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疆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培育

2014-04-09 04:33:32杨桂臻高汝东
关键词:跨界新疆民族

杨桂臻 高汝东

(塔里木大学 a.植物科学学院;b.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新疆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亚称吉尔吉斯族)、塔吉克族分别与邻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是同源跨国关系,属于典型的跨界民族。跨界民族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上的矛盾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尽管新疆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我国的民族政策也能确保跨界民族高度的国家认同。但是,新疆与周边国家的复杂局势以及新疆经济社会转型中过快增长的民族意识,对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新疆跨界民族概况

1.1 新疆“跨界民族”的界定

“跨界民族”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6年由中央民族大学陈永龄教授提出的,但是学术界却没有在“跨界民族”定义和内涵上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在具体使用时还有“跨国民族”“跨境民族”等多种称谓。严格意义上讲,在全球化时代,绝大多数民族都是“跨国”“跨界”“跨境”的,从一个国家来看,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是不存在的。“要把跨界民族与跨国民族及跨境民族区别开来。”[1]跨国民族和跨境民族一般认为是移民的产物,而跨界民族则是在历史上一个固定的地理空间内长期形成的。我们根据新疆和周边的民族分布格局以及跨界民族研究的实际意义,认为新疆的“跨界民族”是指“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原生态民族,其本来所拥有的相对集中的传统聚居地被现代政治疆界分割而居于毗邻国家的民族。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和塔吉克族属于典型的跨界民族,他们处于新疆的边缘地带,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与这三个国家的主体民族是典型的同源跨界关系”[2]。近些年来出版的《新疆通志·民族志》中,“跨界民族”部分也是只选择了这三个民族。

1.2 新疆及周边跨界民族的“跨界”分布情况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本来都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后来都是由于沙俄的侵略扩张而成为跨界民族的。也就是说,其政治疆界和民族边界的分割是沙俄侵略的客观结果,他们先是中俄的跨界民族,后成为中苏跨界民族,苏联解体后又分别成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跨界民族。由于周边政局变动频繁,这些民族在中亚等地又跨居不同的国家,如阿富汗的塔吉克族人口比塔吉克斯坦还要多,全世界塔吉克族人口大约1 000万左右,其中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人口440 多万,而阿富汗的塔吉克族人口有550 多万,由此造成国家、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在我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新疆的三个跨界民族在中国乃至新疆都是少数民族,而在邻国则是名副其实的主体民族。因为这三个民族都是单边主体民族,与邻国跨界而居,且这些民族在中亚、南亚错综分布,所以极易受周边民族主义乃至“三股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和“双泛”(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2 影响新疆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

2.1 周边国家较为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

苏联解体后,中亚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空间,国家领导人在政治上会有意倾向于主体民族,或明或暗地推行有利于主体民族的政策。比如,通过宪法的形式确保主体民族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主张国家权力归于单一民族,主体民族的“优先”地位被作为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国语是主体民族的语言,等等。不仅如此,哈萨克斯坦等国还直接号召国外的本民族“回归祖国”,甚至推行各种具体可行的优惠和保障政策。哈政府为改变民族国家的人口结构,巩固国家的民族文化基础,对大批俄罗斯和日耳曼人迁离其国后的居住空白进行填补,制定了专门安置“回归”哈萨克斯坦的哈族人的法规。吉尔吉斯斯坦脱离苏联后,也号召国外的吉尔吉斯人关心自己的“历史祖国”,认为吉尔吉斯斯坦才是“维护和发展世界各国吉尔吉斯人语言、文化以及民族的真正基因储备的惟一保障”[3]。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甚至还召开了“全世界”规模的吉尔吉斯人代表大会,积极召唤国外的吉尔吉斯人“返回祖国”进行定居。这种民族主义倾向容易诱发新疆的跨界民族产生不理智的“民族”情结,对他们的国家认同产生消极影响。

2.2 “三股势力”和“双泛”思潮

从世界大的局势看,“三股势力”还有长久存在的社会基础,并且可以预见,其进行恐怖活动的手段将越来越复杂化,例如更加注重政治手段,更加注重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其活动方式更加隐匿化。利用跨界民族做文章、利用宗教为旗号等仍然是他们惯用的伎俩。在这种大的环境下,聚居在国家边界的新疆跨界民族,将长期受到干扰。新疆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是以“双泛”思想为基础,同极端主义乃至国外敌对势力相结合,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以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虽然这种分裂活动主要是针对维吾尔族的,但“双泛”思潮和“凡穆斯林皆兄弟”的号召对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突厥语民族不可能不产生影响。而且,“三股势力”为了扩大阵线,竭力拉拢维吾尔族以外的伊斯兰民族。

2.3 新疆经济社会转型中过快增长的民族意识

建国以后,新疆在祖国大家庭的支援下,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在外力援助下的嵌入式发展模式,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在中央和内地支持下发生的经济社会转型是剧烈的,这深刻冲击着各个跨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形成一定程度的文化阵痛。同时,随着利益分配的不均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各民族的民族意识被迅速激活。这集中体现在各民族精英群体对自己民族利益的感悟上,这种感悟包括“对本民族社会地位、荣誉、权利、命运的关切;在民族交往中涉及民族特征、历史传统、文化心理、风俗信仰的尊重、认可和对民族生存、发展环境的关注,以及能力与内心的信任”[4],这种“关注”与对邻国同族的“关注”结合在一起,形成“对比”,进一步导致因认同引导而不断强化的民族内聚力。民族意识的增长,使跨界民族的“归属”意识增强,这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情有独钟,“寻根”热和文化自恋情结突出。这导致过分强调本民族利益而忽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错位分析贫穷与落后的原因,对于解决发展差距问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甚至产生对国家和其他民族的消极抵触情绪。

3 新疆跨界民族国家认同培育对策

3.1 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内民族分裂势力的新动向

毫无疑问,分裂主义是瓦解包括跨界民族在内的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政治和精神毒瘤,因此,打击“三股势力”要软硬兼施,既要采取高压态势,又要密切关注民族分裂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活动的新趋势、新动向,从思想根源上克服削弱新疆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精神因素。新疆各个跨界民族都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但由于“三股势力”一直利用跨界民族大做文章,使得新疆在“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上一直处于“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局面。由于新疆分裂势力不断受到沉重打击,因此,从意识形态领域内进行渗透、削弱乃至解构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将是“三股势力”在新疆活动的新趋势。由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渗透具有潜在性、隐蔽性,而且分裂分子善于利于信息化手段控制特殊群体,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先进的文化来引领各民族思想教育。当前,特别要关注网络空间安全和学校这个思想教育的主战场,特别要警惕分裂势力对青少年和妇女儿童群体的思想控制。

3.2 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

跨界民族问题的敏感性在于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牢固树立起公民意识不失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黏合剂’”[5]。文化上虽然与邻国同族相通,但在政治上属于中国的“公民”,享有国家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承担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处理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对新疆跨界民族而言,就要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个人从由边缘、血缘、姻缘等人情网络而构成的‘熟人’共同体中拔身出来,在国家的范围内自由地行动。”[6]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新疆跨界民族大都处于封闭和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下,现代公民意识非常滞后。因此,必须加强他们的公民身份认知,牢固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培育公共精神和宽容和谐理念,强化民主和法制意识,为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他们对国家的忠诚感提供丰厚的现代文化土壤。

3.3 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公民道德建设中来

新疆多年来一直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但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体现在国家认同的强化上,必须将国家推行的民族团结教育与公民社会的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每一个公民的内心深处牢牢植入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基因。在全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中,不管哪个民族,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知荣辱与珍视民族团结融为一体,内化到公民的道德观念中来。这样,通过发挥道德的作用,使跨界民族同胞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同时,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公民道德建设中来,可以将国家认同教育的范围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并成为每个公民终身教育的内容。

3.4 加快新疆特别是跨界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们看到,世界上跨界民族问题严重的国家,大都没有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办好,有的国家甚至堪称典型的“失败国家”,这对我国跨界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只有加快跨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才能形成对周边国家的比较优势,增强跨界民族的国家优越感,这是培育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基础性因素。单从跨国移民来看,固然新疆的哈萨克族有不少迁入哈萨克斯坦是受周边国家民族主义的影响,但哈萨克斯坦在中亚国家的相对发展优势是根本原因。哈国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实力使其能为“回归”的哈萨克人提供种种定居、就业、升学方面的便利条件,从而使其民族主义政策能对国外同族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吉尔吉斯斯坦就不具备这种优势。

总之,由于跨界民族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上的复杂性,培育良好的国家认同并非易事,我们不能仅靠简单宣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等话语就能在新疆跨界民族心目中建立起牢固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努力。因此,我们在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同时,必须长期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内影响国家认同的各种因素的新动向,从思想深处强化新疆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情感,将民族团结教育落实到国家认同上来。

[1]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9,(6) .

[2]安晓平,高汝东.公民意识视角下新疆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培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

[3]郝文明.中国周边国家民族状况与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169.

[4]贺萍.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05:77.

[5]李崇林.边疆治理视野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0,(4) .

[6][美]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

猜你喜欢
跨界新疆民族
跨界
诗歌月刊(2023年2期)2023-03-11 09:19:48
跨界
诗歌月刊(2023年1期)2023-02-11 13:08:28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跨界之道
汽车科技(2015年1期)2015-02-28 12:14:36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