原旅游一体化的节点城市。加快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稳步发展综合类、衍生类金融服务,构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加快农村商业银行试点步伐,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区联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研究出台民间融资规范管理的意见等,依法科学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同时,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农村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及家庭服务业、职业培训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等,全面提升服务业的规模、档次和水平。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菏泽市区要扩大容量,壮大规模和经济实力,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新区、环境优美宜居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方式,因地制宜发展都市辐射型、资源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特色经济。乡镇要充分发挥上接城市、下联农村的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认真落实促进30个省、市重点镇发展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向小城市发展。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就近就业、农村环境改善。
(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重点抓好8个产能任务县粮食产能建设,切实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和综合开发,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30亿斤以上。着力抓好瘦肉型猪、肉羊、林下养禽等产业,继续搞好芦笋、山药、大蒜、棉花、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打造特色经济发展示范区。突出抓好100万亩油用牡丹和观赏牡丹等基地建设,促进牡丹产业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食用菌、新材料应用、工艺美术、旅游观光等众多领域延伸。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集约化经营。依托大型批发市场、骨干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推进菜园集、刘楼、雷泽等14座平原水库建设,加快推进闫潭、谢寨、苏泗庄等4大灌区施工进度,努力提高灌溉能力。大力推广小麦玉米收种、秸秆综合利用和化肥深施等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力争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82%以上。
(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要重点抓好黄河故道、黄河滩区、赵王河等湿地保护,突出抓好水源地、涵养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水系绿化、干线公路绿化和城乡绿化工程,突出抓好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等工程,打造精品园林城市。完善节能预警调控机制,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实行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增长。实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突出抓好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等工程建设,努力使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严格实行投资强度控制标准,新上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积极挖潜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土地,利用增减挂钩和土地综合整治等多种形式,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牢固树立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理念,加快推进牡丹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建设,探索循环经济的模式和经验,促进资源节约和降低消耗。积极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态农业;建设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积极引导发展生态城市、资源节约型城市。
(六)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按照中央关于“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民生实事,切实让广大群众更多的享受到发展成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机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提高救治水平和供给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和健康水平。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和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要求,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网络化、便捷化和综合配套水平,为促进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提供支撑条件。加快推进德商高速、东新高速菏泽段建设,努力打通南北、东西两大通道;加快推进岚山至菏泽、济南至祁门等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积极搞好濮阳至民权菏泽段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重点抓好国道105、国道220等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着力提升公路通达能力。加快京九客运专线山东段规划建设,积极争取曲阜经济宁、菏泽至兰考、郑州客运专线建设,尽快形成1小时生活圈;同时搞好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重点企业专用线建设,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能力。着力抓好洙水河航道一期工程通航,尽快连通京杭运河;积极推进菏泽新万福河、郓城新河、郓巨河等航道开工建设,并加快菏泽航运港建设,努力提升航道综合通航能力。积极推进菏泽机场规划建设,力争早日竣工通航,尽快形成路网完善、衔接高效、管理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努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按照“集群化、高端化、集约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思路,支持14个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高点规划,顶层设计,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的道路、供电、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金融、物流、居住等服务设施,增强重特大项目落地承载能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园区的产业层次和水平;在园区内划出专门区域,引进高端企业、知名研发机构等,规划建设功能园区、科技园区,整建制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引导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集聚,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后续项目补足、补强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特色产业园区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建立健全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各县区工业园区合作共建,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积极推动市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尽快理顺高新区管理体制,出台扶持发展政策,加快把市开发区和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高地、引领全市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
(三)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政府资金引导、企业投资主体、风投资金拉动、金融资本支持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政策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创新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从产品设计研发到制造、营销、服务,先行策划制定并同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核心知识产权的创造和相关知识产权系统的集聚,使优秀创新成果成为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加快推进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企业技术创新专项等,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支持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自建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中试基地等高端技术创新平台。突出抓好市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本地企业家高端培养,每年选送一批优秀企业家到著名院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研修。
(四)全力抓好大项目建设
按照“续建项目抓投产、在建项目抓推进、开工项目抓保障、前期项目抓落地”的原则,健全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每年重点抓好100个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50个竣工投产。突出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技术改造等大项目的引领作用,高标准储备一批大项目,确保有政策机遇和投资意向时,拿得出、用得上、不断档。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入、培植新的增长点、提升发展水平的根本措施,依托我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延伸、企业配套、产业聚集,每年策划论证一批对外合作项目,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头企业,不断拓宽招商领域、提高招商质量,确保每年每县区至少要引进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同时,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支持菏泽发展的政策,努力搞好政策性资金争取;强化政银企合作,完善银企对接资金落实工作考核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极做好企业上市、企业债券和城投债券的组织、争取和发行等工作,多渠道破解资金瓶颈。
(五)强化各项政策的落实
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的实施,将对菏泽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条件、注入新的活力、拓展新的空间;再加之省委、省政府支持菏泽发展的20条政策以及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崛起的政策,政策的叠加效应将更加明显。对于这些政策,尤其是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中的“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民生保障政策、扶贫开发政策”等,我们将从中找机遇、找项目、找抓手,对其一条条研究,一项项梳理,一件件落实,特别要围绕部门的职责逐条研究吃透内涵,明确争取的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政策效能。明确落实政策的牵头部门,并把责任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落实到责任人,确保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各责任部门要积极协作、搞好配合,努力形成政策落实的工作合力。把落实政策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责任部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工作政绩的重要内容,确保把政策争取落实到最大限度。
(六)下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实施富有活力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工作环境、公开平等的市场环境、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严格落实各项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和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落实鼓励支持民营投资的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发展新格局。加快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物流、金融、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硬件建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城市开发建设机制,统筹处理好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为城镇化建设破除障碍。实施“阳光行政”工程,推进诚信政府建设,通过科学的服务机制、快捷的服务方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设“效能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努力为投资者提供高效、周到、优质的服务,提升政府形象。
(一)支持菏泽搞好扶贫开发
目前,菏泽贫困人口仍有110多万人,一些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增收难等问题十分突出,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因灾因病致贫现象严重。若实现到2015年全市717个省、市重点贫困村全部扶持一遍,基本实现“五通”、“十有”,90%以上的扶贫对象收入实现三年翻番的目标,在我市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体系的同时,仍需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请省委省政府尽快落实“支持菏泽市参照执行省对沂蒙革命老区预算内投资等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投向上给予倾斜。
(二)支持菏泽发展牡丹产业化
牡丹产业化是以油用牡丹为主,逐步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食用菌、新材料应用、工艺美术、旅游观光等方向延伸的产业。2011年3月国家卫生部发布公告,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进入食用油行列,油用牡丹生产引起各地的重视。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尧舜牡丹产业园视察;3月,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4月中旬,国家林业局在菏泽召开油用牡丹发展专题会议,认为牡丹籽油作为木本油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空间。目前牡丹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2013年底,全市牡丹面积已达46万亩,已成为世界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栽培中心和生产、科研、加工、出口基地。我市拟发挥牡丹资源优势,推进牡丹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发展。到2016年,牡丹种植基地发展到百万亩以上,培育打造成千亿级牡丹产业。请省委省政府将菏泽牡丹产业化纳入到国家有关发展规划,在帮助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安排省资金支持。
(三)帮助菏泽打造产业高地
近年来,菏泽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机电制造、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商贸物流等五大优势产业。最近市委市政府确定将这五个产业做大做强,培育成主导产业。请省委省政府重点帮助菏泽培育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机电制造、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商贸物流五大产业,使之成为周边地区的产业高地。并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实施中,在资金安排、高级别立项以及生产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中央、省有关专项资金和省基本建设基金安排上对菏泽重点倾斜。
(四)支持菏泽搞好铁路建设
一是协调推进曲阜东经菏泽至兰考铁路客运专线项目。该项目途径曲阜、菏泽、兰考三市,山东段铺轨长度预计200公里,建设嘉祥、巨野、菏泽等车站,预计总投资220亿元,目前正在策划推进当中。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可拓宽鲁西地区与中西部、山东东部城市的联系渠道,不仅对菏泽打造科学发展高地和建设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至关重要,而且对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乃至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省委省政府对该项目给予关注、支持,帮助加快推进项目规划建设进度,力争早立项、早开工、早运行,早日发挥效益。二是支持菏徐铁路项目建设。该项目全长90余公里,总投资30亿元,二级货运铁路。目前,该项目江苏段已修至首羡站,距单县边界四公里,请省委省政府在项目批复、资金拨付等方面给予支持。
(编辑:董蕾)
F207
B
2095-7238(2014)05-0008-07
10.3969/J.ISSN.2095-7238.2014.05.003
2014-04-10
作者系山东省菏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