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花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60)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在1800年谢林25岁时就已经成熟。马克思曾经肯定青春期谢林的鲜明特色是充满朝气蓬勃的创造精神。谢林建立先验唯心论体系的目的是“使一种崭新的真理出现于世……促使所有的知识宛然从头新生……”[1](P2)谢林采用的方法就是“把全部哲学陈述为自我意识不断进展的历史,而那些具体表现在经验里的东西仿佛不过是作为这部历史的纪念碑和证据中用。”[1](P3)谢林显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唯心论者。使我们感兴趣的是,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知道谢林对科学的分类。谢林把科学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科学,一类是实践哲学。前者以客观的东西为第一位的东西,最高成就是把一切自然规律精神化,化为直观和思维的规律。后者以主观的东西为第一位的东西,“把主观的东西作为第一位的和绝对的东西,从主观的东西出发,使客观的东西从主观的东西中产生出来。”[1](P57)谢林认为先验唯心论属于后一种科学。谢林认为先验唯心论这个概念就来自对主观与客观的结合。谢林指出:“如果我同时考虑两者,我们便会得到由两者构成的第三种东西,大家可以称之为唯心实在论,或者说,这就是我们迄今用先验唯心论所表示的东西。”[1](P57)
一
谢林认为先验唯心论体系就是研究知识的体系,先验唯心论体系的任务是“创造一门知识科学,即创立一门把主观的东西变为首要的和最高东西的科学。”[1](P21)
(一)先验唯心论体系的知识特点
1.对客观实在的普遍怀疑。“如果对先验哲学来说,主观的东西是第一位的东西,而且是一切实在的唯一依据,是解释其它一切的唯一原理,那么先验哲学就必须从对客观实在的普遍怀疑开始。”[1](P9)
2.先验知识。谢林认为先验唯心论的知识是先验知识,与普通知识的不同之处是:其一,确信外物存在是简单的成见,要推翻这个成见。其二,分清“我在”和“我外有物”。其三,以知识的主观的东西为研究对象。“在先验知识中,不考虑客体本身,而只考虑知识活动,因此先验知识就其为纯主观而言,是一种关于知识的知识。”[1](P10)
(二)先验唯心论体系的哲学特点
1.先验哲学的立足点。谢林认为这个立足点就是他自己称作的“原始信念”。谢林把这个“原始信念”称作“绝对确实的东西”。谢林认为存在两个原始信念:其一,我们的表象由对象确定,现实世界向表象世界转化。其二,通过我们心理表象的因果性改变表象,表象世界向现实世界转化。
2.先验哲学研究的对象。“某一客观的东西如何会因为一种单纯思想的东西而改变以致完全与之一致起来。”[1](P12)
(三)先验唯心论体系的方法论特点
1.内在理智。谢林认为先验唯心论考察的唯一对象是主观的东西,因此,做这类哲学思考的唯一方法是内在理智。内在理智的作用是:其一,先验唯心论的对象是依靠内在理智创造出来。其二,先验唯心论的对象是内在理智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2.内在直观。谢林认为先验唯心论的对象通过内在直观才能理解,内在直观就是对创造活动的持续反映。“总之,人们必须既是被直观者(创造者),同时还是直观者。”[1](P14)
二
谢林认为“把主观的东西作为先验唯心论的对象”是“第一知识”,“第一知识对我们来说无疑就是关于我们的自身知识或自我意识……是最深最高的知识。”[1](P18)谢林的第一知识包括自我意识和自我的知识活动,分述如下。
(一)自我意识
谢林认为:“自我意识是绝对的原理,不过不是一切存在的东西的绝对原理,是一切知识的绝对原理。因为一切知识都必须以自我意识为出发点。”[1](P22)谢林认为自我意识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的特点是:
1.以主观的东西为条件,不以客观的东西为条件。谢林认为只有在同一律中表达的知识才能受到主观东西的限制。这一命题内的知识只是受到我的思维规律的制约。这种活动是无条件的活动。
2.思维与自己相对照。这种思维直接把自身变为它自己的对象,这种思维活动存在于自我意识之中。自我意识是思维者借以直接变成自己对象的活动。自己在这个活动中分为两个,一个是思维者,一个是被思维者。
3.自我意识是概念化的活动。“自我的概念是通过自我意识活动产生的,因此,除这一活动之外,自我就什么东西也不是了。”[1](P24)
4.自我意识是思维化的活动。谢林认为自我与它的思维根本没有区别,自我的思维与自我的本身是同一个东西。离开思维就什么都不是,自我存在于思维中。
5.自我意识是纯粹意识。谢林认为自我意识与经验意识不同。经验意识是通过表象意识到自我,是“我思”,纯粹意识是通过直观意识到自我,是“我在”。
(二)自我的知识活动
谢林认为自我是一切知识的原理。自我作为知识活动的特点,即:不是客体,不是事物,其基本特点如下:
1.绝对自由的活动。这就是直观活动。“这样一种直观和感性直观相反,叫做理智直观……理智直观是一切先验思维的官能……在先验思维里取代客观世界,仿佛能使思辨展翅翱翔的东西,正是这种直观。”[1](P34)
2.创造自己的对象的活动。谢林认为创造自己就是自己创造直观,在这种直观中,创造者和被创造者是同一个东西。
3.理智直观活动。“自我不是别的,只是一种把自己变成自己的对象的创造活动,即是说,它是一种理智直观活动。”[1](P38)谢林认为自我是什么,只有创造它我们才能得知。在自我之内存在和创造活动的同一性是原始的。自我=自我是“哲学的第一原理”。“我们把那种永恒的、不包含在时间里的自我意识活动称作自我,这种东西是赋予一切事物以存在的东西,因而根本不需要别的东西来支撑,相反,它是自己承负和支撑自己,客观上表现为永恒的生成,主观上表现为无限的创造。”[1](P39)
三
谢林认为“我在”既是一切哲学存在的原理,也是先验唯心论体系存在的原理。所以,“只有根据精神活动的一切原理则完全说明了世界产生过程的机制……”[2](P42)谢林认为这个精神活动就是自我的活动。
(一)自我的构成要素
谢林认为自我由两种活动构成,即:观念与现实的,它们互为存在前提,构成自我的全部机制。现实是受到自我意识的限制,观念要进行直观,也受到限制。两者都表现为无限性。
1.现实的要素。谢林认为现实的客观世界不被我们视为我们之外现存事物,仅仅是我们观念活动的受限制状态。这样我们才能对受限制活动形成概念。
2.观念要素。谢林认为观念因素是与客观要素相反的、非客观的、自身不可限定的自我活动。限制既是现实的,也是观念的。限制是现实的才能独立于我,限制是观念的才能依存于我。只考虑观念的活动是唯心论,只考虑现实的因素是实在论。先验唯心论体系同时考虑两者。
(二)自我怎样创造
1.自我通过自我创造。谢林认为自我通过自身创造,如果不这样,自我就是外物的对象。这是说不通的。
2.自我是通过对自己的活动设限创造。谢林认为自我要生产自己,就要成为创造者,还要成为被创造者,所以,就必须给自己的创造活动设立界限。客观世界就是自我受限制的状态。
3.自我通过设定创造。谢林认为自我自己设定自己。设定包含对立,自我是封闭的世界,设定活动打开自我,为自我设定对立物。
4.自我通过无限与有限的统一创造。谢林认为自我受到限制才能不受限制。自我通过直观把无限的自我变成有限的自我,同时,把自己直观为无限的生成。通过无限的生成才能取消限制。
结束语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给自己设定的目的毫无疑问是崇高的、伟大的,这就是要建立以自我、自我意识为核心的知识体系。谢林要把自我和自我意识作为知识体系的第一知识、知识的第一原理,由此形成知识科学的最高原理,作为说明和解释世界的永恒真理。谢林把这个原理称作“我在”,以区分“在我之外”。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的基础无疑是主观唯心论,是从根本上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现实的关系的产物,这就彻底违背了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基本原理。谢林与唯物主义相似的地方是“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发展的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2](P422)谢林把历史的发展等同于自我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这是他的巨大功绩”[2](P420),这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的建立和形成,是对封建社会贬低人、压抑人、无视人的尊严和理性的抗议,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呼唤,是为资产阶级新哲学诞生的奠基之作。谢林与唯物主义相背离的地方是“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之间的这种冲突,并不像人的原罪和神的正义冲突那样产生于人的头脑中,而是实际的、客观的、在我们之外,甚至不依赖于引起这些冲突的人的意志或行动而存在着。”[2](P426)正因为谢林没有看到客观的、物质的东西与人的自我意识的关系的深刻、复杂的辩证关系,才从这个关系中走向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这说明谢林的最大限制正像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时指出的“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就是说,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多少抽象的反映,相反,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就已经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观念现实化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弄得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2](P421)谢林的错误就在于见人不见物,颠倒了物与人的关系。
[1]谢林,梁志学,石泉译.先验唯心论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