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兰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5)
公安院校大学生文化软实力培育初探
徐慧兰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5)
公安院校文化软实力,是指在公安院校环境中大学生通过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有意识的自我提高活动或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形成的一种以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综合竞争力为主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稳定体系。其内涵可从社会、院校、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公安院校大学生文化软实力的培育,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大途径进行。
公安院校;大学生;文化软实力;培育
一
“文化软实力”一词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在我国国内,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1]。公安院校文化软实力,是指在公安院校环境中大学生通过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有意识的自我提高活动或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形成的一种以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综合竞争力为主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稳定体系。
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以促进社会和谐,惠及民生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我们党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并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上来讲,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日益成为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增进幸福感必不可少的需求。公安院校作为培养政法人才的主阵地,其学生的文化软实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更能以点带面辐射到全国各个公安基层单位,提高基层民警的核心职业能力和品质。因此,在公安院校中,对大学生实施文化软实力的培育,既是对十八大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更是显著提高国民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
根据学校教育特别是公安院校育人的特殊规律,本文将从社会、院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来阐述公安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一)社会层面。
回顾近代以来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在国家、民族、社会这个宏观的层面,文化软实力既有物质文化,也有精神文化。文化软实力既表现为较为稳定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如建筑的艺术和风格,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戏曲、饮食、服饰的特点,社会风尚、节日和民族传统等。也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在近代,有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民族英雄所体现的民族气概,在现代,有薪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战争情怀[2],在当代和平时期,有“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空报国精神等催人奋进的励志典范。以上文化软实力在当今社会凝结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在社会层面,公安院校文化软实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为主导。
(二)院校层面。
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政治坚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开展公安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基层公安机关公安工作需要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在院校这个中观层面,文化软实力就是以公安工作需要为主要内容的警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熟知办案工作程序,能自觉运用侦查、技术策略,会妥善处置和处理犯罪现场,实施恰当的办案措施等。
(三)个人层面。
公安院校大学生文化软实力的微观层面——个人层面,是在警察职业核心能力框架下个人的品质与诉求,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最基本的品质要求。其上位概念是中国公安文化软实力,即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在公安工作的实践中以信念、政治态度和核心价值观,人生追求、工作态度和警容、举止、风范、语言、礼仪等综合的警察文化素养所展现的一种为社会全体成员所认可、所赞扬、所学习的感人力量和威慑力量[3]。以此为基础,大学生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的诉求,树立一个今日公安院校优秀学生的标杆,做明天公安工作的栋梁。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核心能力,还要培育学生形成以警察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个性化的警察核心品质观,结合校史校训,促进学生围绕忠诚、服务、纪律、公平、正义、热爱、敬业、文明、法治等品质整合形成个性化的警察核心品质观。
三
(一)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环境建设、精神环境建设、体制环境建设三部分[4]。在推动公安院校大学生文化软实力进步中的物质环境建设是根据院校历史、院校精神进行校园规划、建筑物布局、环境美化、设施设备配置。如布置反映院校历史的人、事、物的收藏展览、绘画雕塑,以院校精神命名的楼宇、马路、班级及表奖学生的项目,以激发学生警察情怀的锻炼运动场所等。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是指通过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闻媒体等媒介熏陶学生养成警察核心品质,要结合警察院校的传统、节日,打造精品主题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习雷锋活动、法律宣讲活动等。体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院校管理方式、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职员工的作风、院校在社区中作用、院校的社会影响力,要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师生满意度,营造一个民主文明、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舆论印象。
(二)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最密集、效果最明显的育人活动,在其中进行文化软实力培育,一方面要靠教学管理部门的设计规划、引导鼓励、督促检查,另一方面要靠教师的改革创新和倾情奉献。
从教学管理部门来说,一要对公安院校学生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关乎教学活动纲领性的指南把好关,将学生文化软实力的培育作为制定修订培养方案的基调,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警察职业核心能力、警察核心品质融入教学纲领性文件。二要组织专家学者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论证和拔高,对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软实力的切入点,要督促授课教师不失时机地填充相关教学内容。三要开设一些促进学生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选修课程,如关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科技的课程,关于学院建院、升格、发展的课程,关于警察职业中的民俗、语言、心理调节与疏导、防腐拒变等课程,增进学生爱国爱校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找到抗击挫折、抵御风险的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四要为学生开展一些有助于文化软实力培育与提高的竞赛活动,包括脑力竞赛和体力竞赛,在脑力竞赛方面如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赛、诗词大赛、法律知识大赛等,在体力竞赛方面按照警察体能要求的标准,设立一些跑、跳、爬、翻、打等比赛活动。
从教师来说,要从对学生人生负责和扩大院校的社会影响力的高度出发,为学生的未来买单,对学生从警入职做最充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最丰富适用的文化软实力铺垫。一要开拓创新,把警察核心能力培养与核心品质观念培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传递社会对警察职业能力的期待、对警察品质的诉求,如在课堂教学中传递执政为民、公平公正执法的从业理念和思想,在实验训练中传递认真严谨、攻坚克难的无畏精神。二要倾情奉献,除了讲授既定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多谈自身在公安实战、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体会,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三结合。
(三)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促进学生文化软实力增长的快捷方式,也是检验学生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分为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范围内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以个人兴趣而集结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见习、实习、实训,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训练、计划、项目,奥运、世博、全运会等各类大型活动的安保执勤工作。社团范围内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展示社团特色和办团成果的主题活动,有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以个人兴趣而集结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以兴趣为枢纽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社区的敬老爱幼活动、法律普及活动、文明交通行动、与中小学结对子联系活动等。
公安院校大学生文化软实力是公安文化软实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公民文化软实中具有行业性特点的一部分。公安院校大学生文化软实力是与公安院校大学生硬实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公安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实力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5]。文化软实力的培育能促进硬实力的形成、整合和应用。公安院校有丰富的资源可供开发来实施文化软实力建设,既有物质资源,也有精神资源。通过文化软实力建设可以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及作风的建设,在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引领作用,并且有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公安院校应将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作为己任,从院校领导、管理者、教师到学生自上而下,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提高公安学警的文化软实力和公安队伍的整体文化软实力。
[1]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内涵[D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Vvq2F4JlYavUHNbpDM4hsoALdZuoJXHFemd_-Kg5nIlnDQsyiTeWLGhokXmJcWEwQ40nEve5juZpRqZi9gAnPnDYIJY_n2y3ZHVgbFRnu.
[2]周启平.中职德育教育与青少年现代人格塑造研究[D].兰州大学,2008.
[3]李申学.谈公安文化建设与公安软实力提升[J].公安研究,2012,(7).
[4]丁卫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与公安文化的互动融合及其实现途径[J].公安研究,2013,(8).
[5]王建舜.公安文化理论创新与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武警学院学报,2011,(9).
On Cultural Soft Power Cultivation for a College Student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Hui-lan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in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refers to the stabile system in world outlook,values,outlook on life,which taking the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vocational ability,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as a core,forming in police college campus through organized activities,self-improvement activities or imperceptible edification.Its connotation can be analyzed in three aspects:society,colleges and the individual.We can cultivate a student with cultural soft power through three ways: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etc.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and University;College Student;Cultural Soft Power;Cultivation
D035.15
A
1674-5612(2014)05-0069-04
(责任编辑:李宗侯)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提高特色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公安院校大学生文化软实力培育研究》,项目编号:JG13DB322。
2014-08-02
徐慧兰,(1982- ),女,山西运城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安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