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黎明
伊核困境:今时不同往日
华黎明
“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战略格局的变化使美伊双方发现,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汇点正在逐渐超越彼此的矛盾。
日内瓦伊核谈判破局是美国和伊朗关系融冰的结果,也是美伊关系走向缓和的开始。伊朗核问题的核心是美伊关系。自1980年美伊断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处于敌对状态。美国视伊朗为“邪恶轴心”国家,处心积虑地企图改变伊朗伊斯兰政权,伊朗也称美国为“大魔鬼”。但是,“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战略格局的变化使美伊双方发现,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汇点正在逐渐超越彼此的矛盾。
伊拉克战争后,伊朗苦心经营建造一个从阿富汗到黎巴嫩的势力范围,其关键是维护和控制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但是,叙内战爆发后巴沙尔政权实际上已失去了对叙的绝对控制,对伊朗最具威胁的是叙利亚逊尼派武装的崛起。伊朗的势力范围在伊拉克也发生了断裂,伊拉克逊尼派对抗什叶派当局成为挑战伊朗安全的心腹之患。伊朗的核能力虽然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此带来的经济制裁的后果已接近其耐受力,收入锐减,国库空虚,迫使哈梅内伊改变主意,容忍鲁哈尼当选。鲁哈尼懂得,为了现政权的稳定,伊朗必须重新设计外交政策。
冷战后,美国维持中东霸权的代价已经变得十分昂贵,美国的中东政策已走到十字路口。叙利亚“化武换和平”事件是一个标志,表明美已无力在中东使用武力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在伊核问题上,尽管奥巴马至今仍坚持“一切选择仍放在桌面上”,但事实上,美很清楚它只有两种选择:制裁和谈判。新一轮的伊核谈判在拷问美国的中东政策:美国能否走出传统中东政策的阴影与伊朗这样的独立的地区大国和解?美国能否为了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让渡部分的中东霸权?面临世界和中东的大变局,美国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美国与伊朗改善关系与其说是伊朗软化立场,不如说是奥巴马抓住了机会,实现美国摆脱以色列、沙特的羁绊,为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后的中东战略重新布局。美国的目标是:减少因与伊朗对抗而付出的投入和消耗;减少对中东“民主化”的投入;专注反恐,以便腾出手来集中资源实现战略东移。美伊关系一旦改善,以、沙的战略地位将随之降低,美国的中东战略也会出现“再平衡”,让伊朗与以色列、沙特相互制约,以此维持美国对中东的主导权。伊朗在美国未来中东蓝图中是一个平衡器,美国只有与三国保持“等距离”,它的政策才能发挥作用。沙、以不喜欢美国这个“再平衡”,但他们的选择也有限。因为沙、以的生存有赖于美国,他们没有能力踢开美国另起炉灶。将来的局面可能是:美以、美沙关系如旧,增添一组关系正常化的美伊关系,美国在中东有了更多的选择。
奥巴马和鲁哈尼为打破美伊关系的僵局都投入了巨大的政治资本。事已至此,奥巴马和鲁哈尼领导的政府都不会让美伊关系改善的势头夭折,更不允许它逆转。但是,美伊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自各自国内的反对声音仍很强大,阻力巨大。奥巴马在国内的民调在下降,还面临2014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势的压力。在权力相对集中的伊朗,鲁哈尼总统并不拥有最终的发言权,反对改善对美关系的势力在伊朗还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因此,美伊关系和伊朗核谈判出现反复和波折将不可避免。但是,美伊改善关系的总趋势已不可逆转,国际社会应为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继续努力。
(作者为原中国驻伊朗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