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创新构建新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4-04-09 12:21:12
实事求是 2014年5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服务建设

刘 颖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文化学教研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文化

推动文化创新构建新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刘 颖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文化学教研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文化创新的社会实践性、继承稳定性、超越突破性与动态发展性的四大特性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推动文化创新对于新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重大意义,要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法律法 规的创新来构建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疆 文化创新 现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自治区八次党代会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新疆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要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覆盖全疆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下一阶段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笔者认为,推进文化创新是构建新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创新

1.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更加明确了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6月政治局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提出要“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全面部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七大的召开进一步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与发展,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的全面启动是从1998年开始的广播电视“村村通”以及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一系列的文化惠民工程开始的,已历经15年,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渐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对理论政策层面十年来的探讨完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五年的实践的成果,“现代”二字为我党下一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而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则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政策制度的保障。

2.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确了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并在创新中赋予文化以新的社会内容与时代精神,使其不断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文化创新在文化建设领域中的内涵包括理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以及政策法规的创新。其中,理念的创新是灵魂,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保障,管理的创新是关键,政策法规的创新是抓手。

二、文化创新的特性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

1.文化创新的社会实践性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动力和源泉。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文化创新产生于客观实际的需要,产生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促进了认识的深化,实现了文化的创新。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原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的,是对文化惠民工程以及群众活动实践基础的完善,是总结和提升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创造性实践,它同时也不断为文化创新开掘不竭的源泉。

2.文化创新的继承稳定性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前提。继承和改造民族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深厚基石,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创新的前提是继承,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结果。文化创新就是要以继承为起点,以适应时代为特点,通过内在的运行机制更新创新使其得到不断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也不是脱离传统、脱离原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空中楼阁,除了构建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满足人民群众普适性的要求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重视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区域特色文化服务。

3.文化创新的超越突破性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核心和关键。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超越,在于突破。文化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破与立相统一的过程。“破”是对过时的或错误的观念和做法的否定和扬弃;“立”则是对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的新理念的创立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对旧观念旧做法的否定和怀疑,进一步发展到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进而突破和超越,并进行创新。

4.文化创新的动态发展性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历史必然和时代要求。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静态僵死的文化是没有任何出路的,动态发展才会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文化创新,就是文化的更新,创造和改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高新科技,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更加要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有符合时代特点的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要有现代的服务理念,现代的服务方式以及现代的公共文化的服务内容。

三、推动文化创新,构建新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现路径

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基础薄弱的旧格局有了很大改变。自治区开展了文化建设先进县、基层文化建设年等活动;克拉玛依市雅典娜社区“六点钟学校”荣获文化部“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称号;博州温泉县特色乡镇文化站建设、精河县基层文化网格建设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理念;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采取“局管站用”的办法管理使用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哈密伊吾县实行“一村一月一活动补助1000元”;和田地区于田县、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州尉犁县、克州阿克陶县等地通过强化文化服务淡化农村宗教氛围等都是文化创新的成果,但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存在投入不足,文化活动经费短缺、文化队伍人员匮乏、农村文化阵地重建轻管,功能发挥不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不够均衡,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创新不足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仍有差距,要实现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就必须推进文化创新。

1.理念创新。没有意识的飞跃就没有行动的指南。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维护公民文化权利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现代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要在重视经济建设,经济指标的同时,还要重视文化建设、重视人文指标。特别是基层,虽然县乡政府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保障性措施未能得到完全落实。

二是政府必须转变观念,明确政府在提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承担的责任,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为主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

三是明确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底为谁服务。服务的对象或客体要由抽象到具体,由部分到全体,特别是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信教群众、农民工、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四要明确政府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责任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社会力量、社会资本都可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

2.制度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一是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站、室的建设活动场地不达标,布局、结构、规模不合理,部分乡镇文化站等活动场所被挤占等问题要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包联社区单位的整体优势,充分挖掘社区各类文化资源,变社区文化建设“独角戏”为“大合唱”,做到“资源共享、机制共创、责任共担、活动共办”。

二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精河县吸纳民间资本,市场化运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山头敖包景区,面向公众有偿开放,接待游客和观众12000多人次,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了潜在的文化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为今后借助这一方式开发建设文化设施,推动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取得了成功的试点经验。被誉为文化大镇的沙湾县柳毛湾镇摸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赞助、农民主演、市场运作”的文化建设模式。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要进行人才机制的创新。认真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自治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编制标准和比例,逐步解决人员兼职过多、业务不精等人才短缺和素质偏低的问题;优化文化人才政策,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提高从业人员工资待遇,稳定基层工作队伍,吸引更多优秀的具有相应专业或经历的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引导专业文艺院团二线演员或改革分流人员到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工作;逐步健全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网络,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育和发展文化专业人才、业余演出队、文化中心户、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等,做到每个村、社区都能有文化活动骨干和文化活动组织者。

3.管理创新。一是要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目前新疆的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尚没有全面推开,但要使文化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增加营运弹性,提高营运效果和透明度,就要逐步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部门,建立现代图书馆、博物馆等管理体制,使业务推动更讲究效能。

二是要明确政府“管文化”而不是“办文化”的职能,转变重建轻管,重活动轻服务的现状。在供给形式上,要逐渐实现从运动式走向制度化,从舞台化走向常态化的转变,把日常活动与节点文化活动相结合;阵地式与流动性文化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的作用,发挥电影流动车、科普活动宣传车、图书阅览流动车的作用,使其进村入户,为群众提供快捷便利的文化服务;坚持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对民间艺人生活上给予照顾、工作上给予支持,开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鼓励支持年轻人学习;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用现代文化理念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淡化宗教氛围,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与淡化宗教氛围的作用。

三是要着力于公共文化功能发挥,建立系统化、长效化的运行保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和服务管理机制,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在文化服务的内容上,要从为“上”的服务原则转变为为“下”的服务原则,从“自上而下的送文化”到“自下而上的种文化”,从单一匮乏向多元丰富转变,从注重物质的给予向注重情感的传递转变,从趋同性向特色性转变,实现村村有特色,乡乡有品牌,从传统文化建设向数字化智能文化建设转变。保证在惠民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以群众的评价为导向,对其成效进行检验,反馈并改进完善。

四是要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投资、捐助公益文化设施,形成多元互补、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格局。库车县在政策、资金、技术上扶持民间文化活动的发展,县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拿出20多万元对乡镇文化站进行考核奖励,并为民间艺人发放补贴,扶持当地群众性演出团体的发展。县文艺演出团体除配合县上开展广场文艺演出外,还积极探索文企联姻、市场化运作新途径,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样化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这些都是对多元互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4.政策法律法规创新。一是要加快文化立法步伐,探索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推动文化建设法制化。中央有关文件规定,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目前虽然各级政府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总量偏少,且投资主体单一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基层,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补助标准未考虑到各站规模、服务人群、工作绩效等差异,一律为每年5万元,不利于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有些地方政府把本该由本级财政承担的基本运行经费从补助经费中冲抵,影响了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效益。因此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要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不适宜一刀切,要规范化法制化。

二是要加快研究制定一套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日常管理及使用,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目前,新疆很多县乡都主要是依靠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但没有形成系统化、长效化的服务管理机制,因此必须加快研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步伐。

三是要以政策法规的形式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各级绩效考核和精神文明创建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的主体要由从政府职能部门的自我考核到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客体要全面,除文化设施、重大文化项目外,还要有行业协会、管理部门等,涵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与组织;考核要有重点,即对硬件设施的运行和活动经费的保障、专兼职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发挥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要建立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程序、考核标准、考核方法。

[1] 祁述裕,窦维平.文化建设案例集:第四辑[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 刘淑兰.政府创新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02).

[3] 许敏.文化管理创新的路径透析[J].管理,2011(10).

[4] 崔旭.着力解决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四因素”[N].光明日报,2013-11-20

[5] 创新:破解文化发展难题的关键[N].中国文化报,2006-07-11.

[6] 祁述裕.文化管理概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李月明

G127.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4.05.19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服务建设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 08:55:18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