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探索

2014-04-09 04:33:32石友进宗寿娣
关键词:院校高职体育

石友进 宗寿娣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探索

石友进 宗寿娣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也加大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通过总结历年来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经验以及结合新形势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针对如何更好地设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做了深入的探索。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探索与研究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因此体育课程设立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强身健体,更重要的还要保证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以完成工作任务。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体育锻炼来预防可能患上的职业病等。正是因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立教学目标与普通高校不同,我们才需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作用。

1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我们对全国多数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体育课程定位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呈现出生源充足、学校扩招扩建的特点,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成熟。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目前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形成了一种“学历至上”的社会风气,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会选择专升本,进而使得很多学校成为培养“专升本人才”的摇篮,完全忘记了高职院校的学院定位。同样这种定位上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调查表明,很多学校几乎不会考虑体育课程教学应针对学生日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作出调整,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也似乎毫无关系。在此情况下,很难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课程改革和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我国教育部在2008年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建议》中提到的。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应该是与企业合作改革建立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从而突出教育的目的性与实用性,在明确职业特点及工作适应范围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体能,灵活地作出体育课程上的调整,旨在让学生适应日后的工作强度与工作内容。

1.2 体育课程设置问题

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体育课程课时无法保证

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高度强调实训、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课时数大大缩水,几乎与实践(实训)课时呈现1∶1持平状态。为了保证专业理论课时数,各校纷纷削减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数,体育课首当其冲被裁减(有的学校只保留一学期的体育课),体育课程课时数无法得到保证,很难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再加之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在扩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使得本来就不充足的体育师资力量就显得更加紧张,体育教师人数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体育课程的课时、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1.2.2 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调查表明,学生的体育课程往往会与实训课程在时间上相冲突,这就使得目前的体育教学依旧是班级教学的模式,忽略了学生性别、体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降低。即使有的学校实现了按照性别、兴趣进行体育教学,但是由于受限于师资力量匮乏,每个学习课程都会有超过60名以上的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学生的运动兴趣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1.2.3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不足

至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可以概括说是对中学体育课程的翻版与重复,毫无新颖的内容添加进来,必然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课程内容落后,不能根据学生日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作出教学内容方面的革新与改进,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缺乏长远性与针对性。

1.3 学生体育课程成绩评价方式问题

目前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依旧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即为学生各项体能测验与学生平时出勤率的综合。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性与参与性,对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具体而言评价方式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评价内容单一。仅仅重视学生体能以及技巧的掌握,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情感、习惯等方面严重忽视。(2)评价类型选取存在片面性。在评价中采用绝对的终结的评价标准,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积极性。(3)评价主体单一。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学效果除了要靠教师平时的观察以外,最了解情况的便是学生自己了,因此在评价主体中不应该仅仅只有教师这单一的教学主体。(4)评价思想不合理。体育课程的评价机制的设立目的在于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可是实际情况中评价机制却成了判别学生优劣的唯一目标,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对自信的一种打击。

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2.1 明确体育课程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以及《指导纲要》,将体育课程目标确立为:将体育课程定位于21世纪社会人才身心全面发展结构中,坚持将高职体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职业体能素质目标、职业社会素质目标。体育参与目标在于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并且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水平;运动技能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升其运动技巧;身体健康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职业素养目标在于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满足日后工作的需求;社会职业素养目标在于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其中包括社会职业适应能力以及职业礼仪等。

2.2 优化体育课程设置

针对上述提到的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三点关于体育课程设置的优化内容:

2.2.1 优化体育课程课时设置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除了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外,具备其他的素质也是相当重要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论在当下的学习生活中还是日后的工作中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课程课时设置十分重要。首先,对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体育通识课。此阶段的体育课程,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设置跑步、跳远、实心球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跑跳能力、力量、灵敏性等方面进行锻炼。其次,在二年级阶段,设置体育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在此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运动技巧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最后,在三年级阶段,此阶段学生往往都忙于实习和找工作,而忽视了运动锻炼,因此学校可以在周末或者节假日,针对三年级学生开展一些运动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2.2.2 优化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

高效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情趣爱好进行体育教学。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学校扩充体育教学师资力量,只有在拥有数量充足的教师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解决班级人数过多以及师生缺乏交流的问题;其次学校要安排好学生实训时间与学生公共课时间,学校统一进行实训是极其必要的,例如学校可以规定学生在大三时开始统一进行实训活动,在之前的时间公共课程的教学也要统一进行安排部署,仿效本科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统一的途径来报考自己喜欢的项目,之后进行体育训练。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色来制定具体的体育课程,将相关类似专业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特定的体育项目训练,例如对于野外作业专业学生可以组织在一起进行体能训练,可以是定向越野、野外拉练、自行车运动等,以锻炼其肺活量。

2.2.3 开发更加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

如果体育内容枯躁乏味,长此以往必定让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实现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目标。那么下面我们从普通体育课程以及实用性体育课程两个方面作出说明:

首先是普通体育课程。普通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首先是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性以及参与能力,并且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欣赏能力。其次是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第三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最后是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其次是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现实要求为出发点,做到与时俱进,并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来定制相应的体育课程内容。例如野外工作专业的学生要加强身体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提高其身心功能,可锻炼项目有长跑、登山、游泳、攀岩等。对于医学专业来说,要加强对手指、手腕等关节的锻炼,以及抗压能力,可锻炼的项目有乒乓球、太极拳、保健按摩等。对于金融专业来说,要加强对头脑清醒的锻炼,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可锻炼的项目有健美操、网球、太极拳以及一些棋牌类运动。对于交通运输专业来说,要加强锻炼上下肢体的协调性,同时也要加强对其视觉、灵敏性的锻炼,可锻炼的项目有篮球、长跑、体操、射击、武术等。对于化工专业来说,要加强安全技能的学习,可以进行紧急逃生、攀爬、跳跃和消防灭火等技能学习和训练。

2.3 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模式

学习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评价中不应该仅仅关注其学习成绩,还需要关注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评价内容应该扩展,不应仅仅对学生课堂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文化认识等因素也应该作为评价依据;其次是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评价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依据,而并不只是为了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三是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与实用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期末体育测试的成绩,要做到过程化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出勤状况作纪录,并将其纳入到最终的体育成绩考虑因素之中。

3 结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机构,承担着实用型人才输出的重担。在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职院校也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能、体质的培养,这就需要学校对体育课程做出相应的改革,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1]谭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创新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2,(28).

[2]何康.浅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8).

[3]俞磊.高职院校体育器材设施对学生体育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2,(30).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4.06.055

2014-07-09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模型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SJB287)

石友进(1965-),男,江苏泰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学校安全管理。

G807

A

1674-6341(2014)06-0116-02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