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研究

2014-04-09 07:15汤长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监理信息化

汤长胜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会计系,安徽 合肥 231131)

信息化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会计信息化得到充分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会计的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使决策者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会计信息化就是把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信息的有机过程①杜美杰:《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3-106页。。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不仅要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还要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审计制度,这也将带来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改革开放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也带来了高效的信息化管理。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多数企业都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内部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通过管理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信息化经历了相应的发展历程。在60年代主要施行物料需求计划 (时段式MRP),用于采购管理和库存计划,利用物料清单、库存数据和主生产计划计算物料的需求。物料需求计划仅说明需求,没有说明可能,仅说明计划要求,没有说明计划的执行结果。70年代在MRP的基础上集成了粗能力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和采购作业,构成了封闭的循环体系。物料需求计划仍不能说明执行结果为企业带来什么效益,是否符合企业总体目标。80年代在闭环MRP的基础上,集成了财务、供销链管理和制造系统,构成了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运算效率低,不能满足实时应答。它是按管理功能开发设计的,不适应业务流程变化的需求而做灵活调整。它是以面向企业内部业务为主,不适应管理整个供需链的需求。90年代采用了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施行了企业资源计划(ERP),支持多种制造类型和混合制造,集成更多功能模块,包括供销链,集成了供应、制造和销售流程,系统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其应用也扩展到电信、石油、金融等非制造行业。但在执行过程中不清楚是否偏离战略目标。2000年后采用商业智能技术和多维数据库,将企业业务和财务数据集成后,做精细化加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企业绩效管理 (ERP+ EPM)。基于IT的计算环境和网络技术平台促使新一代企业信息系统的产生,企业可以租用网上公用信息系统,如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模式、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①曹立明:《论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第9期,第113-115页。。IT的技术特性在与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新型业务模式相结合后,充分显示出优势,从长远看,IT与ERP紧密结合,将从网上管理业务数据发展到直接开办网上业务。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1、全面性。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在会计理论、实务、管理、教育等众多领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运用。

2、集成性。会计信息化要实现信息间的共享,就要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关系人的信息网络,集成数据信息资源。所有原始数据只要输入该信息网络,就能实现数据的共享,既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又做到资源的多次利用。

3、实时性。集成的数据能实时传送到系统中,会计处理模块就会迅速对数据进行操作,动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这种实时、动态的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使得会计信息也能实时、动态地发布和利用,便于信息的使用者迅速做出正确的决断。

4、渐进性。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是建立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使会计操作者降低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接着是传统会计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适应,实现会计管理的信息化,使更多的会计人员有精力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最后是会计模式的重构,形成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使企业财务、业务及管理一体化,实现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支持信息化在内的会计信息化。

二、会计信息化进程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

会计信息化涉及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这不仅仅是纯技术上的问题。部门责权利的重新分配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等,都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并需要进行顶层的设计。很多人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把计算机作为处理会计工作的工具,就出现了“会计电算化”或“电脑会计”的称呼。在软件系统的开发上,由于缺乏系统分析,开发公司不顾企业现状,盲目求全,期望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解决企业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最终的产品高投入低成效,得不到普及。

(二)缺乏共享意识

在信息的使用中,不同部门长期形成的局部意识阻碍了信息的共享使用,使信息长期搁置,造成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而且很难消除。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要有效地控制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只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是不够的。只有企业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的信息化。但是,由于一些企业管理意识不到位,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等原因,不能实现管理一体化,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三)缺乏专业人员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企业管理系统,不是简单的会计核算软件操作。会计信息化注重整个企业资源的整合,它将业务、管理过程与财务数据相关联,这需要企业所有相关部门的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对直接操作者的要求很高,需要掌握会计、管理、计算机及单位业务流程等技能,其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状况。目前大多的会计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化思维的培养,对信息技术下的会计理念了解不多,综合素质不高,造成了知识的不全面、不均衡、不系统。虽然社会上也组织各种培训,但因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短缺,以及受培训内容及个人基础的影响,在运用会计信息系统时往往不能全面理解,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对商业化会计软件不能充分了解,邀请的专家评审又很难信赖,盲目采购信息化软件造成不能很好利用的遗憾。

(四)缺乏安全保障

企业除了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外,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也逐渐增多。网络环境下,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财务信息借助网络的传递完成,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复存在,会计信息会很容易因失窃、失真或被毁损而导致决策的不正确。也会产生对系统非法访问、未经授权拷贝、黑客或病毒的入侵等,使会计信息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害,从而影响信息使用的质量和效果。如果内部控制不严,极易造成信息滥用和泄密,这是任何一家单位都会担心的问题。可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是实现财务数据共享的障碍。因此,需要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其采取有效的审计,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①王强:《浅析加快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8期,第93-94页。。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对策

(一)制订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

坚持全面推进与稳步实施会计信息化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各级财政机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外,还必须由广大会计人员和社会经济单位认真落实。财政部已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税务总局等共同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协调机制和智力支持。财政部已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助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信息化发展中,重点要夯实会计基础工件规范信息化这个基础,把握财务报告与内控评价信息化这两个关键,启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这三驾马车,打造会计理论研究、会计信息化平台构建、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信息化产业发展四个支撑②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会计研究》2009年第6期,第3-10页。。在这个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注意缩小数字鸿沟,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

(二)强化企业资源一体化观念,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企业资源一体化思想建立的新型企业管理体系,发展会计信息化,理顺企业业务流程是关键。只有全面掌握企业的业务走向,才能合理地、灵活地设置适合本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

信息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将企业业务流程、内控理念、审计点设置等以系统的信息一体化加以整合,来分析和设计企业信息系统,从而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控制流和审计线索达到统一,尽可能减少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盲目性。只有坚持一体化的思想,才能进行顶层设计、全面整合企业资源,随时为各部门提供所需信息,达到信息化所要追寻的结果。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体化的实施。信息化建设是管理与IT技术的结合,管理是核心和基础,IT技术是工具和手段。企业要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要推动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开展项目的具体工作,一般由咨询顾问、关键业务人员和有经验的IT管理人员组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制定明确可行的项目目标和范围,避免造成浪费和重复劳动。信息化建设要经过深入的调研,不能一味地照搬,先进的理论只能指导而不能套用,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对企业需求进行提炼,开展一体化的顶层设计。

(三)加快培养会计复合型人才,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理机制

鉴于目前各单位会计系统操作人员的特点,结合系统操作岗位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在进行会计人员培养或继续教育时,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针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的不同工作岗位,要求他们参加不同内容的培训。通过外部加压来加快培养力度,将其中一部分有条件的人培养成为新型复合会计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会计管理部门要把会计信息化列入会计学历教育或者将其列入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范围,迫使会计从业者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可通过建立培训中心,抓好在职会计人员信息化的轮训或系统人员的会计培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岗位能力运用,激励他们敢于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不断丰富工作经验,保质保量培训实用人才。加大对综合实力好的财经院校所开设会计信息化专业的扶持,按信息系统的思维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组织教学,保证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开展。同时,通过职称评审督促单位会计信息化人员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缺少专门的监理机制。系统软件使用者由于不具备科学评价会计信息系统适用性的能力,而系统软件开发者对后期无偿的咨询、维护不愿投入过多精力,造成软件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故障难以排除等问题。企业邀请专家及咨询公司进行论证时,由于缺少相关约束,对软件的评审流于形式,可信赖度低。通过引入具有专业技术的监理中介,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的成功实施。监理中介能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这将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监理中介应是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技术机构,实行资格评定制度。专管部门要对监理机构和人员分别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对监理人员实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际关系,要办事公正,能听取不同的意见,敬业爱岗并有充沛的工作精力。监理中介针对系统开发的软件组织监理人员成立监理组。监理组是受投资方委托进行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投资方。监理人员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从事软件开发的监理,该准则包括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工程建设的招标书、答标书和合同等其他有关规定。监理人员要十分注重系统分析,保证系统质量,可根据单位的要求参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咨询、招投标工作,以第三方身份参与系统建设的质量控制。监理人员通过自己丰富的IT知识和工作经验,在尊重开发方技术风格的基础上,参考ISO9000的要求,进行工程质量控制。这样可以极大地化解工程中的风险,保证工程按时按量完成,既确保了投资方的利益又有力地支持了建设方的工作。

(四)推进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强信息化内控的审计点设置

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了会计信息安全和真实缺乏应有的保障,阻碍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保障会计信息安全,防止黑客、病毒、系统漏洞等的危害,要做好信息加密技术、容错技术、密码加密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加强云计算(cloudcomputing)等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改进会计信息控制技术和业务流程,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把云计算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可助推企业信息化建设,减少企业整体投入,从而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门槛和风险。用户将各种数据通过网络保存在远端的云存储平台上,利用计算资源能更方便快捷地进行财务应用部署,动态地调整企业会计软件资源,满足企业远程报账、报告、审计和纳税功能的需要。云计算在具体使用中还要解决会计数据隐私保护及信息安全性问题,克服用户传统观念和使用习惯,打破网络带宽传输速度的瓶颈,避免频繁的数据存取和海量的数据交换造成的数据延时和网络拥塞。

为更好地配套支持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满足信息使用者尝试分析的需求,会计司推进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的分类标准建设,使计算机能够自动识别、处理会计信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在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时,要考虑如何将各种控制过程嵌入到业务流和信息流中。为了确保和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加强信息化内控的审计点设置,开展对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内控制度的审计,将企业管理系统和业务执行系统融为一体,对业务处理和信息处理进行集成,使会计信息系统由部门级系统升格为企业级系统,以最终达到安全、可靠、有效的应用。会计信息化除了需要建立健全信息控制系统,保证信息系统的控制及有效执行外,还要通过审计活动审查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及其执行情况,通过审计活动来发现信息系统本身及其控制环节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与完善。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监理信息化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