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泽宇,任 佳,李 金,张永峰,冯 雪,赵 萍,赵建明,王 妍
(河北省地震局唐山中心地震台,河北 唐山 063000)
防震减灾工作需要社会公众具有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它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保证国民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震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
2012年5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了4.8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小,但分布广,影响大。其中,滦南英才学校组织学生有序疏散,科学避险的做法得到了省长张庆伟的充分肯定。笔者认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唐山市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总结经验,是目前很有必要开展的一项工作。
2013年,唐山中心地震台在河北省地震局震防处的资助下,完成《唐山市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调研》课题任务。调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唐山市的驻唐院校、国营企业、驻唐部队和党政机关等开展公众防震减灾意识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公众对待防震减灾事业的态度,其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的渠道和程度,进而了解其防震减灾意识,为防震减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该次调查共涉及30个与被调查者自身息息相关的防震减灾问题,主要有以下6大类: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度;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了解情况;对地震应急救援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建筑物防震抗震知识的了解;公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主要渠道;公众对防震减灾各方面知识的需求等。具体内容涉及防震减灾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符合唐山市的实际情况。
该次问卷调查,唐山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发放500份,收回491份,有效458份;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发放200份,收回190份,有效187份;建工中专发放200份,收回186份,有效173份;武警部队发放50份,收回50份,有效47份;开滦集团服务分公司发放100份,收回100份,有效100份;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发放400份,收回393份,有效376份;党政机关及其他发放250份,收回40份,有效38份。共发出问卷1 700份,收回1 450份,有效1 379份,回收率达85.29%,有效率达95.10%。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从有效的1 379份问卷中做统计分析。
在1 379名被调查者中,性别构成:男性59.61%,女性40.39%;年龄分布:18岁以下12.26%,19~40岁80.49%,41~60岁7.18%,60岁以上0.07%;职业分类:干部3.12%,工人27.56%,军人3.41%,教师0.94%,职员12.98%,学生51.99%;文化程度:大学以上29.51%,大(中)专63.31%,高中及以下7.18%。
以上样本构成符合此次问卷调查的设计要求。
有91.81%的公众所在单位进行过防震减灾知识培训;有96.01%的公众愿意参加防震减灾知识培训;有79.55%的公众主动关心防震减灾方面知识和信息;有68.24%的公众认为防震减灾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由此说明,唐山市各单位都非常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公众也希望学习和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有主动了解和学习的愿望,这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对于地震预报管理制度,有84.84%的公众认为地震局可以发布地震预报意见,有5.08%的公众认为地震专家可以发布地震预报意见,有5.73%的公众认为市、县政府可以发布地震预报意见,4.35%的公众认为省政府可以发布地震预报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也就是说,有95.65%的公众对我国现行的地震预报管理规定不甚了解,对地震预报意见应该由政府发布,还是由防震减灾部门来发布,不清楚。
对待地震谣言的反应,有69.33%的公众选择冷静分析,识破谣言;有19.94%的公众选择立即通知亲人朋友;有6.53%的公众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做什么;有4.21%的公众信以为真,并告诉其他人。这说明本地区存在地震谣言滋生的土壤。因此,要积极宣传,让公众充分认识地震谣言的危害性,国内外多次地震谣言事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有93.84%的公众知道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是违法的,有92.68%的公众知道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这体现出,唐山市公众的法律法规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较强。
对开展地震避险逃生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的看法,有64.68%的公众认为应该经常组织开展,有23.21%公众认为可以偶尔开展,有12.11%认为没必要。这表明,有少数人没有地震防御意识。因此,可能会导致在震时不知所措,不利于自救、互救等救援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各级地震预案的宣传和演练,提高公众的地震防御意识是地震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
有92.97%的公众清楚正在上课学生正确的避震方式,有7.03%的选择错误的避震方式;有80.06%的公众清楚户外正确的避震方式,有6.74%的公众户外避震方式不妥;有37.64%的公众对室内避震方式掌握的不全面;有35.53%的公众对家庭应急包应存放物品选择不全面;对于被救出的长时间处于埋压状态的人,有15.23%的护理方法不妥;有44.23%的公众对被埋压人自救方式选择不全面;有49.31%的公众知道唐山市建设了地震灾害发生时的避险场所,有50.69%的公众表示不知道。表明,公众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或救治措施和方法方面是有欠缺的,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
调查在面对地震灾害时,有61.42%的公众认为自己居住的房屋是安全的,有37.06%的公众认为自己居住的房屋不安全,有1.52%的公众认为自己居住的房屋安全与否无所谓。这说明,大多数公众对自己居住的环境有信心,部分公众对自己居住的环境是否安全感到困惑,一小部分公众的居住安全意识不强或者说对防震抗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公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主要渠道的调查中,1 203人选择电视,1 174人选择网络,1 065人选择报纸,619人选择科普讲座,583人选择学校课堂,有1 346名被调查者是从多种渠道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因此不难看出,公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媒体宣传,同时表明,其他宣传渠道的潜力较大。
有1 100人希望了解地震科普知识,有1 281人希望了解震时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有959人希望了解地震监测预报知识,有1 041人希望了解震害防御知识,有686人希望了解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有1 343人希望多方面了解防震减灾知识。可见,公众对地震科普知识、地震应急知识、震害防御知识、地震监测预报知识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都比较强烈,因此,全方位综合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是今后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的重点。
唐山市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调查在唐山防震减灾史上尚属首次,对于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到防震减灾工作中来,提高全省防震减灾的能力和水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唐山市在统筹城乡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取得极为显著的成绩。一是《唐山市防震减灾管理条例》于201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唐山市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防震减灾法规的地级城市;二是在全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活动实现常态化;三是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以“冀东文艺三枝花”(乐亭大鼓、评剧、皮影)为表现形式和载体,创编了一台防震减灾专题文艺节目;举办“唐山防震减灾宣传卡通形象网络设计大赛”;制作的防震减灾公益宣传短片,宣传周期间在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同时在公交车、出租车、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滚动播出,在全市上下营造浓厚的防震减灾氛围;聘请专家编制唐山地震遗址整体保护规划;成功举办唐山市防震减灾文化研讨会,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唐山抗震纪念馆以“流动的纪念展馆,永恒的抗震精神”为主题,走进学校、厂矿等基层单位,开展“宣教大篷车下基层”活动,传播唐山抗震精神,宣传防震减灾知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以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和抗震纪念馆为依托和平台,全力打造集展览、科普、演艺、旅游为一体,涵盖展览调整、遗址保护、文化产品开发、宣传演艺项目的唐山防震减灾文化产业;四是防震减灾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果。积极引进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的“城市燃气管网地震安全监控和紧急处置系统”,在唐山进行试点,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地震安全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学校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从调查结果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二是公众对国家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了解不够,容易引发地震谣言和社会动荡;三是应急意识和居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一是依据公众的需求,全方位综合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二是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要健全和完善地震应急社会管理机制,做好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地震应急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地震应急社会管理水平;三是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应急资源效能,依托现有应急资源,加强各层次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培训,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处置突发地震事件的能力;四是要优化应急资源配置,完善基层地震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五是创新地震信息发布机制,适时适度公开地震信息。
此次调查只在部分单位进行,又是初次开展此项工作,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如,由于不是一对一、面对面的调查,很难保证一人仅答一份问卷。问卷设计存在一些缺陷,有的题目目的性不强,多项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内容有交叉,有的题目本身的客观性不足,具有诱导性,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