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民族地区嫁娶仪式语言之文化心理探源

2014-04-09 05:10唐友军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婚礼仪式民族

唐友军

(青岛滨海学院 文理基础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湘西南地区生活着侗、苗、瑶、汉等十几个民族,几千年以来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在生活的实践中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为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丰富多彩的各种仪式为之增色不少,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蕴。本文以当地的嫁娶仪式为例,通过分析作为其文化载体的仪式语言,揭示其多样化的文化心理及状态,并探究其形成环境和背景。

一、湘西南民族地区嫁娶仪式语言概述

湘西南民族地区有关嫁娶的仪式因民族而异,但过程类似,仪式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大致相似。仪式程序主要涉及嫁与娶两方面,男方与女方都要在同一天操办喜事。在新娘子出嫁的前一天,男方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彩礼送至女方家,当送礼一行人来到女方家门口时,女方家会把大门关上,开始迎亲的第一个仪式,我们称之为栏门礼。在这个仪式环节中,送礼队伍往往会有一个领头的人(我们称之为关亲人)出面协调,俗称 “说好话”,在和女方准备的栏门四杯酒之前,关亲人会对大门里的女方仪式主持人说,“日吉时良,天地开张;黄道吉日,大吉大昌。一莫急来二莫忙,肩挑彩礼到贵乡;初步来到贵境地,高亲门前闹洋洋。来到门前无别事,二国结彩配鸳鸯;贱脚来到贵门口,四杯美酒摆四方。一杯酒来斟上先,我今拿起来敬天;天神领了这杯酒,同偕到老万万年。二杯酒来斟得急,我今拿起来敬地;地神领了这杯酒,夫妻恩爱从今起。三杯酒来甜又甜,我今拿起来敬祖先;祖先领了这杯酒,夫妻好合不老仙;四杯酒来黄又黄,今日龙凤配成双;鸳鸯成对龙凤成双,双生贵子状元郎。”[1]喝完栏门酒,继续完成相应的对话后,送礼迎亲队伍才能进入女方之家。

男方送礼物到女方,礼物包括猪肉、酒、衣服以及其它礼物,女方会选定两名子女满堂的妇女来揭开礼盒,我们称之为开盒礼,开盒之人同样也要边开盒边说仪式语言,“日吉时良,天地开张;黄道吉日,大吉大昌。一开盒天长地久,二开盒地久天长;三开盒同偕到老,四开盒百世其昌;五开盒五男二女,六开盒代代荣昌;七开盒满堂吉庆,八开盒金玉满堂;九开盒吉星高照,十开盒喜气洋洋。”

送礼队伍将彩礼送至女方家后,第二天还要护送新娘以及娘家人以及女方嫁妆来到男方家,在进入男方家门之前,男方会派本族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老人组织入门仪式,在洒酒、烧纸钱、敬天地之后,仪式主持人会在新娘子面前当场宰杀一只公鸡,并将鸡血洒在地上,同时,念着仪式语言,“闻听炮火响连天,今日新人到此间,吩咐在此停一刻,八仙桌子列门前,出则娣、入则孝,首先王者到,手提一只鸡,头大尾又低,头戴凤冠,身穿五色毛衣,日到昆仑山上叫、夜在人间家中啼,此鸡此鸡、此鸡不是非凡鸡,乃是王母娘娘一只报晓鸡,王母娘娘赐与师傅,师傅赐予弟子,弟子拿来燕煞鸡,天煞归天地煞归地,年煞、月煞、日煞、时煞,鸡血落地,百无禁忌,大吉大利。”入门仪式结束,新娘子方可进入男方家门。

女方队伍进入男方家之后,直接送入洞房,但在进入洞房门前,同样还要有个仪式,需要婚礼仪式主持人继续讲好话,“日吉时良,天地开张;黄道吉日,大吉大昌。天长地久,地久天长,宝马催来满屋光,新人新事推新桩,紫引动朝阳凤,恭请新人入洞房。良夜双双欢喜笑,诗歌舞文遍三章,夫妻好合成双对,来年定育状元郎。”

新娘子进入洞房后,根据男方会挑定的良辰吉时举行拜堂成亲仪式(有的地方是在进入洞房之前举行),仪式主持照例根据需求,说出该仪式的语言,“日吉时良,天地开张;黄道吉日,大吉大昌。左边红梅初开放,右边丹桂定飘香,仙风吹来花一朵,风飘桂子进新房,鹰龙踩凤成双对,紫鹏现光配鸳鸯,今日良辰与吉时,乾坤配合百年长,宝马催来满屋光,新人新事推新桩,双手推动朝阳凤,恭喜新人出洞房,请到堂中来交拜,客亲六眷喜洋洋,满堂喜庆多秀色,彩凤和鸣配鸳鸯。一拜天长地久,二拜地久天长,天地日月都拜过,转身又来拜家先,一拜祖先人丁旺,二拜祖先家又兴,三拜祖先皆吉庆,转身又来拜六亲,亲戚六眷都受礼,来往嘉宾喜盈盈,恭喜贺喜,夫妻恩爱从今起,双生贵子跳龙门。”

夫妻交拜之后,婚礼告一段落。在湘西南民族地区,一日三餐当中,当属晚餐最重要,因此,男方大喜当日晚餐开席前,婚礼主持人依然要先主持开席仪式,鞭炮过后,且见主持人来到堂屋中,手端酒杯,环顾四周,边转身边走到贵宾席(新郎的舅舅以及嫡系长辈就坐席)开口道,“初开天地治乾坤,先治乾坤后治人;当初乾坤治得好,官家秀女要嫁人。治得一男配一女,一男一女成夫妻;男大二十要收亲,女大十八要嫁人。有姑寻姑,无姑寻个介绍人。请得介绍人,取得红庚到郎门。今天上亲开了恩个,乾坤配合鸾凤和鸣。二姓结彩成了亲,难为你高郎大舅,亲戚六眷送亲登门,又有贵亲及左亲右邻,承蒙诸亲赠厚礼,愧无美酒宴嘉宾。在你贵府杀猪羊,珍珠美味办得好;来到我山角之中,酒不成酒菜不成菜;有好客来无好主,一杯薄酒待上亲。”

吃过晚餐,邻近亲朋好友基本上已经回到自己家中,剩下的都是住得比较远的亲戚以及同村寨的左邻又舍,作为新郎的舅舅,需要前往厨房为辛苦了一整天的厨师们慰问以示答谢,照例鞭炮声之后,郎舅致答谢词,“一对鸳鸯落池塘,头上斑大尾巴长,鸳鸯成双龙凤成对,男女好合在凡间。鸳鸯到时前香子,角麻堆成一片山。初脚来到贵府上,闹得府上人不安;吵闹主家费了力,老老少少都作忙。请得厨官厨房坐,两手拿刀杀猪羊;大刀磨得锋锋利,细刀磨得两面光。大刀切肉方头样,细刀切肉柳丝长;白天切肉来过早,晚上切肉来宵夜。衣裳变得油杂子,脸上熏得腊肉黄,珍珠美味来办成,烧水热脚苦厨房。没有什么来谢你,来个小礼谢厨房;大大小小是个礼,买块肥皂洗衣裳;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婚礼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属闹新房,晚餐完毕,一切工作基本上已经结束,婚礼主持人在新郎新娘的新房前先放完一挂鞭炮,然后朗声道,“日吉时良,天地开张,黄道吉日,大吉大昌。一进门开喜气多,客亲六眷笑哈哈,今夜夫妻成双对,早生贵子早登科,二进门来喜洋洋,贵亲戚友满堂堂,今夜夫妻成双对,早生贵子状元郎,三进门来到洞房,洞房里内放毫光,左边摆起箱笼柜,右边摆起象牙床,象牙床上放金被,金被里内绣鸳鸯,今日鸳鸯同共枕,来年生下状元郎。”仪式过后,婚礼仪式达到高潮,客人开始闹洞房。

二、湘西南民族地区嫁娶仪式语言之文化心理及状态

上述嫁娶仪式语言是通过民间艺人或长者口耳相传的,其文字部分是经过深入民间调查收集整理而获得的,其表述的文字不一定与仪式中的语言完全一致,但文中的主旨和含义还是比较贴切和真实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嫁娶仪式的语言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民族婚俗文化,是当地各民族劳动和实践的智慧结晶。同样,言为心声,这些近似于诗歌、词曲、俗语、格言的仪式语言同样体现了当地各民族的多样文化心理。文化心理,是特定时期人类文化作用于人的生理机能的产物。人类文化心理的发展阶段主要有幻象文化心理、意象文化心理、类象文化和道象文化心理等四个阶段[2]。

(一)湘西南民族地区嫁娶仪式语言体现了当地民族的幻象文化心理

在当地嫁娶仪式语言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天神、地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龙、凤、鸳鸯等字眼,这些都是被赋予生命和至高无上权力的神灵,反复出现在各种仪式和祭祀活动中,体现了幻象文化心理的 “泛灵论”原则。根据幻象文化心理的 “万物有灵”这个原则,世间万物皆有灵性,有生命、有情感,有七情六欲,体现了拟人格的特点。即使是用于祭祀的公鸡,也不再仅仅是家禽本身的含义,而是被赋予了神圣甚至神秘的色彩,有着特殊的生命力和身份。在当地各民族先民心中,日月星辰,天地宇宙,家禽生灵一概各有神明,皆有人形和人性,皆可与人相知相通,皆可拟人化象征化。细细品读嫁娶仪式语言,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俯拾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当地各民族的幻象文化心理。同时,在嫁娶仪式语言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流行甚广广为人知的神话,比如说语言中体现出来的乾坤治理、开天辟地、王母娘娘、鲤鱼跳龙门等。神话是一种文学形式,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特点是幻想和丰富的想象,具有直观、多变的特点,缺乏理性和逻辑分析,这也是幻象文化心理的一种体现。

(二)湘西南民族地区嫁娶仪式语言体现了当地民族的意象文化心理

意象文化心理形成于奴隶制时期,以客体对象的浓厚感情色彩和主体模糊理性作用为功能特征[3]。在上述提到的仪式语言当中,祭拜祖先的仪式反复出现,在祝福语中,状元郎的出现频率也很高。在某种层面上来说,祖先和状元郎与前面幻象文化心理体现出的众神不一样,后者是人兽同体的神,而前者则具有神的力量和较高的地位,但已经是人,是神圣化的人,具有人神同体的特征,与幻象文化心理阶段相比,是进步的体现。在漫长的各民族发展历史中,自己的祖宗、祖先、圣王贤相大臣、英雄人物等皆能神化,成为各民族心理深层的原型意象,在意象文化心理中,是后世子孙效仿和学习的楷模。另外,在仪式语言中,我们还发现了历史的痕迹:“鸳鸯成对龙凤成双,双生贵子状元郎”,“出则娣、入则孝,首先王者到”,“良夜双双欢喜笑,诗歌舞文遍三章,夫妻好合成双对,来年定育状元郎”,“初开天地治乾坤,先治乾坤后治人;当初乾坤治得好,官家秀女要嫁人”,“男大二十要收亲,女大十八要嫁人。有姑寻姑,无姑寻个介绍人。请得介绍人,取得红庚到郎门”,“今夜夫妻成双对,早生贵子早登科”,这些仪式语言一方面体现了两千多年封建思想对当今各民族的影响,很多观念和意念已根深蒂固,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和定势;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很多仪式语言并未能与时俱进,体现了思想上的保守和封闭,这也正是现代人类社会意象型人格的心理特征和表现。

嫁娶仪式涉及新郎和新娘两方人员的人情往来,体现了双方的交际关系,嫁娶仪式在姻亲之间或者两个群体之间起到了加强了解沟通和初步认同的社会功能。这种特定的仪式和仪式语言也反映了两个群体之间的特定心理状态:嫁娶仪式语言处处体现了黄道吉日的选择和重视以及吉庆祥和的祝福,处处洋溢着和谐、安乐、喜庆的氛围,集中体现了双方群体趋吉的心理。平安、健康、吉祥、喜庆是任何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在嫁娶仪式语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婚礼相关的仪式语言中,祭祀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敬天地众神以及祖先是祭祀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祈求众神的保佑,在特殊的日子里以及特定的场合下,也体现了群体避祸的心理,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祭祀往往能够起到消灾避祸的作用,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从嫁娶仪式语言语气来看,处处体现了婚礼主办方的谦虚、谨慎,生怕招待不好客人,因此无论是在招待的细节上,还是言辞上,尽显礼貌谦恭,想尽一切办法做到尽善尽美,体现了主人的好客心理,同时,婚礼仪式的隆重也显示了男方对女方的尊敬,毕竟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如果招待不周,会让女方家人及亲戚有想法,从而也体现了两个群体之间的一种竞争心理和对等交换的心理。

三、湘西南民族地区嫁娶仪式语言之文化心理状态探源

湘西南民族地区婚礼仪式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特定幻象文化心理、意象文化心理以及对等交换、竞争、趋吉避祸等心理状态是当地各民族在漫长历史时期生活实践的心理积淀,有其特殊和特定的形成原因和背景。

(一)当地各民族文化心理状态的形成与特殊的生存居住环境以及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湘西南地区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的偏远地带,四面环山:东有雪峰山,西有云贵高原苗岭支脉,北有武陵山、佛顶山,南有十万大山和越城岭,中有雷公山。交通闭塞,远离城市,经济条件欠发达,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主体和特征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对当地各民族的心理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养成了 “重农抑商”的心态,而另一方面,追求和谐、安逸、幸福的生活依然是主流思想,依然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命运,改善生活条件,这种矛盾的现象及心理促成了当地多样化心理状态的形成:富于幻想却又缺乏冒险的实际行为;有追求,渴望改变,但思想上依然保守。如同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相互影响一样,环境与人的行为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了人们的心理状态。

(二)传统 “和谐”观念深入人心

在湘西南地区,和谐文化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境界[5]。在湘西南民族地区,互帮互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无论是哪个村寨有红白喜事,同村寨的相邻都前往帮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处处体现了和谐的氛围;一旦同村寨的乡邻之间产生了矛盾,村中老人或者村寨干部都会前往协调,共同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和谐还体现在当地的居住环境上,当地居民寻求自然和住所的和谐统一,往往会将房子建在山脚或者半山腰上,而且很少单门单户居住,一般都是聚族而居,不会刻意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体现了当地各民族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寻求和谐的美好愿望。因此,在当地婚礼仪式语言当中,吉祥、喜庆、礼貌、谦虚恭敬、祝福是基调,是和谐的基础。

(三)特定和多样化的文化心理及状态是当地各民族信仰、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生动体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较集中体现在图腾和崇拜上[6]。在湘西南各民族地区,道教影响颇深,民间凡遇瘟疫、洪涝灾害、蝗灾等,必请道士设坛请神做法。佛教、基督教、三元教在当地也有一批信众。崇拜天命,以为 “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7]。当地民间敬奉神明,认为神明无处不在,主要的神有天神、地神、土地神、水神等等。同时,当地民间崇拜祖先,视本家祖先亡灵具有超自然力。每个氏族、家庭都对祖先虔诚的崇拜和敬仰,几乎在家家户户的堂屋里,都设立了敬奉祖先的神龛,农历初一、十五以及特殊的节日都要烧香、烧纸以示虔诚。此外,民间崇拜日月星辰,皆视之为神,将其看作图腾,加以崇拜。在婚礼仪式语言中仿佛出现的龙凤鸳鸯也曾是当地各民族的图腾象征。对于特定宗教的信仰以及对祖先和图腾的崇拜一直影响着当地各民族的生活,促成了一定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四)尊老尚古的观念持续影响着当地各民族的心理

湘西南地区侗、苗、汉、瑶等民族都有着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和习俗,因为老人是传统文化的执行者和负载者。在婚礼等重大活动中,往往是有老人充当祭祀的主持人;在婚礼仪式上,老人和长辈通常在堂屋离神龛最近的一张八仙桌就坐吃饭,以示其较高的地位。而婚礼的仪式语言风格特征也显示了对老人和长辈的尊敬,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老人象征着祖先,具有极其高贵的地位。与此同时,婚礼仪式以及仪式语言也体现了当地各民族崇尚古制的特点,不仅婚礼仪式遵循世袭的程序,而且其仪式语言内容也很少有改变,保持了原貌,体现了原汁原味的特点。这种观念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心理,保守,安于现状,缺乏创造和创新精神。

作为湘西南民族地区众多仪式语言的代表,婚礼仪式语言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当地各民族历史、生活、心理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当地各民族特定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背景,基于此,我们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优化民族心理结构,丰富仪式语言,与时俱进,共同促进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的构建。

[1]通道县民间文学 “三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歌谣谚语集成湖南卷[Z].内部资料,1990:83.

[2]廖开顺,石佳能.侗族远古神话传说的美学基因[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1):56-61.

[3]廖开顺,石佳能.侗族幻象和意象文化心理探源[J].广西民族研究,1996,(2):91-95.

[4]申荷永.心理环境与环境心理分析[J].学术研究,2005,(11):5-8.

[5]粟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探析[J].民族论坛,2010,(9):38-39.

[6]石佳能.侗族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艺术内涵论析[J].民族论坛,1991,(2):78-81.

[7]赵小鹏,杨文基,梁海欧.怀化民俗[M].北京:线装书局,2007:75.

猜你喜欢
婚礼仪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Talking strategies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